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激光防护材料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防护原理,可将激光防护材料分为基于线性光学理论的防护材料和基于非线性光学理论的防护材料.综述了基于线性和非线性光学理论的激光防护方法和原理.介绍了多种激光防护材料及其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两类激光防护技术的优缺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自旋对受强激光辐照壳体的防护作用,在研究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采用ANSYS有限单元方对旋转状态壳体受激光辐照作用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旋转频率对受激光辐照作用下壳体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经分析计算得到壳体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结果表明,激光作用下旋转壳体的温升和应力增长远低于静止状态,旋转对于受激光辐照的壳体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在改善材料抗腐蚀性能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其在材料腐蚀与防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激光熔凝和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两种技术对材料表层的结构和合金元素分布的影响。腐蚀实验证实,经激光处理的材料表面的抗腐蚀性能,尤其是抗局部腐蚀性能,远高于基体。在分析材料腐蚀机理的基础上,弄清了激光表面处理提高材料抗腐蚀性能的机理,并就该方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多组分掺杂滤光玻璃的组分设计与光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激光防护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人们提出的激光防护材料应该满足高可见光透率以及高光密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玻璃系统,并且根据玻璃化学的基本原理,确定了玻璃系统的主要组分,最后对设计的复合玻璃进行了初步的熔制和相应的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新的玻璃系统具有优越的光学吸收特性,有望实现双高指标。  相似文献   

5.
系统分析了微光探测器的结构及其原理。鉴于当前器件存在的激光致盲威胁,提出了新的改进思路。着重介绍了具有特殊激光防护性能的滤光材料,并对其原料及制备、加工过程作了系统地介绍,同时给出了一些重要的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6.
由绝热层分别和二氧化硅布/酚醛、碳布/酚醛、碳纤维/环氧和铝箔组成的多种防护结构,并对其进行了抗激光试验.研究绝热层在激光防护中的作用,寻找最佳的防护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7.
随着激光技术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如何防止激光损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铂(II)配合物因其结构稳定、光物理性质丰富、化学修饰性及光谱可调性强,以及激发态寿命长等特点,在光限幅材料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当前,开发限幅性能优异、光学窗口宽且透光性高的铂(II)配合物光限幅材料成为激光防护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报道的各类铂(II)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调控和光限幅性能研究,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新型铂(II)配合物光限幅材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液晶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的激光防护器件,器件中的液晶高分子以螺旋结构方式排列,可以有效控制反射无偏振激光. 本工作中详细介绍了液晶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器件制作的过程工艺,关键材料:非手性单体、手性单体、手性掺杂剂、阻聚剂、光引发剂等的配比对器件光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强激光辐照光电探测器时,热效应是最主要的破坏机制。探测器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导致表面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探测器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输出信号失真,不能准确探测信号。而探测器的温度场分布与探测结构和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关系。为研究探测器内部的温度场分布,本文建立了热传导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数值模拟了激光辐照下探测器内HgCdTe光敏元的温度场分布,并对特定外界环境条件下,激光损伤阈值与胶层的厚度和热导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探测器激光损伤效应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研究HgCdTe探测器的激光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从激光对人眼造成损伤的机理出发,基于ANSI Z136.1-2007标准和GJB 470A-97标准,研究了远距离定位系统中激光通信子系统的工程安全与防护.结合所选的激光发射器参数,计算了满足工程需要功率条件下激光的人眼安全防护距离,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护目镜的光密度要求,为远距离定位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基础和安...  相似文献   

11.
为防止高Tc超导探测器的超导电性退化或失超,用C^+注入、XeCl准分子激光辐照形成类金刚石(DLC)保护膜。该膜结合紧密,克服了DLC/YBCO两种材料晶格失配、线胀系数与热导率相差太大的矛盾。对DLC膜的Raman谱所表征的C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石墨态C转化为DLC结构的机制,提出了激光所造成的瞬时高温、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混法与原位聚合法制备添加纳米二氧化硅恐龙化石保护材料.将制备恐龙化石保护材料与传统保护材料(硝基清漆)分别涂覆钢片,用3.5%氯化钠溶液浸泡腐蚀,测试腐蚀电位、腐蚀电流、交流阻抗和腐蚀速度;利用SPM和DSC测试保护材料分散性与热分解性.结果表明:共混法与原位聚合法制备保护材料腐蚀电流分别为3.481×10-7A/cm2、2.332×10-6A/cm2,硝基清漆腐蚀电流为4.181×10-6A/cm2,共混法制备保护材料腐蚀速度最小;三种保护材料失重腐蚀速率为1.18 g/(m2·h)、1.19 g/(m2·h)和1.29 g/(m2·h),共混法制备保护材料耐蚀性最好,交流阻抗谱测试结果与其一致;添加4%纳米SiO2制备水溶性保护材料时,共混法制备材料耐热性、分散性较原位聚合法好,两者涂膜附着力皆为1级.  相似文献   

13.
金刚石砂轮的激光修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O2连续激光器进行了激光修锐树脂结合剂和黄铜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的试验,在VH-800三维数字显微镜观察激光作用前后金刚石砂轮表面的微观形貌,对激光作用下砂轮表面不同结合剂材料的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砂轮修锐前后表面峰点高度分布的变化,比较了不同激光参数作用下不同的修锐效果.实验证明了激光技术应用于金刚石砂轮的修锐是可行的,激光对不同结合剂砂轮进行修锐时存在一个合适的修锐参数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激光修锐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连续激光加热靶材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连续激光辐照半导体材料的一维物理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差分隐格式法,利用matlab软件数值模拟了连续激光辐照半导体材料的温升过程,分析了激光参数和辐照时间对半导体材料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靶材温升区域主要集中在激光辐照区,靶材的温升随着激光功率密度和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激光熔覆生物陶瓷涂层化学冶金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激光熔覆钛合金表面获得生物陶瓷涂层的化学冶金反应过程,用X-ray衍射和能谱分析方法检测了生物陶瓷涂层和涂层与界面的物相和成分分布.结果显示涂层内和涂层与基材间出现了新相,这表明其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冶金反应.适当的激光熔覆工艺、涂层及基体的物性三者确定了化学冶金反应发生的各种条件.在这些条件作用下,涂层内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钙-磷陶瓷,形成了牢固的界面.  相似文献   

16.
强冲击载荷下战斗部材料的抗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强冲击载荷下战斗部材料的抗爆性能,针对爆炸驱动结构的辅助装药防护层材料选择设计了一种分层结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材料组合形式的防护层结构在炸药作用下的爆炸驱动过程,对B炸药和黑火药作为辅助装药两种情况下不同金属防护层材料组合进行了静爆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隔爆性能最佳的2层45#钢+LY12铝合金形式防护层在B炸药起爆下发生较为明显的破坏,而隔爆性能最弱的3层全部为LY12铝合金的防护层在黑火药引燃作用下仍为完好壳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激光清洗技术对钕铁硼材料进行清洗试验,探究不同激光功率对钕铁硼材料清洗效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tectron microscope, SEM)和X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分析清洗后钕铁硼材料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成分;利用白光干涉仪检测清洗后钕铁硼材料表面的粗糙度。结果表明,清洗后钕铁硼材料的表面粗糙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后又增大;激光功率较小时,钕铁硼材料表面存在烧蚀划痕和残留的腐蚀坑,表面C、O元素不能有效去除,清洗效果不佳;在激光功率为12 W,清洗后的材料表面光洁平整,无C、O元素,表面晶相组织完整清晰无破坏,说明此时激光清洗效果最佳;当激光功率更大时,超过材料的损伤阈值,表面出现微裂纹和细小的孔洞,说明清洗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多源介质材料信息集成和服务的语义异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防护工程介质材料参数模型组件。围绕防护工程易损特征与防护性能的交互博弈,阐述了防护工程结构特征及介质材料的抗压、抗拉、抗弯、抗震、抗高温等参数信息内涵,以适应防护工程实体及其抗毁仿真模型为前置条件,应用了多源信息集成方法,给出了多源介质材料参数语义适应性约束规则,建立了防护工程介质材料参数模型功能框架,提出了介质材料参数模型的XML表达结构,实现多源介质材料参数信息的规范编码和逻辑关联表示;研制基于窗体界面线程设计的防护工程介质材料参数模型组件原型,构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介质材料集成化数据环境和管理应用平台。以震塌系数组件为例,给出了防护工程实体模型介质参数的选择、部署以及交互操作步骤,验证了组件系统的良好交互性,为有效设计防护工程实体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