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8月28日,我国首次实施了普氏野马大规模放归野外的行动,共有27匹从新疆吉木萨尔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来的野马,在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被放归到野外自然环境中。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由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以物种回归自然为代表的野外种群恢复阶段,充分显示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2.
阿慧:老博,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是我听说它的数量越来越少,如何保护大熊猫这个种群延续下去,科学家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博:全世界只有我国出产大熊猫,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达维德从中国带回一张大熊猫皮,引起西方国家的注意,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种动物。不久,一些动物园就纷纷派人到中国来寻找大熊猫,所以说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阿慧:我国的大熊猫一直是这么稀少珍贵吗?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我们研究组成员一行前往新疆吉木萨尔县以西45公里的“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进行了普氏野马现状调查。自1986年我国先后从英国、德国、美国引进18匹普氏野马,并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吉木萨尔县境内建立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开始了野马的饲养繁殖和科研工作。截至目前,这里共繁殖野马234匹,已繁殖四代,繁殖成活率达80%以上。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广袤的戈壁荒漠中,世界上首批被放养的普氏野马开始了野外“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蒙古国作为普氏野马的原产地,都希望这个珍稀且有着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物种重返故里,重续普氏野马野外灭绝近50年后的、再度繁衍生息的历史。两国政府和民众不仅将普氏野马的回归视为国家的光荣,也视为社会各界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象征。国际社会同样有此愿望,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圈养野马的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动物园有限的空间难以支撑越来越多的圈养种群;其二,长期生活于人工条件下的野马,野性逐代丧失。长此以往,难以保持野马固有的生物学特征。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对野马的保种问题,成立了野马保护管理组织。全球野马管理计划的两个…  相似文献   

5.
普氏野马(E quus przew alskii)俗称蒙古野马或准噶尔野马,属于奇蹄目,马科,曾广布于欧亚大陆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随着牧业文明的兴起和扩展,野马栖息地逐渐丧失,人类过度捕杀和经济活动的干扰,迫使野马的分布区和种群数量锐减,最终于20世纪中叶在野外灭绝。现在的普氏野马是1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还被誉为动物园中展览的"明星".建国后三十余年来我国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繁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还创造出多项记录,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在国内外共三十六处动物  相似文献   

7.
为迎接第十一届亚运会,宣传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成就,在林业部的支持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新疆及甘肃林业厅、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将于九月份在北京联合举办为期三个月的"野马展览".野马同大熊猫一样是动物界的"活化石",但自然界的野马已经销声匿迹了,只有在动物园才能见  相似文献   

8.
王方辰 《科技潮》2001,(10):35-35
8月28日,“新疆野马繁殖中心”从圈养的野马中选出27匹精良的“野马”放出围栏,放归自然,以重建野马的野生种群。这些野马回归自然以后,能不能生存呢?人们对此非常担忧,话要从头说起。“普氏野马”的来历说起“野马”真让人心酸,因为这一珍稀物种是早在19世纪中叶已经是濒危物种了。最早的发现是由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在我国新疆准格尔盆地发现并捕到标本,1881年由沙俄科学家波利亚  相似文献   

9.
毛茸茸的身躯,黑白相间的外套,戴着黑色墨镜,懒洋洋地啃着竹子……这是什么动物?哈哈,当然是“国宝”大熊猫啦!不用猜也知道,你肯定只在动物园见过它!什么时候才能去野外寻找大熊猫,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和它来一次亲密接触呢?机会就在眼前!快,打好背包,跟着小哥白尼科学探险队,向大熊猫的古老家园进发!  相似文献   

10.
《奇闻怪事》2013,(2):21
在危地马拉的玛雅生物圈保护区内,靠什么来促使野生猫科动物研究的顺利进行呢?答案是男用香水。中美洲的研究人员利用男用香水来吸引热带雨林中的野生猫科动物,以便甄别这些动物和发现其活动行为。利用男用香水进行动物行为的研究始于2003年,由美国纽约布朗科斯动物园园长帕特·托马斯首创。现在许多动物园都采用给那些动物活动区里的物体涂抹香水,以达到使动  相似文献   

11.
我在《光明日报》登载的那篇《野马和野驴》和《大自然》杂志第二期发表的《野马,你在哪里?》中,曾经提出一个为国际动物学界以及各国自然保护论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新疆还有野马吗?"这实际上等于说"世界上究竟还有没有野生的野马?"因为自从1947年在蒙古西部捕获最后一匹蒙古野马(世界上唯一现存的野马)以后,近二十年来,外国动物学家几次率队到蒙古西部去考  相似文献   

12.
野马纪事     
野马史话野马于史前时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曾有过广泛的分布,目前在法国多尔多涅峡谷地带的拉斯考克斯洞穴中,还相当完整地遗留着1.5~2万年前的动物壁画,其中就有野马。壁画中显示的野马其图形酷似现生种的野马,且栩栩如生,极为传神,令擅长绘马的现代画家也赞叹不已。有关野马的文字记载,在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220年,据写成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约公元前403年~前221年)中写道:“北海(泛指蒙古高原及我国东北地区)有兽,状如马,色青,名曰?鎙(读音táotú),此皆野马类也。”《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12,(11):56
<正>20多年来,切尔诺贝利事件造成的大片被荒废的地区成了一种独特的野生动物庇护所以及一个令人惊奇的自然实验,向人们展示着核辐射将会对自然界生态系统造成何种影响。研究显示这里的很多鱼类现在已经繁衍地相当繁盛,甚至在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冷却池中情况也是如此。狼的数量似乎也有增加,原因可能是这里的老鼠和其他啮齿类小动物的数量出现了急剧增长。已经在野外绝迹的普氏野马甚至还被成功地  相似文献   

14.
说起动物园的历史,三千年前周朝建立的灵囿,是不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动物园呢?和古代埃及法老王朝建立的动物园相比,还不敢肯定谁更早些.总之应当说,中国动物园的历史是很悠久了.但从性质上说,这种宫庭动物园与现代动物园却是大不相同的.虽然豢养的都是珍禽异兽,但前者只是供帝王和少数贵族欣赏,而后者才是对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5.
一种有6000万年进化史的野马,短短百年时间就断送在人类盗掠者手中。野马的野生种群在上个世纪的某个时刻已经在地球上绝迹了。也就是说,参与了人类文明上升全过程的、人类最好的朋友——马,它的原始的根已经断了。而我们现在做的,只是赎罪。  相似文献   

16.
自1963年北京动物园首次成功繁殖大熊猫以来,国内外12家动物园和卧龙自然保护区,共繁殖大熊猫74胎,产仔109只,但存活半岁以上的仅37只.平均每胎出生1.52只,比野外高;但死亡率达66%,比野外也高.1987至89年,人功繁殖大熊猫连续三年成绩不理想,出现滑坡现象.于是在我们面前严峻的问题是:人工繁殖大熊猫困难的症结在哪里?我们的主攻方面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使专业工作者焦虑,也为全世界关心大熊猫的各方面人士所瞩目.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欧洲人于1897-1903年期间在蒙古西部所进行的五次野马捕捉行动,共猎获了多少匹野马?运输途中又死亡多少匹?由于早年资料的阙如,已成为一个永远的谜,但至少53匹野马驹活着抵达欧洲。圈养野马的历史充满荆棘坎坷,险遭灭种却顽强生存下来,可谓是物种保存的奇迹。圈养野马的历史及其拯救历程也折射出我们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理念演变过程。这里讲述的即是这些野马及其后代的故事。依照野马的圈养生活经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历史阶段。1899~1935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初到欧洲和北美洲的野马驹或被卖或被赠送,散布于乌克兰、俄国、德国、英国、法…  相似文献   

18.
转眼间我已经在动物园工作了十几个年头,这期间我去过国内很多动物园,也与那里的员工进行过许多交流和探讨,我们都有着相同的困惑——国内动物园与野生动物保护究竟有多大的关系?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们每天在动物园面对着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数之不尽的摩擦,却百思不得其解。1997年的一个机会使我有幸造访了英国的Painton动物园和伦敦动物园,在  相似文献   

19.
人对话     
公元2085年的一天,我正坐在电脑面前,屏幕显示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我紧张地操作着电脑,把老鼠的声音翻译成人的语言。“请问老鼠先生,为什么你们有如此强的免疫力?”我问道。“被你们逼的,”它嘲笑似的回答,“如果我们免疫力不强,你们人类还不同样要把我们送进动物园里保护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走中国式的道路,这是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而现在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还很缺乏。为了广泛地组织科学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楚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它的概念、内容、标志是什么?怎样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