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21亿hm2,人均耕地0.08hm2,占世界人均耕地的1/4,而现有耕地中的74%缺磷,土壤中95%以上的磷素为无效磷,无法被植物吸收利用。磷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的磷素循环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循环,主要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在生产中施用易溶性的磷肥后,少部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而大部分与土壤发生反应后移出土壤液相从而降低了磷肥的利用率。如何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已经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钱塘江口两岸新围涂地(田),系石灰性盐土,土壤含全磷量较为丰富,一般在0.120~0.190%。但据分析,所含磷大部分是与土壤中的钙结合为磷酸钙的固定形态,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磷素含量很低,一般仅3~5ppm。因此,施用各种磷肥对稻、棉、油料、绿肥等作物,均有增产效果,其增产幅度为5~125%不等。用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昆阳磷矿粉三种主要矿质磷肥,用7斤等量磷素对早、晚稻进行试验,结果对早稻当季增产效果依次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分别增产17%、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的磷一般不能满足作物需要,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但磷肥有它的怪脾气,只有顺着它的脾气施用才灵。 一、早施 农作物在苗期吸收磷最快,要占生长期吸收总磷的一半,若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生长,即使后期再补施,也很难挽回缺磷的损失,故苗期不能缺磷。  相似文献   

4.
 磷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磷素的固定现象严重,有效磷含量降低,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解磷细菌能将基质中难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通过玉米盆栽实验,比较不同菌株及其联合作用对土壤中难溶磷肥的释放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与解磷细菌联合作用显著地提高了植物地上、地下的生物量,能够高效地释放出沙土中添加的难溶性磷肥,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沙土的pH值被提高到接近中性,使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促进有机营养物质转化为无机物,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接种菌根可以显著提高根系的侵染率和菌丝密度,能够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改善根际土壤的环境,达到促进植物生长的目的。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进行微生物复垦,对沙化贫瘠土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苏南次生栎林土壤磷的固定及其抑制技术和需磷量的研究,表明栎林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强,磷的固定最大,固定率高,腐殖酸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有利于增加肥效,提高磷肥利用率,根据土壤磷素固定状况探讨土壤磷肥需要量,合理施用磷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类磷肥施用对蔬菜地磷素淋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不同种类磷肥施用对磷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磷量的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MP)、磷铵(AP),土柱淋出液的TP、DTP浓度、累积淋失量和净损失量均表现为AP>SSP>CMP,施用3种磷肥均提高了各层土壤Olsen-P含量,Olsen-P增加量的大小顺序是AP>SSP>CMP.因此,酸性菜园在磷肥品种选择上应采用钙镁磷肥,除可以减少磷素淋失外,还可改良土壤pH,提供蔬菜生长所需的钙、镁营养.  相似文献   

7.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在农业生产中增施肥料,特别是增施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情况下所施用的氮肥有相当大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利用而白白地损失了。这是因为常用的碳铵、尿素、硫铵等氮肥中的铵态氮经土壤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逐渐分解转化为作物不能利用的硝态氮;而硝态氮往往又被土壤中反硝化细菌还原为氮气或挥发性的氮氧化物,造成氮肥的大量损失。这样损失的氮素常可达施肥量的30%—50%。因此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就成为我国农业大发展形势下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腐殖土与解磷微生物协同改良碱性土壤有效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1组土培试验,探讨了腐殖土配施醋酸杆菌菌液(HA)、常规磷肥及三者混合施用对吕梁山地区弱碱性土壤中有效磷(A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A对AP的改善优于常规磷肥,且在磷素匮乏土壤中,HA与常规磷肥混合施用更有利于促进AP含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HA对碱性土壤AP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对土体有效磷含量、土壤养分自然供给力、吸磷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明显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相对明显;增加了土壤组分对有效磷的吸附固定作用,致使磷的有效性降低,明显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产量;同时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对磷肥施用的依赖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寒地稻田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可以使不同磷素水平的处理增产2.5%~23.9%,改善土壤氮、磷化肥用量配比,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土壤磷素活化.  相似文献   

11.
寒地稻田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可以使不同磷素水平的处理增产2.5% ̄23.9%,改善土壤氮,磷化肥用量配比,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土壤磷素活化。  相似文献   

12.
张维彪 《甘肃科技》1998,14(5):43-43
我省高寒阴湿地区土壤大都氮不足,磷极缺钾有余,有机质含量在1.3-1.5之间,全氮含量在0.064-0.0901之间,速效磷含量5.8-9.SPPm,土壤严重缺磷使作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子卷曲,延迟成熟,籽粒不饱,造成作物产量低下。因此,科学施用磷肥是提高该区粮食产量的关键措施。根据有关试验结果,提出高寒区科学施用磷肥要点:1.氮、磷配合使用。在氮、磷均缺的情况下,单施任何一种肥料都不能达到有效增产的目的,只有氮、磷配合才能发挥更高的效益。根据试验,高寒区各种作物的最佳氮、磷比例小麦为1:12,马铃薯1:l,油菜1…  相似文献   

13.
水稻氮、磷、钾肥效"3414"不完全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为取得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肥料利用率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采用 3414不完全试验,在西昌市7个试验点6个土壤类型上实施水稻的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优于氮磷、氮钾和磷钾之间的配合;氮肥主要通过影响植株的分蘖、株高、穗长等总体发育影响水稻产量,磷肥、钾肥主要通过影响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水稻产量;不同试验点间水稻的增产率、产出率和产投比均以氮肥最高、磷肥次之、钾肥最后.  相似文献   

14.
实用技术     
<正>沼肥施用五忌一忌出池后立即施用。沼肥还原性强,若出池后立即施用,会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氧气,影响种子发芽和根系发育,导致作物叶片发黄、凋萎。因此,沼肥出池,一般先在储粪池中存放5天至7天后才可以施用;沼渣与磷肥按10:1的比例混合堆沤5天至7天后施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施磷肥对杉木体内微量元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和野外山场试验,对杉木幼林(苗)施磷肥进行了研究,应用向量图解分析法对其微量元素状况作了诊断。结果表明:施肥后2a内磷肥的利用率福建山场试验高于江苏下蜀黄土的盆栽试验,各施肥处理以磷酸铵最高;施用常规肥料对土壤微量元素供应也有一定作用,盆栽杉苗施用单一磷肥增加了苗木对有效铁和氮素的吸收,氮、磷肥共同施用(磷酸铵)增加了杉苗对钼的吸收,这表明磷的缺乏可能会诱导杉苗有效铁和氮素的不足,氮素的缺乏可能会诱导钼的亏缺。  相似文献   

16.
我省大部分低产田是土瘦肥缺,豆科绿肥种不好,易旱易涝,一年一季不保收。各地改造低产田的实践证明:在整理排灌系统的基础上,增施磷肥,种好绿肥,以磷增氮,以氮增粮,是行之有效的改造低产田的重要技术措施。但是磷肥施用的效果,与土壤、作物和每年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同时磷在土壤中的固定、转化又易受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也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土壤中无机磷的形态及土壤中无机磷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有效施用磷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乐  彭友 《今日科技》2005,(8):14-14
国际上第一个在植物中具有明确提高磷效率功能的转录因子OsPTF1近日在浙江大学被克隆成功。专家指出,这对于提高作物磷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因过多施用磷肥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灌耕灰漠土上对棉花配合施用氮、磷肥,氮、钾肥和氮、磷、钾肥比不施肥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产效果;由于土壤速效性钾含量丰富,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与施用氟、磷肥相比,无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底肥是施肥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对作物生长发育尤其是苗期和作物生长前期至关重要,施用底肥一般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即底肥的种类、数量、肥料品种及施用的深度。种类: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厩肥、绿肥和饼肥)最适宜作底肥旋用,此外氮、磷、钾和微肥也皆适合作底肥。数量:要确定底肥施用数量尤其是化肥施用量,必须考虑土壤肥力高低,在有机质低于1.2%的土壤应施用3立方米/亩以上的有机肥。当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低于作物施肥有效临界值时,就应首先选择底施这些肥料,选择最佳施肥时期。对生长期较长的作物,除施用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