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中美在总体战略上存在着诸多分歧,这些分歧是导致史迪威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史、蒋在租借物资控制权和军事指挥上的争执和史迪威个人修养的过失也是这一事件爆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论述了抗战时期美国的“中国通”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问题。指出:以史迪威事件为界限,前期,“中国通”与美国对华政策是一致的,即“扶蒋抗日”。但后期,美国对华政策则为“扶蒋反共”,而“中国通”却形成了自己的见解,从而与美国对华政策存在一定的分歧和矛盾,最终成为所谓“丢失中国”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尤其是美国对华政策是中国现代史上颇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外关系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更主要的还在于它是正确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关键。近年来,发表了不少具有独到见解的论著,从不同角度对抗日战争中中美关系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探讨。笔者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受益不浅。然而,对一些文章的观点和结论自不敢苟同。本文不揣浅陋,拟就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试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对日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对日政策既有矛盾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反映在对华政策上,则表现为鲜明的两面性特征。本文着重剖析了美国两面性对华政策背后诸多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复杂原因。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美国对华政策,学术界存有争议.从现有资料及其分析看,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改变,正向援华抗日方向发展.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此时确定了"先欧后亚"战略.因此应从二战的全局高度,全面审视美国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战争前夕,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美国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对中国、日本双方采取了“平衡外交”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吴德烈 《世界知识》2010,(14):26-27
今日之美国,尽管它的世界"霸权地位"在逐渐减弱,但它依然是世界上推行"以武力为后盾,以美元为主导"的强权国家。在这次突发的"天安"号事件上,其立场和举动如此"鲜明",不是息事宁人,而是火上浇油。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是中国的两个最主要的盟国之一,曾给中国以经济军事上的援助和政治上的提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就是对中国的友谊,相反,仅仅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手段。美国战时对华政策的目标就是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其实行全球战略的工具。我们认为,早有把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与其全球战略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 一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自一战以来一直觊觎着世界霸权,而独占中国、称霸亚洲是其既定目标。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旨在吞并中国、独霸亚太区域的侵华战争。这不仅威胁到了美国的在华利益,更是对美国谋求远东霸主地位的挑战,对此美国是绝对不允许的。“七·七”事变后,罗斯福在芝加哥连续三次发表对“无法无天”的侵略者采取“防疫”措施的演说,其用意就在于警告日本:美国不容忍它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名词越来越丰富,最近频频出现了各类"门"事件,"门"事件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伦理行为方面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大学生自发的网络道德状况和网络道德教育缺位现状,高校可通过完善网络规则、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倡自我教育和道德选择等方式进行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诚在中国与盟国的军事合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战争初期,陈诚对与盟国合作持谨慎的态度,分析利弊后提出以内部整顿为主的战略意见。然而,蒋介石不顾陈诚的反对,坚持由其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直接负责与盟国的合作。由于胃病严重,陈诚于1943年年底请假休养。陈诚复出后,接任军政部长职务,成为与盟国合作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国民政府军事改革的主要执行人。陈诚在这一阶段的盟国军事合作中,积极配合相关计划,并利用与美国的合作提高国民政府的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11.
2005年8月12日凌晨3点左右,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南桥村的天地商场某在建库房发生垮塌,酿成8人死亡、10人受伤的惨剧。  相似文献   

12.
儒岙镇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是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有几十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三分之一。因为有些药品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较大的刺激性,所以需要用胶囊包起来才便于服用,胶囊作为药品的重要辅料同样也会被人体消化吸收,而这小  相似文献   

13.
赵俊杰 《世界知识》2014,(15):55-57
<正>"变脸"是中国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表情的一种传统特技,主人公通过一瞬间脸谱的变化,来体现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和情感色彩。如今,用"变脸"来形容德国总理默克尔对华政策的特性再贴切不过了,她对中国及其领导人认知的过程也曾经历了"变脸",德国的对华政策同样也有一个起伏和调整。但值得庆幸的是,默克尔的"变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战争前夕,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美国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对中国、日 本双方采取了"平衡外交"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地方、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普遍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瓮安事件更是把这一点凸显的淋漓尽致。以此为契机,深度剖析这一事件,并从中找出原因,进而提出应对的措施,建构更适应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瓮安事件”虽然是地方事件,但当地政府的处理却折射出全国政府的危机公关意识与水平。通过对“瓮安事件”各阶段政府危机公关行动的评析,可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寻找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郭玉莲 《科技信息》2010,(36):I0058-I0058
针对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发生相撞,日本的所作所为,中国的反应以及这件事情处理过程中背后的事情,让我们这些熟知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关注国际形势的热血青年,不得不深思,探析中日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在“5·12”大地震期间自媒体的表现,分析自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力,包括其传播模式和特性,如使信息第一时间涌现,促进政府议程与公众议程高渗透性互动,多视角多样态记录,充分整合民间力量等。探讨了自媒体传播在危机事件中带来的负面因素及如何使危机事件中的自媒体传播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从牛山事件中可以探究孟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来源、基本内涵和理想境界,并进一步了解它在当今人类建设新的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中旬,日本地震导致了核电站的核泄漏,在并未真正威胁到中国的情况下,仅仅是"食用碘盐可防核辐射"、"核辐射污染了海盐"等几篇网络"水军"的谣言,居然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