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部界定的不正确或模糊性必将导致歌唱者声乐艺术发展受阻,严重者会损坏发声器官,以致葬送声乐前程。歌唱者欲求得声乐艺术青春永驻,关键在于遵循生理自然规律,即了解“人声乐器”所具有的生理特征和声部界定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 ,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与周围现实发生相互作用 ,产生多种多样的关系和联系。主体根据客观事物对人的不同意义而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不同态度 ,在内部产生肯定或否定的体验。当客观事物符合个人需要时 ,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否则 ,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恼怒的情感体验。常言说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惧 ) ,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  相似文献   

3.
张力泉 《科技信息》2009,(25):I0129-I0129,I0043
声乐演唱不仅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更是一门涉及声乐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门交叉学科的科学。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在演唱中,演唱者应该怎样正确的处理生理机能与心理活动、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探究在声乐演唱中产生的“协同效应”,对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系统地、正确地认识声乐演唱、全面揭示声乐演唱科学的客观规律有着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指的是人在认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它虽然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人脑对事物的反映活动)起着动力协调作用,外语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共同作用过程。在学习者方面,学习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5.
以光学混沌现象来阐明非线性理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在F-P(Faby-Perot)系统中,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一定泵浦强度范围内,二次谐波系统周期态和混沌状态可相互转化,揭示了客观事物间相互联系的复杂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的辨证统一.非线性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为激光保密通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们经常处在一定情绪状态下。不同情绪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着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甚至还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心理健康的窗口”。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情绪的含义及主要特征(一)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在认识或作用于客观事物时,根据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各种相应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这里所谓是否符合于自己的需要,决定于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不同,人对客观事物就抱有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于吉锋 《科技信息》2010,(24):I0234-I0234,I0237
声乐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它要求从事声乐教学的人们,在具备应有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还要摒弃武断主观意志和辩证的思维能力,因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学生及出现的不同问题,在对这些矛盾的判断和解决的过程中,仅靠简单的一种方法和模式,将会使整个声乐教学过程处于尴尬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敏锐的全方位的觉察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看起来似乎对立的理论,而恰恰这些矛盾体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框架,也就是说,它们的存在是对立与统一的和谐存在,正好反映出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在此,我仅就在违章基础技术训练中几个重要的矛盾体加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源泉 ,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 ,科学的发声方法离不开正确的呼吸运用。每一位学习声乐的音乐爱好者 ,必须要对歌唱的呼吸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声乐实践 ,才能在声乐学习中取得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黄柯佳 《科技资讯》2011,(22):192-192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对歌唱主体而言是歌唱者内心的情感、认识、需求;以歌曲为载体的一种表达、抒解、信息的输出。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而获得的。是将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认知,通过想象、思维与创作升华的心理体验过程。一首歌曲演出的好坏,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的是心理素质,声乐心理与歌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培养在歌唱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声乐教学中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0.
魅力,是事物吸引人、使人对其发生兴趣的力量。是认识主体认识、亲近、了解、接近、掌握客观事物的动力。客观事物对于人来说,其魅力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识、了解事物的魅力,使客观事物的魅力成为人持久的吸引力和认识动力,则是一个主观建之于客观的过程,即客观事物魅力内化为主体动力的过程,显而易见,在这一内化过程中,主体的努力至关重要,但教育的阐释、引导、推动等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马俊苹情感,是心理活动中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它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该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态度,随之产生喜怒哀乐等各种不同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反过来,它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又起着调节和支配作用,是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和调动教材、教法上的情感因素,掌握和运用情感因素、情感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一、理清课文中思想感情的脉络.以情动情,激发学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下,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不得不依靠破坏性地掠夺自然”而造成的。沟道坝系工程建设是人们在不断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根据自然规律所创造的弥补人类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有效方式,它不仅为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也为减少入黄泥沙、减少沟道的自然侵蚀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们经常运用绝对,相对范畴,但总是不能正确地运用。即是说,不能在绝对中把握相对,在相对中把握绝对。在运用时,把它们看作不是同一事物而是两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此物为绝对,彼物为相对,这样易导致将绝对和相对中的某一方面绝对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阐明了绝对相对之间的辩证关系,经典作家也科学地运用它们说明了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典范,我们如果重视并学会运用它们,就能够科学地认识事物和说明问题,避免出现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曾强 《科技信息》2012,(15):345-345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之中.并影响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进行,它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它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并伴随着情景产生而产生,消失而消失的。语言、动作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工具,正确运用语言、动作对完成教学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忠 《科技资讯》2010,(23):249-249
自然给艺术创作提供空间,艺术创作灵感泺自于自然万物,自然科学与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有感于二者的渗透和相融,关于自然的研究很自然地涉及艺术的话题,关于艺术的话题,又不可避免地与人类对“自然之道”的觉悟和对自然规律的科学探索相关联。从莱种意义上讲关于自然就是关于艺术,关于艺术就是关于自然。  相似文献   

17.
王亚美 《科技信息》2007,(20):270-270
歌唱艺术是融声、乐、情、风、技等多种歌唱因素为一体的艺术整体。它的每一个因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存在,必须与其他因素协和统一,来共同表现艺术的整体,才可谓之“歌唱艺术”。因此,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所出现的那种偏重于歌唱技巧和声音的表现而不重视歌唱情感、风格、韵味等因素的现象,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也是我们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学习中,正确理解和协调好声音的高位置与深气息、打开喉咙与拉紧声带的辩证关系,能有效帮助歌者获得自然、圆润、音色优美的声音,并通过声乐作品充分展示出嗓音特殊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吴昊 《科技资讯》2009,(9):217-217
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无论是文学的作词音乐的谱曲或是歌唱的表演,都始终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而作词与谱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书面的词曲有声化,产生声音的直觉美感,才可能最终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离开了语言也就无所谓声乐艺术的形象表现。因此,语言在声乐中的这种创造功能,就要求我们对声乐艺术语言要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刘进军 《科技信息》2009,(2):104-104
声乐是带有语言的音乐,是词乐结合的艺术。语言决定唱法,不同的语言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民歌和地方戏剧。说话和歌唱一样,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基音与共鸣腔体参与状态下的整体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歌唱的吐字咬字与说话并无本质的区别。但综观中外声乐理论文献,对歌唱的吐字咬字又有其不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