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对当前村民自治进程中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从抓好村委会选举工作入手,正确处理“两委”关系,理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关系,并在《村组法》的指导下强化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村干部、乡村精英及普通民众是村委会选举的直接参与者.三者在村委会选举的博弈中,往往以村干部和乡村精英的联合胜出而告终,普通民众一直处于权力的边缘,导致选举力量的严重失衡.这不仅促使了部分民众的政治冷漠,也阻碍了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因此,首先要规范村民选举制度,细化操作流程.其次要保障村民选举制度,加强国家主导.最后要拓宽村委会选举出入口,消解地方利益集团.通过上述措施打破村干部与乡村精英之间的利益组合,畅通普通民众参选通道,平衡选举权博弈中的三方力量.  相似文献   

3.
村干部、乡村精英及普通民众是村委会选举的直接参与者。三者在村委会选举的博弈中,往往以村干部和乡村精英的联合胜出而告终,普通民众一直处于权力的边缘,导致选举力量的严重失衡。这不仅促使了部分民众的政治冷漠,也阻碍了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因此,首先要规范村民选举制度,细化操作流程。其次要保障村民选举制度,加强国家主导。最后要拓宽村委会选举出入口,消解地方利益集团。通过上述措施打破村干部与乡村精英之间的利益组合,畅通普通民众参选通道,平衡选举权博弈中的三方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二元权力结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作者第一手调查资料 ,紧密结合广东农村撤区设村、统一实施《村委会组织法》的改革实践 ,从农村二元权力结构的理论视野 ,着重分析了村民选举后村委会与党支部的权力关系及其变化。认为 ,直接公开的村民选举导入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权力 ,促使农村权力关系从一元权力结构向二元权力结构的转型。在现行的宏观政治框架内 ,建立在权力资源配置多元化和权力来源渠道二元化基础之上的农村党政关系 ,通过“两票制”和“二选联动机制”把村民选举的制度机制同时引入村委会与党支部建设 ,有助于“完善党的领导 -发展村民自治”双赢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选举程序直接决定村委会的产生及其组成人员的民意基础,因此完善选举程序是推进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鉴于此,《村组法》应该在程序上进一步明确选举委员会成员的资格,确定科学的选举方案,建立选民登记异议制度,健全正式候选人产生机制,规范选举大会现场。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的权力结构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涵盖了农村传统的宗族势力、所谓的"黑金势力"以及新崛起的经济势力等等。既然是多种因素共存的复合体,必然会存在权力的博弈,村民自治选举结果就是这些势力的博弈,但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博弈的结束,而是转化为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为代表的新博弈,是党支部和村委会"新关系"的开始。本文在引入"非体制精英"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处理村庄日常事务中的关系,试图对村庄选举之后的权力博弈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7.
《村委会选举法》的颁布,村委会的直接、差额选举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地方人大及常委会能否对村委会的选举、罢免及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充分分析了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对村委会监督的依据、方法及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82年《宪法》与1998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自从这个制度实施以来,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新农村的建设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贿选现象严重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笔者从对“贿选”概念的界定起,通过分析贿选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治理贿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很多地区都在进行新一轮的村两委换届选举,直接公开的村民选举导入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权力,促使农村权力关系从一元权力结构向二元权力结构的转型,换届选举后正确认识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地位权力关系及其变化,对于澄清村两委的关系模糊问题、协调村两委关系,从而实现完善党的领导一发展村民自治的双赢目标,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进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士斌 《科技信息》2009,(22):333-333
村主任的换届选举出现了家乡版的“驴象之争”,对一个没有多少报酬的村长一职居然出现了类似赂选的现象,有点令人费解。村务公开是农村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是财务应公开所有收支的明细帐目,以便让村民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的情况;但村里公布的确是平衡帐,也许村中选举出现怪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1.
晚清的现代选举制度从商会选举开始,包括咨议局、资政院选举制度,地方自治机构选举制度,到民国时期有北京政府选举制度、南京政府选举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的选举制度。现有成果对该时期的各种各次选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选举制度中的合理性、积极性、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讨论,从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总体上说还只是一个开始,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透视美国选举人团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人团制是美国总统大选的中心环节.选举人团制创始于美国建国之初,历经二百多年的演变和发展,选举人团制的内容和运行方式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选举人团制在设计和运作上存在诸多局限性和弊端,人们提出了许多改革选举人团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藏地区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的语言教学从单一的藏语教学过渡到汉、藏双语教学。随着西藏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藏的教育事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时期,语言教学在原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外语(主要是英语)教学,形成了三语教学的局面。文章就西藏目前三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改进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藏族理科双语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双语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以探索藏族理科双语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公共医疗卫生是社会性公共服务的一种,大力发展藏区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农牧民健康水平,对于保护农牧区生产力、振兴经济、维护藏区社会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党中央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西藏及青、川、滇、甘四省藏区公共服务等相关民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以同仁和泽库两县农牧民的调查为例,对青海藏区农牧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候选人提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中研院首届院士选举是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院士候选人的提名乃这届院士选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通过考察这届院士选举从选举筹备会推举评议员草拟院士候选人参考名单到学术机构正式提名的过程并分析正式提名的得失,说明选举筹备会对推动提名的展开和促进选举的成功所起的作用;东道主中研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通过提名,都为评议会遴选院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人选。清华能提出有分量的院士候选人名单,不仅取决于民主而严格的遴选方法,还有赖于中研院和北大、清华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源。这种资源对院士候选人的学术评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党内选举初步建立了有党外群众参与的党内初选制度和差额选举制度,选拔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序逐步在完善。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实际上是党内民主制度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必须科学处理任命制与选举制两种制度体系的关系;科学确定民主选举的边界;高校党管干部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同时,如何处理党内选举与民主参与的关系,如何扩大党内直选的范围和层次,如何使更多的党外群众参与党内选举,都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央新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呼唤军队要制定新的干部制度政策。军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集团,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注重发扬军事、政治、经济民主,但在新形势下,军队必须以强军目标为指引,正视坚持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存在的问题,从两者关系、完善制度、文化熏陶、实践检验等方面来加强和推进军队党管干部与发扬民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藏区,首先要有新型的农牧民,而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藏区中担负着光荣的使命。从2009年起,康巴藏区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关于发展民族教育的一系列奖励资助政策,但藏区民族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尚未破解。因此,继续探讨康巴藏区民族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