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刘秀之得天下较刘邦“尤难”。他说:刘邦之劲敌唯一项羽,而刘秀却面临着“丛生之敌”。对付一个劲敌,容易“精专志定,无旁挠”;而对付“丛生之敌”,则“分势而四应者杂起,左伏右起,无宁日焉”。因此认为刘秀之得天下较刘邦“尤难”。这种看法,我认为是颇有见地的。其实,何只刘邦之得天下较刘秀为易,即李渊、李世民父子和赵匡胤、朱元璋之得天下,亦莫不较刘秀为易。李渊、李世民父子所遇之劲敌,唯王世充、窦建德耳。而赵匡胤仅统一了南方,未平定北方,北汉到赵光义时才统一,燕云十三州则长期处于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在持续四年之久后,最终以刘邦的胜利和项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项羽之败,败在政治失误、道义失理、战略失策、用人失当。刘邦之胜,胜在政治正确、道义占理、战略得策、用人得当。性格引导行为,行为表现决定成败,刘邦、项羽的胜败都和他们各自的性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秦末汉初的政权角逐中,首举义旗的陈胜、吴广和威名赫赫的项羽都失败了,势孤力单的刘邦,却由一个卑微的亭长登上皇帝宝座。在考察当时的军事、政治环境时,不应忽视刘邦的个性特征。他利用人们由于小农经济造成的视野狭隘状况,制造自己是“龙子”的谣言来迷惑公众。他自身豁达与无赖有机交融的个性,使自己在政治、军事斗争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他的习性是由家乡的生长环境和风气使其然的。他的相貌也使人们产生了光环效应似的心理与情绪错觉,从而产生号令天下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历史上儒法两家的文艺作品亦不例外。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垓下歌》,正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楚汉相争”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大风歌》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阶级力量和精神面貌;而《垓下歌》则表现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进行复辟倒退的垂死挣扎和丑恶脸嘴。  相似文献   

5.
据司马迁《史记》载:汉高祖垓下之役,摧毁了项羽的主力部队,逼得这位百战百胜的"西楚霸王"饮剑乌江,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似乎是"狼烟已熄",静等着享受胜利的果实了。有一天晚上,刘邦出来散步,看见他的将士们三三两两坐在沙滩上"隅语"——说悄悄话。刘邦有些诧异,便问身边的张良:"他们在那里干什么呀?"  相似文献   

6.
彭玉华 《奇闻怪事》2007,(10):38-38
学习《鸿门宴》最后两段交待“宴后余事”时,原文有一句话:“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然后是沛公和张良、樊哙商量怎样逃脱事宜。这时有学生提出问题:“陈平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报告项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活跃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简评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前256年—前195年),字季,沛县丰邑人,汉王朝的创建者。少时曾就读于私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公元前226年左右,奉沛令之命“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到达骊山后将受严惩,因即于夜间将徒释放,只带领十余名青壮之徒隐匿于芒、砀山泽间。在暴秦苛政下,民愤日趋剧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九百名戍卒起义。刘邦闻讯,即率沛子弟三千人响应陈胜的号召举行起义,陈胜牺牲后,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成为反秦主力之一。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入关,攻占秦都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同年项羽率大军入关,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有…  相似文献   

8.
彭越是刘邦麾下的一员骁将,在楚汉战争中,他以昌邑为依托,多次出兵干扰楚军后方,烧毁楚军粮草,从而有效地调动和牵制项羽,对汉军重亲夺得荥阳、城皋等军事重镇和敖仓粮库起到了关键作用。垓下决战,彭越也立下突出战功。  相似文献   

9.
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到鸦片战争爆发,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列入了帝王世系表的封建皇帝有269人。其中只有刘邦、朱元璋两人是通过组织农民起义,从旧有封建统治者手中夺得政权而当上皇帝的。刘邦虽是个农民起义首领,但他是“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每酤留饮,酒售数倍”的“泗上亭长”,大概是个中小地主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以后,紧接着在历史舞台上出现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这就是“楚汉相争”。楚汉相争从路线上看,是一场尖锐的儒法斗争。斗争的实质,是继承还是推翻由秦始皇开创的封建大一统的国家。这是从秦王朝开始的分裂与反分裂、复辟和反复辟斗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楚汉相争,研究这一时期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深入批林批孔,加强我国  相似文献   

11.
王海涛 《科技信息》2007,(25):132-133
本文分析了楚汉战争和汉初的形势,具体分析了汉文帝的身世,指出汉文帝不是刘邦之子,而是项羽之子,并阐述了刘邦和项羽的胜负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邦与韩信受战国时期地主阶级人生价值观“富为上,贵次之”的影响,为求富贵投身到农民起义军中,韩信到汉营后,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也向刘邦邀土邀地。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刘邦则用夺权与徒地等方式对韩信加以防范。韩信降为淮阴侯后,心态失去平衡,准备谋反,应给予否定。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刘邦与项羽对待韩信两次出走的不同态度中,总结了其经验和教训,指出当今社会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势不可挡,呼吁企业应当以史为鉴,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14.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起义军领袖和杰出的军事将领,在他的身上,有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千秋霸气;也有和虞姬诀别时的凄婉缠绵;还有自刎前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豪爽.项羽更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该文认为,项羽在战争中所犯的错误,包括政治、军事上的及其性格上的弱点,造就了其悲剧的命运.这是项羽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对《史记·项羽本纪》“马童面之”的“面之”来历有不同解释,传统说法中,有解释为“背对项羽”的,也有解释为“面对项羽”的,肖振宇先生则坚决否定了传统说法,提出“仔细观看项羽”的新解,并认为“根据字义、文义和语言规律”,此论新则新矣,可是根据对词语意义、上下文义辨析以及语言使用规律分析,笔者觉得此说有悖于词语意义和语言使用规律,传统解释才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刘邦于公元前二○二年最后消灭了复辟势力的代表——项羽集团,建立了西汉王朝,实行了一条法治路线,使残破的经济局面逐渐好转起来。这条路线贯彻了七十多年,获得了显著的成绩。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说,汉兴七十余年之间,“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相似文献   

17.
陈治光 《科技潮》2007,(5):16-17
做素食宴的红庙村的另一项特色产业是红灯笼产业。这两项特色产业使红庙村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走上了致富路。节假日里,去郊区短暂旅游的北京城里人越来越多。提起怀柔,好多“驴友”都知道抗战餐、素食宴、杏仁宴和板栗宴是怀柔的四大特色宴。其中,有18道菜、4样主食、3个汤的“素食宴”  相似文献   

18.
周勃与肖何、曹参一样都是“佐高祖定天下”的主要功臣,为刘邦统一中国,建立西汉王朝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长期的斗争中,刘邦对他们有着深刻的了解,为了巩固刘氏天下,防止吕后和诸吕的篡权夺位,刘邦在生前就对相位的继存问题作了明确的安排:指定肖何死后由曹参继任相国,曹参死后,王陵可继任,但要陈平当助手。最后刘邦对周勃的任用问题强调指出:“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这是刘邦对周勃的高度信任。刘邦死后,周勃为巩固西汉地主阶级专政而作出的努力,证明了刘邦的预见是正确的。然而,长期以来,贯于高喊要用“马列主义观点来研究历史,”要“正确研究儒法斗争史”的大野心家江青,却伪造历史,把一个明明与吕后及  相似文献   

19.
韩信称刘邦的成功为“天授”。“天授”的主要原因在于创业期的刘邦具有某些优秀的领导个性,包括:宽厚大度,通权达变、善于用人、长于纳谏、志向远大、胆魄过人等。  相似文献   

20.
<正> 文帝、景帝、武帝时期的思想方略 《史记· 太史公自序》曰:“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韩,公孙弘以儒显”。这说的是汉初几位大臣的思想方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曹参(?──公元前190年),他从刘邦起兵,因屡建大功 而为重臣,曾任齐相九年,在齐时采用盖公的黄老之术,后继肖何为汉丞相,举事无所变更,“肖规曹随”,躬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政治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