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清照用清新自然的高雅之词书写人生真实的生命情感体验,体现出她独特的审美意蕴追求.其审美意蕴表现在:以阴柔之美为主,同时兼容阳刚之美,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雅俗共赏及审美性与功利性的完美融合亦是其突出特点.她用词作通过形而下的方式追问形而上的价值和意义,展示出宋王朝独特的词学审美意蕴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词是李清照的写作方式,亦是其生命本真状态之体现,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除了抒发寂寞深闺、离别痛苦的愁情,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愁情。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词风格独具,自成一家。作为宋代婉约派大家,在诸多令人推崇的艺术创作特色中,最具有美学价值的当数超凡脱俗、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本文从李词平易清新的自然美、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和谐流转的音乐美、浓淡相宜的绘画美四个方面,谈谈对其语言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词以语言美见胜,其词独特的语言美表现为:含蓄深沉,情藏言外;清新妍丽,剥锈除斑;一字点睛,生动传神;圆熟和谐,严守词律.她之所以具有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主要来源于其文人家庭的书香熏染和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5.
郑卫民 《科技信息》2009,(19):203-203,193
李清照咏梅词中梅花的审美取向与前人相比,词人的主题形象更凸显,梅花是词人自我形象、品格的象征。她本人三个时期的作品相对比也有差异。第一个时期,梅是词人志趣的象征,幸福生活的“见证人”;第二个时期,词人借梅抒写相思愁绪,梅是词人的“知己”;第三个时期。梅是作者身世的象征,更是悼念亡夫的载体。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及相应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词代表她的最高成就,也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她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蔡霁萍 《科技资讯》2014,12(22):246-246
李清照的词在历史上一向享有很高的地位,她的咏花词更是为后人所赞赏.当时的社会因素和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经历,赋予了李清照多愁善感的气质和细腻、敏感的写作风格.李清照咏花词中的“花”意象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不度外美而注重内美具有艺术美.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词前期清新爽朗、婉约隽秀,后期悲愤苍凉、沉郁凄怆,达到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在整体上她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柔情、敏感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意境。她所创造出的意境给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既有感情表达的情景交融,又有词的精巧和谐的形式;既有栩栩如生的形象塑造和深刻含蓄的情感表达,又有富于美感的音律。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婉约之宗”的李清照在历史上得到过极高的评价,有人甚至把她与诗仙李太白相提并论。李清照以女人独特的心态、情绪和感触来真切地描述同代女性的情感生命,达到了同代男性所无法达到的艺术层次,其婉约清新的风格,含蓄蕴藉的方法以及遣词用字方面的精心锤炼,都是十分出色的。  相似文献   

10.
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塑造了一些鲜明而又丰富的意象,其中"舟"的意象的特点就是形态各异、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对李清照词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词人笔下"舟"的意象从前期"舟"最突出的"轻快"到中期"孤独"再到后期"载愁、漂泊"特点的变化,可以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女性细腻复杂的情感体验,可以体会到她欢乐和凄婉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1.
白朗宁夫人和李清照的抒情作品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结构优美精巧,格律谨严,语言洗练,富有艺术张力,神韵俱佳。充分表达了她们充沛真挚的情感,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是一位学贯中西的美学大家 ,但他首先是一位艺匠独运的现代诗人。其唯一诗集《流云》,虽是新体诗 ,却同中国古典诗歌一系根须。他承继古典诗歌传统而创作的现代诗歌 ,表现出对审美感兴、语言艺术、美学意境、诗人人格的全面扬弃 ,从而演绎出了一条千古一脉的诗歌。诗人生命的心路旅程 ,最终化为“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 ,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及徐灿分别为宋代及清代两位著名女词人,由于两人所生之时代既异,对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不同,二家创作之成就亦存在异同之处。本文重点分析两人词作中具有婉约风格和豪放风格的作品,并分析其不同时期作品中的意象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14.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面向2010届本科毕业生发表的题为《回忆》的演讲,深深打动了青年学生的心灵,揭示其演讲之所以深深打动学子并受到热烈追捧的原因,当是其独特的演讲之美,主要表现在:一、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的人格美;二、真挚坦诚、令人心动的情感美;三、新颖晓畅、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美的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是时代的晴雨表,又为审美观念的变迁定下了基调。唐代的社会心理主导倾向依次经历了英雄的、爱恋的、感伤的和讽刺的发展过程,与此相应,其诗歌的审美形态也依次经历了从壮美、优美、弱美到丑的历时流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是时代的晴雨表 ,又为审美观念的变迁定下了基调。唐代的社会心理主导倾向依次经历了英雄的、爱恋的、感伤的和讽刺的发展过程 ,与此相应 ,其诗歌的审美形态也依次经历了从壮美、优美、弱美到丑的历时流变。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歌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性特征。李商隐的诗具有意蕴深邃韵味无穷的朦胧美,表现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味,诗歌境界的缥缈凄迷,诗歌情感的深沉迷惘等,形成中国诗学中"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境界,由此可见文学的审美性,文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的词历来被推为“婉约之宗”,其自婚后的词作因其身处不堪境遇而抒发出悲愁的情感,这种情感所蕴涵的悲愁美皆体现在情感底质深挚真切、表述方式含蓄婉转、创设情境意蕴深远方面。  相似文献   

20.
李贺的诗渗透着人生的悲剧感,充满着对时间、生命以及宇宙世事的探求与追问,同时,融入了李贺复杂的人生感悟与生命体验。大胆想象,神思飞扬,用语险奇,色彩斑斓,喜用"鬼"、"泣"、"死"、"血"等字。李贺一生都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矛盾中抗争,李贺及其作品,留给人们太多的沉重思考,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