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短讯     
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育种卫星,预计250公斤粮食、蔬菜、水果和苗木等作物的种子将随卫星遨游太空。育种卫星将是一颗返回式卫星,预计7至10天完成任务后返回地球。回到地球的“太空种子”经过筛选后,那些产量高、防病抗旱的“太空种子”将在农村推广。我将发射世界  相似文献   

2.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颗“小星”在天空不过逗留了92天,但它却“推动”了整个地球,推动了各国发展空间技术的步伐。1958年1月3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升空。此后,法国、日本、中国和英国等纷纷发射各自的卫星。据统计,现在人类已研制和发射了各种人造卫星4800多颗,人们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开发太空高远位置资源。显而易见,用人造卫星观测天体能不受大气层的阻挡,接收来自天体的全部电磁波辐射,实现全波段天文观测。人造卫星的飞行速度快,一天能绕地球飞行…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巴合作的地球资源卫星2号B的研制工作已经结束,资源卫星2号B计划于2007年5月发射升空。这将是中国与巴西联合发射的第三颗地球资源探测卫星。目前,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的安装与测试实验室已进入太空环境模拟仓安装的最后阶段。该模拟仓重约150吨,宽9米,高和长均为10米,用于对总重量为1500公斤的地球资源卫星2B进行测试。巴西是南半球拥有安装、测试卫星及其附属系统设施的唯一国家。借助于与中国合作进行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计划”,巴西跻身于拥有远距离探测技术的国家之列,这一技术对巴西监测环境、绘制亚马逊地区火灾和森林被破…  相似文献   

4.
日本开发航天技术从1955年研制探空火箭开始,至今35年,已成为世界第4个用自己制造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也是继美、苏之后第3个能独立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国家。从1970年2月发射第一颗“大隅”号卫星,到1989年底日本已成功发射了43颗航天器,仅次于苏、美两国。1990年3月18日又成功发射了日本第一颗月球卫星“缪斯A”号,已经发回月球的清晰照片。  相似文献   

5.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6.
每天翻开报纸,经常看到我国工农业以及科学文化战线上大放“卫星”的消息:小麦总产量超过美国啦、钢铁生产翻一番啦、原子堆和加速器移交生产啦……一连串的成就都是前人所不敢梦想实现的,我国人民自豪地把它们称之为一颗颗的“卫星”。为什么要用“卫星”这名称呢?提起“卫星”,自然使人联想到一年前那件震动全世界开辟新纪元的大事:1957年10月4日,苏联破天荒地发射了第一颗卫星,说得确切一些,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紧接着又是第二颗、第三颗卫星上天。直到今天,第三颗卫星还绕地球旋转着。三颗上了天的卫星,使世界各国人民都亲眼看到了苏联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卫星”这个科学术语,就被用来称誉一切破纪录的光辉成就了。  相似文献   

7.
目前美国和苏联在空间总共部署了大约200颗军用卫星,其中美国75-80颗,苏联约125颗。这些军事卫星技术先进,用途广泛。有的用于侦察地面设施、部队实力或搜索各类无线电波,有的用于监视核爆炸和导弹发射活动,还有的用于绘制地球表面图形。不久前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施放的价值5亿美元的“长曲棍球”卫星是一颗监视卫星,载有高性能雷达,能透过云层观测地面发生的重大情况,也可为隐形轰炸机提供地面攻击目标,或搜寻远  相似文献   

8.
自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了51颗不同类型的国产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9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通信广播卫星9颗,气象卫星2颗,资源遥感卫星2颗,导航定位卫星3颗,测量大气密度的气球卫星2颗,另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卫星7颗,成功率达90%以上。此外,我国还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业务,替国外发射了27颗卫星。这些卫星的成功升空,不仅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使我国跨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而且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9.
邹声武 《科技潮》2000,(4):52-54
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已向地球上空不同的轨道发射了5000多颗人造卫星,在离地球不到1000公里的低地轨道(LEO)上就运行着大量机密的成像卫星和一些民用卫星星座。许多卫星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东方号”宇宙飞船。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苏联著名字航员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东方号”飞船,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9):46-46
[新华社]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并将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2.
观察     
<正>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  相似文献   

13.
太空里程碑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史上第1颗人造卫星“卫星-1”号;11月3日,“卫星-2”号将一只名为“莱卡”的小狗载入太空,它在失重状态下生活了7天,证明动物可在太空生存。1958年 1月31日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现者1”号升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美国铱星(双星)、“长四乙”一箭双星、“神舟一号”试验飞船、“中星22”通信卫星、第一颗“资源二号”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小玲玲:最近,我国成功地将两颗科学试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请问这次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 老博士:这次将“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小玲玲:发射这两颗小卫星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地球观测系统”中的两颗重要卫星——“云卫星”(CloudSat)和“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CALIPSO),经过多次推迟,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由一枚德尔他2号火箭发射升空,加强了日益庞大的“地球观测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03年5月25日,就在我国第一颗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三号”在轨运行投入使用6年后,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科技》2007,(3):22-22
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是全球华人和海内外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日前,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介绍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的相关情况。这也是该领域权威专家首次向媒体公布“嫦娥一号”发射时间和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5,(8):62-62
璀璨3.7秒人类与彗星首次激情相撞7月4日,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370公斤铜质撞击器,犹如一颗飞驰的炮弹,按照科学家预计的时间,准确撞击了华盛顿市般大小的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绽放出宝石光芒一般绚烂的“焰火”,人类首次“人造天象”奇观大获成功。整个撞击过程持续了3.7秒。“实践七号”卫星成功发射7月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据悉,自1971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实践”卫星以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7种型号的“实践”系列卫星,…  相似文献   

20.
全球导航定位卫星系统被誉为继“阿波罗”登月飞船、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第三大航天工程。不久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在完成了地球捕获、太阳能帆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