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到1990年,智能机器将改变商店、银行的经营方式。那时,在日本的银行里,你走到一个年轻的出纳员面前,说:“从我的户头里支五万元。”几秒钟之内,钱就放到了你的手里——不用存折,不用现金支票,也无需查对。出纳员能准确识别面孔和声音,干脆利落地付款,因为他(她)是机器人——由最先进的计算机和电视摄像机装备的机器人。而且,如果你户头里存的钱相当多,机器人还会按程序要求,怀着深深的敬意向你鞠躬。由于日本正优先研制能够自己思考的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差别正在缩小。这些高效能的机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约翰·芬恩和田中耕一是因为“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获奖的。库尔特·维特里希是因为“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获奖的。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能真正地思考呢,还是永远只能具有人工的智能呢?为了回答这令人困扰的问题,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Alan Turing)于1950年设计了一种简便而天才的模仿测试(图灵认为让某人提出问题,分别由人和计算机来回答,如果辨别不出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则可认为这部机器具有智能——译者注)。他还预言,思维机器将在世纪交替之前出现。去年晚些时候在波士顿的计算机博物馆有史以来第一次举行了这种所谓的图灵测试。  相似文献   

4.
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大学时有一位室友每夜都鼾声大作,曾经令我神经崩溃而常起杀心。”虽然她的说法有些夸张,但是代表了大多数人对同居打鼾者的抱怨,网络上也常常有人相互交流对付打鼾者的“妙法”。最近,日本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机器熊.可以令打鼾者止鼾。  相似文献   

5.
艾伦·黄(Alan·Huang)这位41岁的工程师,目前在新泽西州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任职。他回忆说:“我开始做光学计算机梦时,从来就没有怀疑过会不会成功。”一年前,当黄在电话电报公司公开了首次根据光学而不是电子原理制成的实验用计算器。这台计算器,配置集激光、透镜和棱镜为一身,可以用做未来功率是今天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100—1,000倍的光学计算机的基础。长内奇梅萨大学光学计算中心主任戴维·长萨森特(David Casasent)称黄的成果是“推动新技术时钟的重要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神经科学·解密大脑  演绎着学习、情感和运动机能控制等奇迹的人脑 ,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难于测知的“黑箱” ,如今 ,我们获得了开启这一黑箱的钥匙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果你能像我回想‘蒙娜·丽莎’那样把我脑海里正在发生的活动描绘出来 ,我立马走人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埃里克·坎德尔 (EricKandel)说 ,“我会认为记忆问题差不多解决了。”坎德尔作为其研究领域的领导者 ,深知他的职位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无人能够动摇的。确实 ,我们在记忆的分子基础方面所获得的知识 ,有许多是源自他数十年来对一种具…  相似文献   

7.
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的“猜一猜’栏目,这至又有两幅神奇的图像 一幅黑白的,我觉得有点像类似荔枝的一种热带水果,另一幅彩色的,我觉得肯定是两个细胞。出题人却不肯马上给我标准答案,只是对我说,好好地仔细地看清楚。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猜一猜,乐趣就在其中哦!·一种热带水果·树瘤·一种海洋生物·一种花种子·一种转基因菊花·昆虫的眼睛·一个菌落 ·两个细胞 ·来自太空的图像 ·银河系外的超新星·一场摇滚音乐会上的激光图像 ·正在分裂的细胞 ·一个受精卵 ·蕨类植物的孢子 有很多好奇的读者参加了“猜一猜”。这里,我…  相似文献   

8.
人与机器的结合是科幻小说中最具诱惑力的情节之一。从仿生女人到机器警察,这些人造生物有幸拥有不会垮掉的身体和进化得登峰造极的大脑。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它们毕竟尚未出现。对于某些未来主义者来说,可能出现的最诱人的东西是科幻小说中所谓的~一种“湿件”,即人脑与计算机的联系件。这里的“湿”指的是人脑。“湿件”一词是从“硬件”和“软件”引伸而来的。通过所谓的“湿件”,人脑将与计算机直接相联。计算机可以完全地阅读到人的脑电波,了解人的所有思想——包括庸俗的和高尚的。  相似文献   

9.
尤里·盖勒是世界闻名的特异功能者,70年代初,他先后在欧美、日本等地作巡回表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最近由科技文献出版社翻译出版的《我的特异功能》是尤里·盖勒撰写的自传体故事,该书生动地介绍了他的特异功能发现的经过和在世界各地表演的盛况,以及美国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对他进行研究测试的情况,他的特异功能有“人体透视”、“思维传感”、“特异致动”、“使调匙弯曲”等等。该书内容翔实,可读性强。本书可供人体科学方面的学者、研究人员和广大  相似文献   

10.
郭永发 《世界科学》1995,(1):10-11,20
不需证明的“理论数学”是否允许存在?郭永发(青海大学)一问题的引出在1990年日本举行的第2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4个菲尔兹奖中的3个分别授予了美国的E·Witten,新西兰的V·F·R·Jones和苏联的V·L·Drinfeld。MareHindr...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把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日本科学家,他们是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84岁科学家威廉·诺尔斯、加利福尼亚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60岁科学家巴里·沙普利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63岁化学教授野依良治。诺尔斯与野依良治因“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研究”分享奖金的一半,沙普利斯因“水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获得奖金的另一半。3位获奖者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招名期页篇期页期页科学学、未来学、科学哲学、管理科学、科技与社会、科技政策、科技立IJ‘呀确O八勺.0曰八匕,了 弓.8 8 8 88,s凡‘J马,J‘甘CU9 9 1010”法及综合类探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新关系 “.“·…“‘“·······”·“·“·”·”一1 46全球转映,穷圈遭殃“·“·”·“…149技术系统的社会构建····”“一1 51美国20种断职业“·“···”·“一160DNA指纹:科学院报告··”一2 42俘论的消失和悖论的建立·””·252科掌家与社会“·“·····“··,.”,4 10是混沌,还是嗓声“·,.·”·“·”·…4 47W.…  相似文献   

13.
《细胞生物学词典》J·M·拉凯和J·A·T·道合编,高等院校用书:1989年初版,262页。我们需要为细胞生物学专业人员提供一部专业词典吗?编者编写该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们与其他“学习者”简洁地介绍细胞生物学的常用术语,给他们提供许多从主要教科书的索引与权威期刊的基本词汇中摘录出来的单词和缩略语的简明解释。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1991,36(24):1906-1906
.目.作.,.评述我国日地科学的进展“·”·”·”·”······”·“···““···”·”·”··”“·”·“·”·”·····”···”····”“一胡文瑞傅竹风8。年代我国沉积学研究之回顾·””··········”·”···”··”···········“··········””·······”·”·”…孙枢王演展汉字计算机自动识别研究的进展”········”·········“”·····“”··················~··”·”一“二“·”·…”…吴佑寿关于智能控制的几个间题…  相似文献   

15.
冈子 《科学之友》2007,(8A):24-25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7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 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将是电子时代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电子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虽然其应用方式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少不了“计算”。如所周知,“计算”这概念是先于计算机而出现的。然而到底什么是人类所能进行的计算?机器计算是否与人类所能进行的计算相同呢?本文以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成果来回答上述问题。一、有穷自动机的能力和机器计算对可作为计算机模型的有穷自动机的功能曾进行过不少研究。R.W.Ritchie定义了  相似文献   

17.
<正>隐藏的铭文揭示一台神秘机器的起源。1901年,在希腊的安提基西拉海岸上,人们发现了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时期一艘沉船的船骸,在其中发现的一个后来被称为“安提基西拉机器”的装置尤其令人惊讶。一个惊人的发现两千年前有计算机?今天,已有两千年历史的安提基西拉机器只留下已分裂为82个零碎部件的30个铜齿轮。在海底躺了漫长岁月后,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个关于神经学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神经外科医生帕特里克&#183;J&#183;凯利(Patrick J.Kelly)回忆起曾经当着许多同行的面对鲁道夫&#183;林纳思(Rodolfo Llinaās)说过的话.“你检查一下我的大脑,告诉我里面的情况。如果你做到了,那么我就会相信你。”  相似文献   

19.
河雨 《世界科学》1992,(7):42-44
模糊逻辑理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洛特菲·A·扎德在25年前提出来的。“究竟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我是很费了些思索的。”扎德说,“我也发觉,模糊这个词听起来并不怎么好,可是,我也找不到一个科学术语能比模糊两字更为准确地描述这个理论了。”现在,人们正在用模糊逻辑帮助计算机来模拟我们思维过程和语言中所固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是,将问题分解成一系列是或非的判定,它们分别用1和0来代表。但是模糊逻辑却能让计算机所赋予的是些处在0与1之间某些位置上的数值。模糊逻辑所设定的语句或条件,不再是非对即错这样一些绝不允许模棱两可的东西,而是些诸如慢、中、快这样一些没有明确界限的条件。正因为  相似文献   

20.
科学信息     
·nature,1988年1月7日本期是nature 1988的首期,本期卷首新闻综述栏里刊出了该刊记者从伦敦、华盛顿、东京、慕尼黑、巴黎、悉尼、新德里等地发回的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新的一年的展望的系列报道,主要篇目有: 美国担忧经济衰退;西德“绿党”的影响下降;日本经济在1988年仍将保持上升趋势;受长期干旱之累的印度寄希望于“大科学”;苏联1988年科学走势;英磅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