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虫为什么会长翅膀?这个问题似乎太简单了,许多人都能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为了飞行。”但至今发现最早的昆虫化石显示,有翅昆虫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大约35000万年前,这比乌的进化史还长,而且,史前的昆虫只有短而宽的小翅,不能产生足够的空气动力使其凌空飞舞。自从昆虫翅膀进化理论产生以来,生物学家们一直对此感到迷惑不解。有些生物学家认为,这种小翅可能已经用于飞行。进化论者确信昆虫翅膀的变化是逐渐发生的,因此昆虫在进化到有全翅之前,肯定已经长有小翅。他们还坚持认为小翅必定是有用的,否则就不会进化成全翅。那么,昆虫翅膀进化的客观需要性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每当人们凝视天上的飞鸟时,就渴望能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腾云驾雾飞行在无垠的蓝天,直至20世纪人类才实现了这种梦想。 飞机也像一般的鸟类和昆虫一样,依据某种空气动力学的原理飞行,即依靠其特殊的翼形来腾空的。道理很简单,一张薄的、略呈锥形的翼,使空气流过上翼面的速度快于流往下翼面的速度,换言之,在上翼面上压力较小,这种压力差便产生了上升的动力,这就要求飞机在空中向前飞行。  相似文献   

3.
各显神通的逃避手段 对于昆虫来说,自卫的最好手段就是快速逃避,快速奔跑,或快速飞行。蟑螂,其尾须生有能感受机械刺激作用的茸毛,这些茸毛能灵敏地觉察到快速移动物体所引起的空气压力变化。从这些茸毛受体发出的神经冲动以每秒3米的加速度通过巨神经元到达胸神经中枢,从而触发蟑螂的逃避反应,其反应时间不超过50毫秒。  相似文献   

4.
正飞机设计师从飞鸟的翅膀中学到了什么?当著名的美国F-14"雄猫"军用飞机在2006年退役的时候,迄至当时最成功的"可变翼"飞机技术实验也跟着被搁置了下来。这种技术是人们通过观察鸟类飞行而获得的,其设计理念是:在飞行中,飞机根据飞行速度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机翼的形状,以充分发挥空气动力学优势,达到最佳飞行性能。对当时的机械师来说,如何让飞机的机翼能像鸟扑翼那样改变形状是一个难题。尽管"雄  相似文献   

5.
昆虫独有的飞行能力令科学家叹为观止。按照传统空气动力学原理来看,蜜蜂是根本无法飞上天的。昆虫飞行是20世纪的一大谜团,最近人们才终于发现它们飞行轨迹中所显露的一些奥秘——空气动力学诞生之初,科学家就注意到昆虫的飞行有点诡异。早期研究表明,昆虫是通过快速拍打它们的翅膀来飞行的,可这种力量太小,依据它们的体重与飞行力量比率,科学家根本不可能制造出人类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6.
吴松  陈宏  谷笳华  俞鸿儒 《科学通报》2007,52(8):866-869
论述压电压力传感器被测量气流加热出现失真的来源. 研究结果指出干扰信号来源于传感器前端膜片受热膨胀使晶体片预载荷减载和晶体片升温产生的热电电荷. 在传感器前端膜片外表面粘贴塑料薄膜后, 则在测量期间可有效防止传感器前端膜片和晶体片被气流加热. 给出了隔热薄膜厚度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