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2000年以来江西省颁布的涉及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的政策进行研究,以期帮助政府更好地规划科研院所科技活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科研院所发展。【方法】筛选江西省2000年以来104份科研院所发展相关政策文本,参照NATPI政策分析框架从政策发文数量、政策发布主体、政策类型、政策力度、政策工具5个方面对政策文本内容及其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政策发文数量呈整体上升趋势;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政府、江西省科技厅是发文的核心主体,但联合发文频率低;政策类型多样,但法规规章较少,政策力度偏弱;政策工具使用频率不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发文主体间合作、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的建议,以期提升科研院所发展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韩迪  王辉 《河南科技》2023,(20):144-148
【目的】分析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本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对策建议。【方法】收集、整理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数据,从企业数量、区域分布、行业分布、职工人数、研发投入、创新产出、融资能力等7个方面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结果】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体量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产出不高等问题。【结论】提升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及质量,建议从加大政策宣讲及落实、推动科技创新创业、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加强人才引进及培育、深化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3.
吴颖  刘冬 《河南科技》2023,(14):147-150
【目的】了解唐山市科技创新政策对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服务效能现状,为制定和优化支持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梳理唐山市有效运行的支持政策,提取普惠性较高政策的关键条款,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全市科技创新政策服务效能现状。【结果】唐山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强化,政策落实效率有待提高,政策评估机制有待完善。【结论】建议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发科技创新政策宣传载体、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评估机制来优化唐山市科技创新政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4.
李哲辉  郑春蕊 《河南科技》2023,(10):151-154
【目的】分析目前河南省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方法】依据火炬统计数据,本研究对16家河南省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经济运行情况、创新人才、研发创新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6家特色产业基地内存在骨干企业偏少、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结论】需要加大特色产业基地内骨干企业的培育,构建完整产业链;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聚焦火炬特色产业。为企业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推动特色产业基地朝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瑞  贺跃通  董清芝 《河南科技》2023,(17):155-158
【目的】对高效培育河南省一流创新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可行性建议。【方法】本研究针对高效培育河南省一流创新主体主要矛盾,从人才、投入、平台、政策的精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出高效培育河南省一流创新主体存在创新人才不足、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高能级创新机构、创新政策制定与实施精准度不足等问题。【结论】高效培育河南省一流创新主体,需要引育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一流创新平台建设、深化改革创设一流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存在堵点、难点,制约因素多,需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行研究,有效提高转化效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法】对海安市近年来在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生态、创新科技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构建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体系、强化人才科创项目招引等6个方面的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海安市在打破县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壁垒方面的有关创新和实践。【结果】海安市形成了具有县域科技创新治理“海安模式”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论】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志杰 《河南科技》2023,(8):145-149
【目的】从科技人才的个体层面出发,探讨政府支持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方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366份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回归方法分析政府支持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政府支持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在政府支持与科技人才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政府支持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政府应完善相关创新政策,营造宽松的创新文化氛围,支持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激励科技人才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8.
梅倩倩  张惠 《河南科技》2023,(3):137-141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相关评价指标,研究九省区科技创新水平情况,并给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建议。【方法】基于专利的视角,通过构建专利质量、专利数量和专利转化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以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相关评价指标数据为例,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九省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各有侧重,如山东在专利质量和数量方面水平较高,但其在专利经济效益的发挥方面相对较弱,而宁夏虽然在专利质量和数量方面水平较弱,但其专利的经济效益发挥很强;综合来讲,山东、四川和宁夏的科技创新水平较高。【结论】九省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力点”,如持续提升专利转化水平、加大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发力度等,以促进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9.
张瑞旭 《河南科技》2024,(3):142-148
【目的】构建河南省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助力河南省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方法】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了R&D活动人员、用于科技的财政支出等14个指标,并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效益能力、技术创新潜在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河南省18个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通过设定投入创新绩效因子和创新潜在因子,以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值作为权重,得出综合得分,并对各个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排名。然后通过系统聚类,将河南省18个城市分为五类。【结论】提出河南省各市应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创业、加强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投入,城市之间应加强合作、促进产业发展等政策建议,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城市创新潜力,更好地提升河南省城市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唐玮罡  赵强 《河南科技》2023,(14):155-158
【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研院所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现代科研院所对于促进河南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科技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方法】利用分析法阐述建设现代科研院所的重要性,介绍现代科研院所建设的主要任务,并对现代科研院所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河南省现代科研院所的建设是指在河南省内建立具有现代化科研能力和水平的研究机构,以推动河南省的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该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引入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开展前沿的科技研究和创新,形成河南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结论】需要从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科学普及和科技文化建设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财政科技专项经费投入是反映国家科研实力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也是国家科学进步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方法】纵观我国,目前科学技术专项经费投入一直是以中央政府和地方财政的纵向财政性科技支出为主,从1985年我国开始对科学技术进行拨款和改造,就推出了大量的帮扶和竞争机制,随后又陆续实施一些财政性科学技术计划和科研基金,并将之视为财政科学技术专项经费的主要途径[1]。本研究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财政资金使用中发现问题、剖析根源。【结果】由于思想、政策、能力、责任等,本研究提出投入总量不足、监管力度不够、拨付程序不够标准、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结论】对如何做好国家科技专项财政资金使用,提出加强管理效率、优化人才队伍、完善机制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董学力  王水萍 《河南科技》2023,(13):150-154
【目的】在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的背景下,现有的双创载体已无法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创新街区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双创载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创新街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系统性地总结了创新街区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同时归纳总结了空间优化型、园区产城融合型和环高校院所集聚型三种创新街区的建设方向。【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创新街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载体,在促进创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不同类型的创新街区在发展模式、资源配置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能为创业者和创新团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支持平台。【结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要强化创新载体平台支撑、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撑、构建财政金融政策支撑、优化城市规划引导支撑、做实“产学研联动”支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洛阳市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分析其中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本研究通过梳理相关理论,结合洛阳市调研和数据资料,对比分析洛阳市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现状,并对创新绩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揭示了洛阳市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洛阳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影响因素。从内部和外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和优化洛阳市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对策和建议。【结论】该研究为洛阳市各级相关部门提供具体的决策参考,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面向科技型企业构建基于数智云服务的创新创业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方法】重点开发建设数智云网络平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服务系统、创新创业资源库)和综合服务体系(专业服务团队、服务机构、服务内容),采用数智云平台+精准服务模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培训、创业辅导、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科技金融、项目管理一站式全链条服务。【结果】发挥双创平台+集众智汇乘数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结论】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精准综合科技服务,助推企业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汪晓梦 《河南科技》2024,(3):149-153
【目的】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需对科技创新绩效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基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和相关研究文献,立足安徽创新发展实践,构建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2016—2021年面板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与中部地区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科技投入与创新产出表现为中度相关性,绩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科技创新绩效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结论】基于研究结果,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安徽科技创新绩效优化的对策建议。采取释放研发人员潜能、优化科技经费效用、建立分类绩效评价等措施来提升科技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王燕 《河南科技》2023,(4):155-158
【目的】提出河南省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路径,为中部地区缝合经济与科技“两张皮”,促进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提供建议。【方法】以河南省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内容,通过数据搜集、分析和整理,对比国内北京、广州等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省份,比较分析河南省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性难题。【结果】河南省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但还存在科技创新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可操作性不具体、与经济协同融合不够、数字化覆盖面不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结论】河南省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优化体制机制,拓展核心城市或重点领域的辐射力,以促进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推进河南省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河南省乃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行之有效的驱动机制方案。【方法】本研究对河南省生物医药企业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结果】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全产业链体系逐步完善,政策环境优势初现。但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还存在企业聚而不合、品牌建设意识淡薄、内生创新动力不足、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缺失、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结论】通过完善产业链布局,形成生物医药大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投入,转变绿色发展方式、积极培育人才,加强人才引进、提高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强化创新转型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区服务质量,营造投资兴业新环境等措施,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土地利用和碳密度数据,对郑州市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进行评估。【方法】运用Arc GIS和In VEST模型,计算得出郑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量以及碳密度空间分布。【结果】郑州市林地碳密度最高,达到89.362 t/hm2;耕地次之,为75.436 t/hm2。郑州市生态系统整体碳储量为5 385.502×102t,其中耕地碳储量达到3 494.409×102t,占总碳储量的64.88%。【结论】在郑州市生态系统中,耕地面积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大,耕地碳储量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有绝对优势,是生态系统中碳储量蓄积的主力。郑州市碳密度低值区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边缘地区,其次零星分布于西部山区和郑州市主城区;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及西南片区;中值区主要分布于郑州市大部分耕地地区及北偏东部郑州市主城区。由此可见,郑州市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整体较好,在碳中和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任伟  王新  尹君  刘昊欣 《河南科技》2023,(5):149-153
【目的】分析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现状,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对策建议。【方法】以河南省高校在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等方面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差异化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河南省高校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仍存在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能力不足、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缺乏等问题。【结论】河南省高校需要不断加大科技经费、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促进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0.
陈颖  葛靓  廖望 《河南科技》2023,(15):142-148
【目的】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福建省政府引导基金“双创”培扶的机理、问题与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对加强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规划与宏观指导、更好支持福建省创新创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调研访谈法和文献归纳法,了解福建省政府引导基金运行现状。【结结果果】发现作为较早开展政府引导基金运行的省份,福建省政府引导基金仍存在“双创”培扶效应不足、政策性与市场化矛盾、增值管理能力有待完善、创新要素融合水平较低、绩效考核评价滞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创新创业培扶效益。【结论】福建省政府引导基金应通过特色发展的“双创”培扶道路、完善容错与激励机制,构建专业母基金管理团队,打造基金数智化赋能平台,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等,以进一步提升其运行效能,助力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