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土体结构的特殊性,在较重荷载的作用下,如不进行地基处理往往会有较大的附加沉降,严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以洛阳市洛龙区东西霍屯棚户区工程改造项目为载体,对项目浅基坑高层住宅区域采用复合地基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得出采用复合地基能够有效地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被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如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对结构造成的危害是该复杂地质工程施工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太原市双塔北路道路改造工程,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质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针对施工中的重难点,采取相应的施工工艺,顺利完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通道... 相似文献
3.
4.
5.
膨胀法纠偏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根据孔隙挤密原理推导的建筑纠偏生石灰桩使用量的计算理论,详细地阐述了模型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并将模型试验结果与计算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使其更加合理与完善,为湿陷性黄土地基上采用膨胀法纠偏加固危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南三门峡地区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提出挤密桩的地基处理方法,阐述了挤密桩加固原理及桩间距的确定,详细介绍了挤密桩加固地基的设计过程,并比较了灰土挤密桩及素土挤密不同的加固效果。探讨了结构性及应力应变关系等工程特性的影响,所得成果可供实际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湿陷性黄土地区经常会发生由于地基处理不当或基础设计不当产生房屋倾斜现象.某四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楼,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建成后产生过大沉降和倾斜,对使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们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生石灰桩的桩土挤密,吸水膨胀作用使地基土得到加固,防止基础继续下沉,保证房屋的正常使用.通过对某湿陷性黄土地区4层框架房屋的地基及上部结构的检测鉴定分析,找出房屋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而为此建筑物拟定了加固纠偏设计方案.对其他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房屋纠偏加固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过湿地基处治有诸多方案。本文依托具体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从工期、造价、可预期处理效果等三个方面,对过湿土地基处治方案进行比选和探讨,最终选择采用工程适宜、经济实用、技术合理的处治方法,实现处治经济性和有效性的合理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强夯简介强夯法20世纪60年代创建于法国,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强夯法具有适应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技术经济易行、施工周期短、设备简单、质量容易保证、节省资源等优势,因此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大力推广,成为地基处理中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碎石土、人工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沙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等的地基处理中。 相似文献
14.
兰州新区位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拟建建筑物场地属典型的黄土堆积和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丘陵、梁峁地貌,原地貌已破坏,现为人工回填整平场地,回填土层最大厚度约为28.00 m,黄土状粉土层底埋深最大约为38.70 m。黄土状粉土具有很严重的湿陷性,湿陷等级为Ⅳ级。通过某疾控中心综合楼工程案例,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区超厚回填土内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控制技术要点,为湿陷性黄土地区超长桩基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一、强夯简介
强夯法20世纪60年代创建于法国,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强夯法具有适应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技术经济易行、施工周期短、设备简单、质量容易保证、节省资源等优势,因此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大力推广,成为地基处理中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碎石土、人工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沙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等的地基处理中。 相似文献
16.
<正>砌体结构房屋横墙多,房屋空间刚度大,常用于住宅、教学楼、办公楼和医院等。但在黄土地区,由于黄土具有湿陷性的特点,在地基浸水产生湿陷变形时,常会使该类建筑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湿陷病害。本文在对黄土地区砌体结构房屋湿陷病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施工及使用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湿陷病害发生后的处理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