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中  郑春蕊 《河南科技》2023,(14):151-154
【目的】分析河南省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的现状,提出数字化转型推动河南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实践进路。【方法】从创新驱动的视角,结合数字化转型的理论背景和发展态势,对照技术改造的重点、难点,提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任务。【结果】河南省制造业技术改造呈现较好发展态势,技术改造投资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数实融合加速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完备有效支撑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技术改造的核心关键技术能力不足、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不高、支持技术改造的服务体系不完备、制造业技术改造资金使用效益较低。【结论】需要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支持头部制造企业创新示范、鼓励中小制造企业智改数转、推动制造业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强化技术改造产业生态培育,充分激发河南省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2.
李松涛  轩建举 《河南科技》2023,(12):150-153
【目的】了解河南县域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助力河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资料分析,归纳河南县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特点。【结果】研究表明,河南县域制造数字转型面临制造业广而不强、数字驱动力薄弱、县域企业数智建设水平较低、数字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数字生态,夯实数字新基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打造数字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3.
李瑾  彭梓洋 《河南科技》2023,(5):154-157
【目的】厘清河南省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解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变革中的赋能机制,目的是推进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赋能绩效。【方法】主要从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的维度,探析装备制造行业系统嵌入、多元融合的优化结构,分析新型工业化赋能的完备性、实效性。【结果】捋顺新型工业化赋能机制,构建装备行业相互渗透的赋能结构体系,是提升装备制造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结论】推进数字化赋能技术创新与核心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制定关联企业的整体绿色化产品追溯及评价标准,搭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是河南省快速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严娟  扈孟德 《河南科技》2023,(11):140-143
【目的】通过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基本逻辑,探寻智能制造时代制造业的特征和本质,在智能化时代下提出促进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方法】通过访谈等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洛阳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存在中小民营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投入有限、意愿不强,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进展缓慢,制造业发展营商环境欠佳等问题。【结论】从夯实企业基础创新能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优化营商环境三个方面给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逯瑶 《河南科技》2024,(2):154-158
【目的】数字经济背景下,建筑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针对河南省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分析驱动其数字化转型的要素,并制定出实现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方法】结合政策工具理论、Citespace对国内外的建筑业数字化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在TOE分析框架下,初步识别了17个主要驱动要素,并运用专家积极系数、Kendall’Wa以及专家意见集中度等指标对专家问卷调查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合专家访谈最终选取了13项重要的驱动因素,并针对筛选结果,在技术、组织、环境三个层面上对政府、建筑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从多维度提出了10条助力河南省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的建议。【结论】以此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帮助企业走出转型困境,助力河南省建筑业实现转型升级及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企查查、国家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筛选了60家矿山装备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其产品服务化的现状及特征。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河南矿山装备制造企业已从单纯制造向“产品+服务”转型,并积极延伸服务链条,朝着服务多元化方向发展,呈现出以实现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价值化、以产品整合为基础的信息化、以价值链连通为导向的一体化特征,但高端和优质服务较少涉及;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数字化能力差异较大等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河南矿山装备企业的产品服务化升级。总体上,产品服务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从构建矿山装备制造业服务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矿山装备制造技术转移体系及协调创新体系和矿山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健  赵苗苗  刘晟源 《河南科技》2023,(17):136-140
【目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对发展科创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河南省推动数字赋能科创金融的发展。【方法】在分析河南省数字赋能科创金融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河南省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基于区块链的产业数字金融、知识产权和供应链金融平台,以及完善数字金融服务机制。【结果】通过实施上述方法,打造出一种数字赋能科创金融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事业。【结论】为推动科创金融发展,河南省应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建立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平台,完善金融服务机制,从而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产业结构是河南省产业政策的重点问题,新形势下,技术创新更加凸显为产业结构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方法】本研究针对新形势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及技术创新发展现状,研究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机理。【结果】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结论】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化、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人才跨市场流动等相关对策,对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中国正掀起一股绿色发展浪潮,其中制造业将进一步改变传统制造模式,加快绿色转型升级步伐,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和生产绿色产品。以绿色制造为核心的绿色革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国蔓延开来。绿色让发展可持续制造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资料显示,造成全球环境污染70%以上的排放物来自制造业,其每年约产生62亿吨废弃物。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重型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生产过程管理重要性,并结合案例介绍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中如何进行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决先进制造业“两化融合”过程中问题复杂、技术嵌套、难以实现深度融合的问题,研究先进制造业“两化融合”的关键技术和实现路径。【方法】本研究从任务(Order)、过程(Process)和资源(Resource)三条经线出发,来分析先进制造业中要进行“两化融合”的关键技术。在分析过程中,从规划层、运作层和执行层三个纬度出发,对制造流程进行梳理。【结果】对研究框架中经纬交叉点的任务进行流程梳理与框架搭建,同时对先进制造业制造流程与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论】研究数据层面“两化融合”的相关技术,并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融合,从而探寻先进制造业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互联网+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同时,网络安全风险将是"互联网+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介绍网络安全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并提出确保其网络安全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13.
侯红昌 《河南科技》2023,(11):151-154
【目的】分析河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和面临的现实挑战,为在新发展阶段深入推动河南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探讨我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对照分析河南现代服务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明显特征。【结果】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仍面临整体层次不高、内部结构不优和对外开放度较低等方面的现实挑战。【结论】深入推动河南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深化改革、技术突破、城乡协同、产业集聚、有序开放等方面对河南服务业的发展政策体系进行改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
王泓霖 《河南科技》2023,(14):31-34
【目的】基于工业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要求,对工业互联网上云平台进行设计,实现工业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方法】通过对工业互联网上云平台建设背景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从边缘连接层、基础设施、平台即服务(PaaS)、区块链即服务(BaaS)、软件即服务(SaaS)、安全态势感知及综合防护服务、二级标识解析节点系统等方面出发,搭建工业互联网上云平台,并验证工业互联网上云平台的整体效益。【结果】工业互联网上云平台的建设不仅能有效解决工业设备运营监管难题,形成完善的设备运维生命周期闭环,还能实现监测工业设备运行状态、预测预警和性能优化的目的。【结结论论】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工业互联网上云平台的功能,助力工业制造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祖恩厚 《河南科技》2023,(13):145-149
【目的】分析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现状,找出两者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方法】以生态强省为视角,结合河南省自身实际,分析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特点,提出两者耦合发展对策。【结果】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呈现出生态经济后劲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耦合发展合力正在形成等显著特点。虽然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基本做到耦合协调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资源压力大、经济转型任务重、产业结构调整有待深化、生态环境污染不容乐观、生态经济结构单一等。【结论】河南省需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完成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技术革新,从而使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更高、协调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唐玮罡  赵强 《河南科技》2023,(14):155-158
【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研院所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现代科研院所对于促进河南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科技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方法】利用分析法阐述建设现代科研院所的重要性,介绍现代科研院所建设的主要任务,并对现代科研院所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河南省现代科研院所的建设是指在河南省内建立具有现代化科研能力和水平的研究机构,以推动河南省的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该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引入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开展前沿的科技研究和创新,形成河南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结论】需要从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科学普及和科技文化建设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国内外海洋装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程,预测未来研究发展热点和趋势。【方法】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及美国科学网核心数据库收录的1992—2022年国内外海洋装备领域相关文献的发文趋势及研究热点等进行剖析。【结果】国内外海洋装备领域的研究均呈现不断升温趋势,但国内起步较晚;国内外均缺乏高产和高影响力的作者及研究团队;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性能”“系统”等方面,国内研究热点聚焦在海洋腐蚀与磨损等领域。【结论】促进国内海洋装备研究,要从加大支持力度、构建合作研究平台、推进系统性研究三个方面入手,推动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8.
黄志辉 《河南科技》2013,(1):101-102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先进的制造模式,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发展阶段,装备制造业实现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模式的转变,对提高制造效率、降低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和环境污染,在产业价值链中获得高附加值,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外其余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2021年省域制造业数字化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三阶段SBM模型进行生产效率的评价研究,同时考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产业结构、政府支持力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不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生产效率由东向西呈阶梯式下降;经济发展会导致劳动力资本投入的浪费,使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下降;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导致投入资源的浪费;政府的支持有利于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的提高,政府部门的引导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有所下降,但整体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研究结果对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当前快速预审工作现状,为更好地服务创新主体,针对当前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对济南市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合IPC分类号对当地的产业布局进行分析,通过优化快速预审机制,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结果】相比一般发明专利常规审查程序,快速预审机制能够缩减授权周期90%以上,专利授权率也得到大幅提升。【结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快速预审的业务优势,推动专利审查提质增效,促进区域经济和知识产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