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甲胺磷降解菌的分离与降解效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甲胺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 1号、2号两种甲胺磷降解菌。采用气相色谱法 ,测定了两菌株对甲胺磷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 ,相对于对照 ,采用不加琼脂的普通培养基培养 ,在第 3d,1号菌、2号菌、混合菌中的甲胺磷降解率分别提高了 16 .97% ,11.0 7% ,19.2 7%。 2 7d后分别提高 5 0 .2 0 %、2 6 .91%、5 7.4 3% .在 1号菌 ,2号菌 ,混合菌和对照中甲胺磷的半衰期分别约为 4 d,4 .5 d,3.5 d和 5 d。  相似文献   

2.
在大连东港被原油污染的潮间带筛选出一株能在低温胁迫下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命名为DG-1。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鉴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在4℃的低温下,经过15、30、60 d的降解培养后,分别有14%、41%和58%的原油被该菌株降解。菌株DG-1可利用柴油和原油为碳源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其中以柴油为唯一碳源时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可降低至32. 4 m N/m。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所产的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3.
高效藻毒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藻毒素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藻毒素污染的水库底泥中富集分离出7株高效藻毒素降解菌,结合7株菌的生长曲线研究,确定出菌株M-5、M-6和M-7三株菌为高效菌,并对它们的生理生化特性和降解藻毒素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5和M-6为假单胞菌、M-7为气单胞菌.各单一菌株24 h降解藻毒素效能为63%~84%,延长作用时间至4 d,可以将藻毒素降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3株菌混合作为混合菌协同作用藻毒素,可缩短作用时间,3 d将藻毒素基本降解完全.  相似文献   

4.
从华中某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了3株高效石油降解菌S-4、S-5和S-7,在30℃,200 r/min恒温摇床上震荡培养14 d后,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1.60%、40.59%和43.53%。经16S r DNA基因序列鉴定,S-4、S-5和S-7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Kosakonia属。通过实验表明,菌株的最适降解pH为7,最佳氮源为硝酸铵(NH4NO3),最佳氮、磷比为5:1,在添加营养元素的条件下,经过48 d的降解,S-4、S-5和S-7菌株对土壤中石油烃总降解率分别为74.24%、71.66%和80.29%。  相似文献   

5.
一株溴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药厂废水排放口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以溴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DE29.其在溴氰菊酯浓度为100 mg/L的培养基中摇床7 d后的降解率达到96.32%,具有较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通过对其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 seudomonas sp.).进一步分析了pH值、温度、盐度、接菌量几个因素对菌株降解溴氰菊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E29菌株在温度为30℃,pH值为7.0,接菌量为10%,盐度为0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6.
从大连港表层被石油烃污染的海水中筛选出14株石油降解菌,并从中选出了一株优势菌(命名为HD-1)。通过16Sr DNA方法鉴定该菌株属于厦门栖东海菌属。该菌株接种后前1 d为对数增长期,2~10d为稳定期,10d后细菌密度下降。温度,营养盐和接种量都显著影响该株菌的石油烃降解效率:最佳降解温度为22℃,最佳氮源磷源组合为氯化铵+磷酸氢二钠。  相似文献   

7.
白腐菌对秸秆中木质素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白腐菌及其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系对秸秆的木质素生物降解方法,探讨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杂色云芝单一菌株生物降解及双菌株联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规律,白腐菌双菌联合固态培养可使木质素降解率达到47.64%,脱木素选择性为4.74.采用模拟大规模白腐菌堆积培养(厚度30cm)的方法降解秸秆木质素,培养30d,木素降解率为32.54%,表明此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大规模生物顸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油田产出水中筛选出一株能在高温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的烃类降解菌D-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测定了pH、温度和盐度对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条件,并用该菌株进行了物模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最佳pH和温度分别为6.0和60℃;其中盐度为0.2%时,降解率达到64.3%,对盐离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中培养10 d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5.6%.菌株D-1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出了降解橡Wan单宁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该菌株降解单宁的培养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32℃、pH4.5培养8d为橡Wan单宁的最适降解条件。在此条件下,对此菌株驯化,有效提高了该菌株的耐单宁性及单宁降解率。通过研究外加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该菌株降解单宁的影响,发现这3个因素均明显影响微生物对单宁的降解。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降解菌在以葡萄糖为外加碳源,以硝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10:1的条件下,单宁的降解率最高,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碳氮比高有利于菌株降解单宁,而碳氮化低则不利于单定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外加氮源强化石油降解菌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从天津、大连和上海附近海域筛选出的石油降解菌T4、R4和D3,研究了外加氮源对单一菌株和混合菌株降解柴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加氮源有效地促进了微生物对柴油的降解并增强了微生物细胞表面疏水性,R4和D3的最优氮源为NaNO3,T4的最优氮源为NH4NO3,最优碳氮比均为20:1;细胞表面疏水性与柴油降解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发现其具有明显的脂肽结构且添加氮源后疏水基团含量明显增加.外加氮源可以使混合菌的柴油降解率大幅提高,其中复合菌T4/R4、T4/D3、T4/R4/D3表现出了高于理论值的协同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2株真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及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油污染的盐碱土壤中分离出具有降解石油性能的两株真菌,将其制成混合菌剂.通过掺混一定比例的石油污染原状土盆栽实验,以石油烃降解率、土壤脱氢酶活性和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等为指标,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内各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受试土壤的总石油烃含量为21 000 mg/kg的情况下,加入5%菌剂后第56 d,真菌降解石油的效率达33.13%.在水培条件下,设置两类处理,即单独种植植物(分别为紫花苜蓿、燕麦)、微生物分别与两种植物组合,以表征植物根系活力的根脱氢酶活性和表征叶片脂质过氧化的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了真菌促进植物的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5%菌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根系活力,明显促进了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2.
外源添加物对秸秆还田土壤中无机氮转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土壤中加入无机氮肥和玉米秸秆对无机氮转化的影响。在田间秸秆不同还田处理的土壤中加入氮肥(硫酸铵)培养,初期土壤NH_4~ -N的含量较高,随着培养时间延长,NH_4~ -N的含量下降,培养15天后NH_4~ -N的含量趋于平衡;而土壤中NO_3~--N含量在培养期间逐渐增加,培养30天后NO_3~--N含量趋于平衡;秸秆不同还田处理土壤中添加秸秆培养,粉碎还田处理的土壤中NH_4~ -N的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处于最低,培养后期覆盖还田和高茬还田的土壤NH_4~ -N的含量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石油运聚效率定量预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阳坳陷17个高勘探程度油气成藏体系为研究子集,分别应用生烃潜力法和发现过程模型法计算了各成藏体系的生烃量和资源量,求取了石油运聚效率的分布范围为4%~14%,不同成藏体系的石油运聚效率有较大差异.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石油运聚效率与地质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石油运聚效率的主控因素是排烃强度、油气运聚范围、构造变动次数、目的层倾角、断层密度等.车镇凹陷北是济阳坳陷低勘探程度成藏体系中远景资源量最大的成藏体系,应作为下步挖潜勘探的重点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碳吸附剂(植物性碳吸附材料表面固定本土石油氧化微生物)对污染土壤中的不同石油组分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14天后石油生物降解率达到40%~50%,30~40天后石油污染物降解率超过90%,土壤中石油烃含量下降至2%~3%,剩余的石油污染物中,饱和分与芳香分含量明显降低,而胶质与沥青质含量显著增加。在乌克兰与俄罗斯油田采油与炼油企业进行了生物碳吸附剂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率,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位晓娟  Liu  Wanshun  Han  Baoqin  Li  Na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8,14(1):98-103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ytocompati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a new kind of chitosan blend film as a carrier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rabbi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cultured in vitro were breeded onto the film. After a cell monolayer formed,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y was performed. After inplanted into anterior chamber, slit lamp observation, thickness metering, specular microscopy and HE staining were performed at random time after operation to evaluate the biocompatibility. Inflammation in anterior, thickness of cornea, cell density, hexagonality and cell size of the surgical cornea were taken as the indexes of biocompatibility. The cultured cells exhibited a confluent monolayer 10 days after incubation, which proved the satisfactory cytocompatibility of this film. Biocompatibility assay results suggested the implantation feasibility of the film as a carrier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菲(PHE)短期暴露对斑马鱼(Branchydanio rerio)繁殖行为及其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死亡率的影响.将性成熟的斑马鱼分别暴露于PHE质量浓度ρ(PHE)为0、0.05、0.5、5、50μg.L-1的水中7 d后,将其配对进行繁殖,录制配对次日光照开始0.5 h内的繁殖行为,统计产卵量、受精率、受精卵3 d内的孵化率以及仔鱼7 d内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高ρ(PHE)(>0.5μg.L-1)对斑马鱼的繁殖行为抑制作用显著(P<0.05),而低ρ(PHE)(≤0.5μg.L-1)对斑马鱼繁殖行为的影响较为微弱(P>0.05).ρ(PHE)>0.05μg.L-1的能够显著降低斑马鱼的产卵量和受精率(P<0.01).PHE对斑马鱼孵化率的影响,表现出低ρ(PHE)促进卵的孵化,但这种作用随着ρ(PHE)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高ρ(PHE)反而抑制卵的孵化.ρ(PHE)对仔鱼死亡率的影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蚕种的盐酸浸泡来实现家蚕的人工孵化是国内外蚕桑业普遍采用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孵化效果好,但缺点是成本较高,处理的要求较严,最令人烦恼的是盐酸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作者用电晕技术对冷藏蚕种进行处理,发现蚕卵的孵化率不亚于浸酸处理的对照组,而且还发现,电晕对丙2、丁1期胚子进行短时间的刺激后,再送回冷库冷藏4-7天,可以取得同样的孵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长角血蜱蜕皮激素分泌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饱血后第1,3,5天的长角血蜱,其卵巢和合神经节的蜕皮激素含量在组织培养前后均没有明显变化;体壁在组织培养后,蜕皮酮(E)含量比组织培养前分别增加了1.4,3和5.2倍;脂肪体单独进行组织培养时,E含量均略有下降,20-羟基蜕皮酮(20-E)均略有上升;脂肪体连同体壁一起培养时,20-E比组织培养前分别增加了1.7,2.3和4.7倍.显示了体壁是E的合成分泌部位,脂肪体是E转化为20-E的部位.  相似文献   

19.
树栖型苍鹭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2月-10月,在辽宁省朝阳县对苍鹭的生态习性进行观察研究.该鸟在辽宁省为夏候鸟,每年最早2月26日迁来,最晚9月28日迁离,居留期210天左右.产卵始期为3月21日,隔日一枚,窝卵数5枚-7枚.产出第1枚卵后开始孵化,孵化期24天-26天,孵化率92.3%.幼鸟为晚成鸟,育雏期40天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