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薛佳 《河南科技》2023,(5):120-124
【目的】在现有版权制度框架下,构建用户弹幕版权的适用规则,确立其版权保护的权利边界,并为版权制度的完善提供思路。【方法】以B站用户弹幕为例,立足法理论证,从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现实问题、用户弹幕版权设置的理论思考及用户弹幕版权制度构建层面,厘清相关概念,界定用户弹幕版权主、客体及权利归属,明确用户弹幕版权的法律属性及权利关系。【结果】用户即弹幕的版权主体,可以利用版权制度规制用户弹幕内容,明晰了用户弹幕的可版权性。【结论】将用户弹幕纳入版权规制范围具有合理性、正当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王瑾娴 《河南科技》2023,(14):124-128
【目的】结合域外立法,分析局部外观设计的权利范围、侵权判定主体、相似性判断标准,为局部外观专利侵权判定规则的完善建言献策。【方法】以外观设计侵权判定的构成要件为检视对象,结合局部外观设计的特点,逐一与构成要件比对,进一步考察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规则在局部外观设计上的适配性。同时对部分具有典型价值的域外立法进行分析。【结果】解除“相同或者近似产品”的限制,重塑“一般消费者”定义并调整适用现有权利保护范围,或许是一种满足局部外观设计侵权判定实践需求的有效方法。【结论】局部外观设计制度这一新生客体的引入将会对外观专利司法救济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尚未达成相对统一的裁判标准,需要灵活调整局部外观设计的权利范围、侵权判定主体、相似性判断标准,建立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合理性的判断规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著作权网络侵权案件中适用“通知-删除”规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以促进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方法】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筛选相关51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通知-删除”规则在这些案件中的适用情况进行整理、总结。【结果】尽管“通知-删除”规则是处理著作权网络侵权问题的主要规则,但仍然存在适用主体标准不清、有效通知要件不明、必要措施限度不清和对重复侵权适用不灵等问题。【结论】我国可以通过以“服务和控制”为基础确定适用主体、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明确有效通知、以“目的和限度”为基础设定必要措施和鼓励以“自愿”为基础的过滤措施等方面来完善“通知-删除”规则。  相似文献   

4.
陈露 《河南科技》2023,(6):127-131
【目的】通过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50条关于涉外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法律适用存在的问题,对法律适用所出现的问题及情况提出对策见解。【方法】选取北大法宝中的50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审判和实践过程中法院对该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存在回避、混淆被请求保护地的界定、法律适用不恰当、意思自治时间限制过于严格问题。【结论】为完善涉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均应改进。  相似文献   

5.
巩守泽 《河南科技》2023,(3):132-136
【目的】通过分析NFT数字作品的著作权法律性质,为我国数字版权法律理论发展及司法审判实践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NFT数字作品及交易的法律性质,总结数字版权适用发行权的学界争议,并对“NFT侵权第一案”进行案例研究。【结果】现行版权法难以涵盖与应对NFT数字作品引发的难题与冲击,简单套用信息网络传播权容易引发理论分歧。【结论】我国数字版权法律应当及时摒弃“发行权仅适用于有形载体”的思维定式,在符合相应条件的基础上,NFT数字作品应当适用发行权及其权利穷竭原则。  相似文献   

6.
吴冬 《河南科技》2023,(7):131-135
【目的】探究追续权的权利性质,为我国追续权的入法提供相关思考。【方法】借助帕累托改进理论解释追续权的正当性。通过运用霍菲尔德八个基本法律概念对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与追续权进行权利对比剖析。【结果】发现追续权既不属于著作人身权,也不属于著作财产权,更不是两者的混合权利。【结论】追续权是立法者对于艺术家丧失艺术作品原件展览权的补偿,属于帕累托改进的结果,是一种可以和两者并列为其他权利的未来利益请求权。  相似文献   

7.
贾力  杨春磊 《河南科技》2023,(20):112-118
【目的】为促进司法实践的发展,为游戏作品提供法律保障,有必要对游戏作品法律定位进行研究。【方法】运用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司法实践进行分析。【结果】在司法实践中,游戏作品法律定位因纠纷所针对游戏内容与表达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结论】著作权法应该区别对待游戏的内容与表达形式,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实现与画面实现两个方面,表达形式包括游戏画面与游戏音乐两部分,应将游戏的具体规则的表达归入内容中,纳入保护范围。基于司法实践中的不足和对于游戏作品保护的欠缺,倡导应该将游戏作品统一归类,在著作权法上予以规定,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丰雷激 《河南科技》2023,(10):124-127
【目的】探寻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推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方法】对辽宁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下的创新型探索进行分析。【结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当今时代下具有发展和保护并行的趋势,但在保护上仍然存在理论逻辑冲突等法律保护问题与局限性。【结论】针对保护的困境问题,分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自身特性,对存在问题的内在逻辑与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明确权利主体、细化法律衔接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9.
史辉 《河南科技》2023,(23):116-122
【目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对相关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工智能创作主体能否成为著作权法上的作者,对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亟待解决。【方法】主要分析了作品的逻辑起点、作品与思想的关系和作者的人格特征,并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分析了人工智能主体交互实践中技术理性价值的特点。【结果】现有的权利保护体系无法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对著作权法带来的冲突。因此,需要重新思考技术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从作品的历史性概念入手研究。【结论】提出了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地位、建立合理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版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平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路 《河南科技》2023,(4):132-136
【目的】针对智能算法推荐产生的版权侵权风险,探究其背后成因,在此基础上按照平衡原则、平等原则和效能原则为防范这一风险提供科学的对策建议。【方法】探究平台使用算法编辑向用户推荐高适配性内容带来的算法技术不确定、认知不确定的侵权风险与规则的制度掣肘,剖析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分析侵权风险的原因。【结果】算法推荐平台具有反“技术中立”立场与可责难性,其具有对算法推荐机制规制的前提和基础。【结论】我国需要在法律层面与社会层面形成合力,着力提升算法推荐平台的协同治理能力,以防范其使用算法推荐带来的版权侵权风险,促进相关制度规则在多元主体利益的动态平衡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田蔚然 《河南科技》2023,(2):131-134
【目的】解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第1项法律内涵,厘清与商品名称、包装、装潢有关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为形成统一认定标准提供建议。【方法】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案例,比较新旧法律条文,参考《关于不正当竞争的解释》,进一步阐释相关使用行为构成要素。【结果】《反不正当竞争法》虽明确了对未注册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的保护边界,但司法界对相关要素的认定存在不同观点,实践中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情境,立法中缺乏对使用行为合法边界的标准释义。【结论】应结合地域要素、时间要素等进行多角度判断《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第1项中“有一定影响”要素,划定商业标识范畴,并自一般公众视角厘清“实际混淆”标准。  相似文献   

12.
张璐 《河南科技》2023,(13):120-123
【目的】著作权法中对于委托作品的署名权能否约定转让、著作约定不明时是否归属于受托人未做明确规定,需要加以完善。【方法】通过对著作权法及有关法律规范中委托作品署名权的本意探究,联系署名权在实践中呈现的效果,概念化解读立法对于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结果】得以证实署名权不具有转让属性,提出面对著作权约定不明时立法可规定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享有著作权。【结论】可通过协商一致、禁止权利滥用、共有人优先受让和约定受限等规则以实现著作权人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3.
胡光  杨景云 《河南科技》2023,(9):120-123
【目的】为保障元宇宙市场的公平竞争,在我国《商标法》规定的总体框架下,借鉴欧盟、美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对NFTs商标侵权问题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分析多起典型案例、研究其中争议问题,寻求解决纠纷的法律路径。【结果】元宇宙中商标混淆与淡化的判断应当综合商标显著性与商标的功能,灵活使用传统多因素检测法,着重考虑NFTs创作者是否存在营利目的;合理使用和罗杰斯检验抗辩会受到“明显误导”的阻碍,NFTs以“独特资产”使用不能适用权利用尽原则。【结论】建议商标权人尽快扩展商标注册类型,加强商标在元宇宙中的投资与监管。国家应对虚拟商品或服务的商标注册申请设置审查指南、明确NFTs的属性并适当分类。  相似文献   

14.
余雯君 《河南科技》2024,(4):134-137
【目的】通过探究影视剧解说类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合法性问题,为我国著作权理论发展及司法审判实践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分析国外转换性使用的司法实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引入转换性使用规则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二次创作作品的种类不同进行分类研究其合法性。【结果】可以通过引入转换性使用规则,增加合理使用制度适用灵活性,弥补法律缺陷,解决法官对二次创作短视频案件缺乏明确规定问题,但是仍存在判断标准不明确,难以形式上融入等问题。【结论】对于转换性使用的判断,应先判断其是否构成内容性转换,如果不构成,再判断其是否构成目的性转换,同时也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影视剧视频的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刘文清 《河南科技》2024,(5):126-131
【目的】立足于利益平衡机制,实现地理标志保护体系中不同利益格局和体系下多元主体间的均衡。【方法】对相关法条进行规范分析,深入探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权力的竞合与冲突产生原因,剖析利益平衡机制在地理标志保护中的适用规则。【结果】在地理标志利益关系中,地理标志合法使用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地名商标权人和地理标志合法使用人、地理标志合法使用人与特定区域外市场竞争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结论】我国须重构地理标志保护模式,从立法层面将地理标志从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中分离,给予3种标志同级保护,将地理标志保护地域范围明确为自然区域并构建以地理标志专门法为主、商标法为辅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李亮伟  李梦雅 《河南科技》2023,(24):114-119
【目的】数据二十条提出的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没有明确其具体权利内容,亟须通过探析数据二十条对于分置三项权利的权利内涵,为其有效指导数据市场主体的具体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解读该制度的文字表述,基于数据产业的特点,对比知识产权等现存法律范式,并结合数据登记制度等方式,对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下的应有权利内涵进行探析。【结果】认为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整体上要求利益平衡原则,分置权利中包含禁止权、特定的财产权、来源合法性证明等权利内涵。【结论】可以对数据市场行为提供更准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17.
王明智 《河南科技》2023,(13):114-119
【目的】基于中国专利奖视角分析近30年来我国医药领域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方面的表现情况。【方法】从专利数量、专利分类、重点专利权人、专利运营、专利引证和法律状态等多维度对获奖专利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占据保护优势,获奖专利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权利稳定性,专利质量和运营率较高,高价值属性凸显。企业是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的主体,专利转让是主要的知识产权运用模式。【结论】中国专利奖作为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积极有效开展的重要抓手,必将在支撑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景文 《河南科技》2024,(3):120-125
【目的】在我国当前专利制度下,专利权的效力状态与专利权侵权分别由专利行政部门与法院进行判断。法院无法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对专利权效力作出实质性的判断,使得当事人利益受到损害,应在制度上进行完善。【方法】通过援引《专利法》第20条第1款并对该一般条款的构成要件进行具体化,使得当事人能够直接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提出专利权滥用抗辩,从而创设出专利无效制度的必要例外。【结果】在尊重当前专利权效力审查制度的前提下,应允许通过创设必要例外的方式对专利双轨制进行一定的突破,以实现专利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目的。【结论】权利滥用抗辩在专利侵权诉讼上的适用,应以专利权存在且符合法定无效事由、客观上越出专利权界限、无法适用现有技术抗辩作为要件。  相似文献   

19.
刘旻觜 《河南科技》2023,(22):120-125
【目的】分析欧盟的版权改革方案背后的立法逻辑,为我国今后版权立法引入过滤义务提供启发。【方法】以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过滤义务为研究对象,梳理其规则变动的国际走向,以比较法的视野分析并总结欧盟版权改革指令存在的问题。【结果】欧盟版权改革指令对避风港规则进行开创性的突破,但其立法框架内部问题及法律实效问题不容忽视。【结论】我国在未来的版权立法中要转变立法理念,包括注意立法与技术衔接,纠正对过滤义务性质的错误认知,平衡各方利益。同时,通过设置过滤标准差别性应对机制和完善事后救济措施,以细化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有效遏制商标恶意注册,明确“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的释义、适用要件、考虑因素、适用情形和审查审理标准。【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定量与定性结合法等方法分析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检测与规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阐明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理论基础和请求权基础、明确恶意注册近似商标的认定标准。【结果】恶意注册近似商标规制中存在使用意图的忽略、认定标准不明确、违法成本较低、注册商标异议程序复杂、在先使用人权利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结论】可通过优化注册商标异议程序、引入意图使用考察制度、明确恶意注册近似商标认定标准、加重侵权责任等对现存问题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