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贮氢合金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元庆  余守志 《河南科学》1998,16(4):422-428
贮氢合金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类新型高性能材料。本文介绍了贮氢合金的开发和研究的最新进展,论述了它在氢的提纯、热泵、空调、压缩机和镍—氢化物电池等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使用Bordoni型的仪器在声频范围内研究了铁镍基金属玻璃的低温含氢内耗,并研究了退火处理对内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含氢内耗是Snoek 型弛豫,并观察到了反常模量亏损和反常弛豫强度现象,提出τ缺陷增强 Snoek 弛豫模型解释了反常弛豫强度现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镍-金属氢化物电池与镉-镍电池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以及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开发情况,重点介绍了作为其阴极的贮氢材料的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6.
7.
氢化物电极失效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BET法测定比表面积,观察了两种不同组分贮氢合金电极(LaMmNiCoMn和MmNiCoMnAl)在充放电过程中组成合金的元素、形貌及比表面积的变化,提出了贮氢合金电极失效原因及其历程。  相似文献   

8.
使用大角转动张力磁化法研究了金属玻璃Fe39Ni39Si8B12Mn2渗氢后时效过程中磁化曲线和饱和磁致伸缩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氢的Fe39Ni39Si8B12Mn2金属玻璃饱和磁化强度下降,而各向异性常数增加,相应饱和磁伸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模式识别的偏最小二乘法对过渡金属二元合金氢化物的形成和贮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化学健参数-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建立过渡金属二元合金贮氢材料形成的数学模型,是贮氢材料设计的一种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给出金属氢3种可能结构(bcc, fcc和hcp)的基态能量 表达式及力、 热物性, 并讨论金属氢 (fcc结构)的BCS弱耦合与Eliasherg强耦合超导电 性. 计算结果表明,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 金属氢基态的fcc结构处于能量上更有利的位 置, 其晶格常数a=0.226 324 nm, 强耦合电-声耦合常数λ=1.806, 临界温度Tc=179.126 K.  相似文献   

11.
郑元庆  余守志 《河南科学》1997,15(2):149-153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贮氢合金的晶体结构与贮氢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具有产用价值的贮氢合金必须满足一定的结构要求,其贮氢性能与金属原子的半径比,电子层结构以及它们与氢的亲合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第一性原理结合非平衡态格林函数理论,研究了氢环境中铁原子结1G0电导的起源.当2个氢原子对称地吸附在铁原子结两边并垂直于传输方向时,铁原子结的电导是1G0.发现自旋向上的电子对电导的贡献要大于自旋向下的电子,这可以从零偏压时的透射谱来理解.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配位体在Ⅷ族金属催化硅氢加成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延凤  李凤仪 《江西科学》2004,22(4):305-310
Ⅷ族金属催化硅氢加成反应,广泛应用于含Si-C键单体的制备及聚合物的交联。本文综述了在硅氢加成反应中,高分子负载以铂为代表的Ⅶ族金属催化剂的结构组成、配位载体的种类、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催化机理及该催化剂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氢前金属和稀酸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一个热点问题,在屡次竞赛中经常出现.氢前金属和稀酸反应的实质是金属置换出了酸中的氢离子,成为氢气,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金属过量,另一个是酸过量,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通过反应的本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在未来聚变堆中,氚透过第一壁的渗透和滞留行为是影响氚自持以及装置核安全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四川大学先进核能实验室自主设计了可以研究气体和等离子体驱动的氢同位素在静态/流动液态金属中渗透行为的装置.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该装置,并分别研究了在气体驱动和等离子体驱动这两种渗透机制下,氢透过静态双层渗透结构Li/Fe的渗透行为.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温度的升高会使得气体驱动的氢渗透通量升高,且到达稳态的时间缩短.ICP等离子体源功率增大,引起氢等离子体密度增大,也会使得等离子体驱动的氢渗透通量升高.气体驱动渗透到达稳态的时间远小于等离子体驱动渗透到达稳态的时间.本文还通过迟滞时间法计算得到了两种不同渗透驱动机制下氢原子在Li/Fe中的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渗透装置可以较好地对氢同位素在液态金属中的渗透行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氢气气氛下对绝缘体表面进行热处理提高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器件的I-V特性曲线的对称性,简化了该器件的制作工艺,并探讨底电极掺氮对MIM器件I-V特性曲线的影响,用n-n--n能带模型对MIM器件的I-V特性曲线对称性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