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三维编织的工艺,研究用VB实现对三维编织加工过程的仿真;用VB实现上位PC机与下位单片机进行通信,传送加工指令和加工数据;下位单片机对三维编织实行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采用PC机作为上位机,调度多台下位机,从而实现计算能力强,容量大的分布式控制系统。VB5.0为新一代上位机编程工具,其具有可视化编程特点,可实现良好的人机界面。本文介绍了用VB5.0实现与多台单片机通讯的原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业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设计基于MODBUS协议的计量数据通信系统.涡街流量计(下位机)由飞思卡尔(Freescale)单片机实现嵌入MODBUS协议的数据采集和显示;上位机用VB 6.0编写基于MODBUS协议的程序,实现数据在上位机界面显示,并且将采集的数据值保存到SQLsever2000数据库,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通过RS-485总线通讯,最终能够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远程自动采集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研制一个基于VB和单片机的电压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以PC机为上位机,单片机为下位机,可以采集0-5V的模拟电压,用计算机显示。该系统采用ADC0809为8位串行A/D转换器,用MAX232作电平转换,由单片机AT89S51作控制器,采用VB编程,整个系统简洁、实用。  相似文献   

5.
在VB6.0环境下,构造通信协议,实现上位机(PC机)与下位机(单片机)通信,对下位机多路信号实时采集、存储,并对下位机运行情况实时监控,将采样数据动态存储。同时系统具有数据的统计、处理、绘图显示及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文中研究了PC机和电网分析仪组成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讯过程,该通讯过程采用MODBUS协议。给出了用VB实现上位机监控软件的方法和下位机对上位机的通信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CAD环境下利用VB实现范成法加工齿轮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VB对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实现范成法加工齿轮的运动仿真。文中阐明了三维模型的建立和实现三维运动仿真的详细步骤,生成的齿廓准确并能精确显示出齿轮加工的实际过程。在产品设计、开发、科研及教学方面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串行通讯在机器人内窥镜主动避障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内窥镜机器人主动避障控制系统的应用,介绍了VB的通讯控件MSComm的属性以及上、下位机串行通讯的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详细分析了在VB环境下,通过PC与单片机的串行通讯,以监控机器人内窥镜在介人人体结肠过程中主动避障的实现方法和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VB6.0的过程控制实验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个基于VB6.0的过程控制实验系统.系统的下位机采用Siemens S7-200 PLC,实现控制算法,完成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上位机通过VB编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工控机上选择一个PCI槽,插入CP5611通讯卡片,用专用通信线连接CP5611通讯卡和CPU313C-2DP,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信;最后给出了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了设计的控制系统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汤朝霞  赵志强 《科技信息》2007,(3):40-40,34
该系统采用了由单片机作为上位机,用PLC作下位机构成的分散式(DCS)控制系统。单片机系统通过键盘设定轨枕预应力张拉值,送给下位机(PLC);并实时显示张拉力值;保存每次的张拉力值到数据存储器中;把一天的张拉力值数据传输到用VisualC++编制的显示界面中,实现打印、保存。下位机根据上位机(PLC)的设定值,控制液压系统,从而实现轨枕预应力张拉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自然界海浪循环力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新型的试验模型,并运用了加载试验法确定了试验所需循环力的大小,通过实验,对砂土中大型海上单柱式风能结构在循环力作用下的位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ettler教授所建立的位移公式中的经验参数CN是适合海上风能结构物计算的,砂土中大型海上风能结构在循环力作用下的位移是可预见的,并且单桩在循环力作用下的位移并不受土的形态、类型、密实度及颗粒分配等影响。这对海上风能结构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The craft of auxiliary dobby shaft is one of methods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figured woven textiles and especially brocade in China.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uxiliary dobby shaft,a new method of weave design was proposed.The relevant arrangement of warp and weave design were discussed.It is shown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on one electronic jacquard loom with single warp beam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And this effect will open up a new way to reproduce traditional fabrics in order to ...  相似文献   

13.
对55 g/m2平纹水刺非织造布的整个工艺技术路线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最重要的两道工序梳理成网和水刺固结中的关键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得出55 g/m2平纹水刺非织造布的最佳生产工艺,为开发该类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对织物组织松紧性质,已有不少学者作过论述,但是关于经、纬浮长的不同分布情况以及组织两面浮长差异给予组织松紧程度的影响,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以致使2/2方平、2/2斜纹和3/1斜纹等组织的松紧程度至今难以区别。本文运用经(纬)交叉处、自由段处和特征飞数等几何概念,对组织的松紧概念提出描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变化及复杂织物组织的计算机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织物组织的数学函数组织异化法,对三原变化组织进行计算机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复杂组织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索,旨在建立一种高效简单的织物组织的计算机生成方法,最后给出计算机模拟效果图.  相似文献   

16.
An investigation is reported in which the factors such as air discharge resistance capability, weaving ability, and anti-breakage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 These parameters are concerned during weave designing for ripped-up edge of full air bag. Furthermore, two kinds of weave of edge in air bag, rib weave and basket weave, were chosen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s of airbag. And the datum relative to the weave which affected the performances of air bag, such as weave form, initial point,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accordingly technical handles are taken on the special loom.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省综设计呢地组织和双层组织的构作原理,分析解剖了 A 面为平纹组织,B 面为呢地组织的双层结构,提出了这种结构的一般的设计方法。文章又对设计方法进行了展开,讨论了 A 面改为斜纹或其他基础组织,B 面仍为呢地组织的设计方法,以及 A 面组织改变之后会给织物带来的影响。又讨论了正反面若采用不同的纱线性质、不同的纱线条份、不同的纱线色彩、上下层经纬纱不同的排列比等,来配以异面效应的组织,会给织物的功能、机理、色彩等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论述二色经装饰布的特征、经纬线配色、组织设计和工艺等,说明二色经装饰布的工艺和配色方便、易于变化,并有较大的应变力。  相似文献   

19.
织物模拟技术分析及基于OpenGL的三维效果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现有的织物模拟技术,针对织物模拟在观察角度、三维立体效果、光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OpenGL环境下,引入NURBS曲面的方法。用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曲面织物模拟、光照、多视角等问题,增强了织物模拟的三维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机织物密度的计算机自动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傅里叶变换技术将织物在空间城内的图像转化到频率域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功率谱峰值计算机织物密度的方法,并进行了与人工测试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对平纹、斜纹和缎纹织物均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