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江厦湾网箱养殖鱼类-黑鲷、鲈鱼、红鲈体内组织中重金属Cd、Cr、Zn、Cu、Pb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测定该鱼类生长环境中海水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鱼体的不同组织中,各种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肌肉中重金属含量较少,而鳃和鳍中含量较高;通过比较发现,鱼样体内组织中重金属的含量,与该鱼类生长环境中海水的重金属含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该区域海水中重金属Zn、Cu、Pb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区域.  相似文献   

2.
广西近岸海域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9月采集广西近岸海域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的19种底栖生物样品,测定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Hg、Cu、A s、Pb和Cd的含量,分析评价底栖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广西近岸海域底栖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是鱼类:Cu>Pb>A s>Hg>Cd,甲壳类:Cu>Pb>A s=Cd>Hg,软体类:Cu>Cd>A s>Pb>Hg;不同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同一种生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其大小顺序依次为,鱼类:Hg>Cu>Pb>A s>Cd,甲壳类:Cu>Pb>Cd>Hg>A s,软体类:Cu>Hg>Cd>Pb>A s;广西近岸海域底栖生物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但鱼类体内Hg、软体类体内Cu、Cd和Hg和甲壳类体内Cu、Pb、Cd和Hg的积累问题严重,软体类生物体内Cd超过人体消费标准值,甲壳类生物体内Cd和Pb含量等于或超过人体消费标准值;该海域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对贵州省施秉县黎山坪洞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共采集动物标本500号。经初步鉴定,隶属3门7纲10目16科27种。经分类统计,软体动物是洞穴内主要的动物类群,调查的3个动物群落间相似性较高,洞内动物群落分布较均匀。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环境因子、物种或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重金属Hg和As的含量与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间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达到1。经富集分析,结果得出红颈蟾蜍和蝙蝠对水环境中汞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省都匀市小围寨尧林2号洞进行洞穴动物及环境因子的调查与分析,共采集洞穴动物标本1 191号,隶属于4门10纲18目29科32种。经比较各光带群落的相似性,发现相邻两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较高,各群落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119 2(B-C)、0.069 6(A-B)、0.018 4(A-C);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温度和动物群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指数为1,与均匀度呈显著正相关(0.997),均匀度与优势度呈负相关(-0.997);经欧氏距离进一步分析,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汞含量欧氏距离指数最小(0.712),表明二者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鱼体内金属硫蛋白与水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简称MT)能有效地表征水体中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故以鱼类MT含量来评价武汉东湖的水环境。对不同组织中MT含量测定可研究不同组织对重金属的积累能力;不同鱼种体内MT含量测定以了解鱼种对金属耐受力的影响;而对不同水体中鱼类MT含量的分析,则对确定污染源及污染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可称为变温脊椎动物(poikilothermicvertebrates) ,鱼类和两栖类又可称为水栖动物。水栖动物和恒温动物比较其代谢率低 ,体表隔热组织少。内温性体温调节 (endothermic)机构不能有效地维持体温 ,但可通过向温热环境移动即行动性体温调节反应使机体保持在适宜体温范围内 ,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行动性体温调节反应的成立表示在两栖动物体内存在体温调节系统。动物具有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和向效应器传达信号系统。1 水栖变温动物的体温水栖变温动物静止时体温一般只比周围水温…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对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紫烟洞的蜘蛛群落进行观察及标本的采集,共获标本149号,隶属1目7纲12科14属24种。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紫烟洞蜘蛛群落多样性、最大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指数最高的分别为有光带(1.783 0)、有光带(2.890 3)、有光带(3.397 3)、黑暗带(0.350 6)、弱光带(0.928 4)。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环境因子对紫烟洞蜘蛛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洞穴内CO2的浓度是影响蜘蛛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分别对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动物)体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与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海洋生物对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中华白海豚其肝脏中高浓度的重金属含量是通过食物链(网)而逐级积累的.栖息地中海水质量介于海水I类与II类水质之间,表层沉积物质量符合I类标准,3类不同类...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宁波镇海沿海海洋生物体内铅、镉和铬等重金属含量,研究了海洋生物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贝类体内含量高与鱼类及甲壳类,但其含量均低于评价标准,同时讨论了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现况,并展望了海洋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湿地水生生物重金属污染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鄱阳湖区饶河入湖段、吴城自然保护区、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等典型样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田螺(C.cathayensis)、鲫鱼(Carassius auratus)、克氏鳌虾(procambius clarkii)、小虾等典型的水生动物以及湖区主要水生植物类群中Cu、Zn、Pb、Cd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及富集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动物样品中,田螺、克氏鳌虾、小虾体内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含量;而各种水生植物对Cu、Zn、Pb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Zn和Cu作为生命的必需元素更易被植物所吸收或富集;而Pb与Cd作为毒性元素被植物体的吸收程度各不相同,其中绝大多数植物对Cd的吸收量极少,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植物的重金属富集水平与其生长环境的重金属浓度相关性较明显,环境背景中重金属含量水平越高,植物富集重金属的含量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对贵阳市的大水洞和贵定县的马狼洞内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3314号,其中大水洞1467号,隶属3门7纲11目20科26种(或类群);马狼洞1847号,隶属4门9纲16目35科55种(或类群)。两洞内由6个动物群落组成,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D(6.4811)、群落B(2.6364)、群落E(0.8793)和群落D(0.5420)。通过对群落多样性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与湿度和氮气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7和-0.998,与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2;优势度指数与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3;CO2与物种数、物种丰富度、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070、-0.570和-0.510,其相关性虽然都未达到显著以上水平,但说明对物种和群落多样性有负面影响,可以说是影响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和评价高校校园不同功能区和新老校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在河南某校园多个校区采集了91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BCR(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提取校园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做出评价.结果表明:校园不同功能区的表层土壤重金属Pb,Zn,Cd和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6.37、95.08、0.64和39.89mg·kg-1,均高于河南省土壤背景值,4种元素的残渣态均占有较大比例,其中Pb在土壤中除残渣态之外,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在土壤中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生物有效性分析表明,Cd和Pb易被生物利用的量相对较大,潜在危害性较大,Zn和Cu不易被外界生物所利用;绿化区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Zn-Cd在校门口、教学区和建筑区都呈显著正相关,Pb-Zn在生活区与教学区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b-Cd在实验区呈极显著正相关.内梅罗综合污染平均指数为0.54.高校校园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处于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13.
2009年6月对安顺郑家小洞内的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551号,隶属3门6纲10目20科29种(或类群)。该洞内的动物群由3个动物群落组成。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群落A的物种丰富度D(3.7268)、群落多样性H(′4.2703)和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3.0910)最高。两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B-C群落(0.5600)。通过对群落多样性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数(S)、物种丰富度(D)和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分别与湿度(H)呈显著负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群落多样性(H′)与钾(SK)呈显著负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由此说明在该洞内影响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湿度(H)和钾(SK)。  相似文献   

14.
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s of 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cave drip waters to modern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s is key to the reconstructions of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ic changes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leothems.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in four active cave systems were analyzed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3D) fluorescence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 We found that the fluorescence types of DOC were mainly of fulvic-like and protein-like fluorescences, both in soil waters and cave drip waters. The intensity of fulvic-like fluoresce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DOC, suggesting that the DOC of cave drip waters was derived from the overlying soil layer of a cave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ave systems, the variation range of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for fulvic-like fluorescence of cave drip waters in Liangfeng cave system that had forest vegetation was smaller and the excitation wavelength was longer, while its fluorescence intensity varied significantly. By contrast,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an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for that in Jiangjun cave system that had a scrub and tussock vegetation showed the most significant variation, while its excitation wavelength was shorter. This implies that the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overlying a cave appears to be a factor affecting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cave drip water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研究和保护喀斯特洞穴动物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对云南省石林地区的环境及喀斯特洞穴动物的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我们对石林地区的喀斯特洞穴动物提出了保护建议,根据洞穴动物的丰富度和丰度及稀有种的分布状况,提出了必须进行保护的喀斯特洞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为依托,对青州市南张楼村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Hg、As、Cr、Ni、Cu、Zn、Pb累积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参比值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对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均高于潍坊市土壤背景值,除Hg元素变异系数0.80属于强变异外,其他元素属于弱变异至中等变异,仅发现1个样本的Zn含量超标,其他样本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以风险筛选值为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参比值时,表现为重金属生态污染风险很低;以土壤背景值为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参比值时,表现为重金属在区域背景下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相关性分析表明多组重金属元素存在显著相关性,聚类和因子分析将8种重金属元素分为三类,相关性强或在同一类中的重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中国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中国13个具有代表性林地土壤,结合经典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铅、镉、铜、锌)的含量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全量及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波动较大,绝大部分位点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 15618—2018中筛选值。以筛选值作为评价标准时,绝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指数小于1,说明供试土壤重金属处于清洁与尚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武夷山、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处于警戒线等级外,其他地区均处于清洁。以管制值为评价标准时,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以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处于小于0.7。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部分位点土壤中Cd存在中等或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土壤中重金属呈轻微等级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地质累积指数表明,大部分土壤重金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部分样点Cd、Zn达到中度污染水平,累积效应更加显著。相关性与回归性分析显示,土壤pH与有效态Cu呈显著正相关性,基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中有效态Pb和Cu的含量,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62和0.895。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受污染土壤中各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差异,建立了基于重金属化学形态的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案例污染场地的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评价中,并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与常用的3种确定性土壤污染评价方法(单因素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累积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其评价结果与结果间对比分析表明所架构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确定性方法的不足,所建模型创新性加入了量化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权重因子,其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风险辨识度,为我国土壤污染的优先控制因子的筛选和相关政策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氮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肥可以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改变土壤重金属的形态,进而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影响植物对其吸收、累积.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影响重金属吸附解吸的主要机制是土壤pH值的变化,水溶态重金属含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氮肥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pH值的变化来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形态转化.不同氮肥形态及不同氮水平均对植物吸收积累重...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及其在空心菜中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Cu、Zn、Pb、Cd在空心菜中的富集作用,并采用BCR提取方法,对盆栽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d主要以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为主;Pb主要以残渣态为主;Zn主要以残渣态和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为主;Cu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与土壤中Cu的含量有关.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表现为Cd>Zn>Cu>Pb.重金属在空心菜中的吸收富集能力与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尤其是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关系密切.空心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大小表现为Cd>Zn>Cu>Pb.空心菜地下部4种重金属富集系数远远高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