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岭杂岩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郊的西山脉中段,九岭复背斜的南翼,荷岭飞来峰以北,北与庐山对峙,西与萍东坳陷接壤.该杂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二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斑状黑云母英云闪长岩,岩体呈岩枝、岩株、岩瘤状产出.此杂岩体北东向展布的规律,表明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梅岭杂岩体与九岭岩体岩石组合相似,但是被萍东坳陷所隔,梅岭杂岩体的归属尚存争议.对梅岭杂岩体中的2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样品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分别为823±5.1 Ma和813.4±5.9 Ma,指示梅岭杂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受后期盆地断陷构造作用或者走滑构造作用而出露地表.梅岭杂岩体虽然与九岭岩体有相似的年代学特征,但是还不能认为梅岭杂岩体是后者的组成部分,更不能认为梅岭杂岩体是因推覆作用与九岭岩体分区.结合前人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梅岭杂岩体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可能与扬子-华夏板块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龙首山牛角沟地区芨岭花岗岩体中的灰白色中粗粒石英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测得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7.0±5.2) Ma,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灰白色中粗粒石英二长花岗岩主量、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表明,其具有低硅、富铝、富钾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其他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反映该岩体形成于北祁连洋壳的北向俯冲作用导致的北祁连岛弧与阿拉善地块碰撞期结束后的构造环境。芨岭岩体的中粗粒石英二长花岗岩I型花岗岩为后期碱交代型铀矿提供了铀源和赋矿空间。  相似文献   

3.
对西藏冈底斯西部措勤县打加错地区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法定年、锆石同位素组成、主量元素测定,获得年龄值分别为(43.5±1.5)Ma、(44.2±2.6)Ma及(44.2±1.7)Ma,结合区域岩浆侵位规律,根据侵入岩地质特征、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化学等特征,将研究区出露的花岗岩划分为喜山早期侵入岩,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中酸性杂岩带南亚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物质来源与上地壳变质泥岩的部分熔融有关,所形成的构造环境与区域构造背景息息相关,是始新世末喜马拉雅陆块同冈底斯陆块碰撞,陆-陆碰撞造山结束后相对松弛阶段的产物,构造环境同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光头山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 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 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 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状到块状构造。LA-ICPMS 锆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光头山岩体为两个阶段侵位, 糜棱岩化英云闪长岩( 样品GT18-01)的侵位结晶年龄是221±6Ma, 而二长花岗岩(样品GT11-01)的结晶年龄是199±4Ma,代表了晚期二长花岗岩形成的时代。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的英云闪长岩可能在勉略洋盆闭合前的岛弧发育阶段侵位, 代表了洋壳俯冲的弧岩浆活动的产物。然后扬子地台与秦岭微陆块拼合, 形成勉略缝合带。约199Ma秦岭主造山期同碰撞岩浆活动形成了晚期(石榴石)二长花岗岩。因此, 勉略洋盆闭合和勉略缝合带形成时期大约为221~199Ma 。  相似文献   

5.
在1:25万武威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北祁连莲花山花岗岩体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高精度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w(206Pb)/w(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426±15 Ma,属加东晚期.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莲花山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少量为高钾钙碱性系列.σ=0.6~2.3,A/CNK=0.81~1.04,ΣREE=68.58~188.76,LREE/HREE=2.80~5.09,δEu=0.60~0.87.研究表明莲花山岩体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阶段后期,可能形成于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6.
研究塔里木盆地顺北—顺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层序地层,探讨鹰山组台内滩相储层发育位置及分布规律。通过对重点钻井的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测井和二维地震、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以沉积微相特征研究为基础,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四级层序界面识别,并在钻井和地震资料上进行四级层序划分。结果表明:鹰山组分为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两类沉积;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短期暴露溶蚀作用面、弱冲刷侵蚀面、准同生期选择性溶蚀孔隙、示顶(底)构造、淡水胶结物、暴露氧化作用及多种岩性、岩相转换面等7种四级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在钻井和地震剖面上,鹰山组均可划分出4个四级层序。有利的台内滩储层主要发育于四级层序的高位域晚期。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兴蒙造山带西段二连?满都拉裂陷盆地的充填过程以及其中火山?沉积岩系的时空分布, 对西里庙组开展地层层序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探讨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实测剖面查明, 二叠纪西里庙组地层可分为3段, 上段和下段为晶屑凝灰岩及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 中段为暗色沉积岩, 构成独特的火山?沉积岩系。上段流纹质凝灰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82±2 Ma, 代表形成年龄; 中段碎屑岩的两组锆石年龄峰值分别为304 Ma和450 Ma, 另有1颗锆石的年龄为870 Ma, 分别代表最大沉积年龄、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形成时代和晚元古代基底的年龄。中段碎屑岩的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 西里庙组火山?沉积岩系的形成时代为304~282 Ma, 其层位应置于哲斯组之下。西里庙组中段沉积地层碎屑锆石的物源分析结果为从中古生代构造挤压过程向晚古生代构造伸展过程转化的沉积响应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在中祁连陆块北缘野牛沟-托勒地区原划分的古元古代托赖(岩)群中识别并划分出了晋宁期片麻状花岗岩。它侵位于中元古代中浅变质岩系湟中群以及新解体出的中-新元古代托勒片岩中,单颗粒锆石铀-铅同位素年龄为(837.8±58)Ma、(842±37)Ma,表明它们是晋宁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形成于碰撞构造环境;该片麻状花岗岩的发现,对于祁连造山带前震旦纪基底的深入研究及更进一步确定该地区存在的晋宁期碰撞造山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
华北克拉通为中国最古老的克拉通,基底形成时经历了多期岩浆-构造热事件,前寒武纪基底上发育有大量的不同时代的花岗岩体。为了厘定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河南泌阳地区的前寒武纪变质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采用高精度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锆石铀-铅(U-Pb)同位素测年方法对其进行精确定年。实验结果表明,变质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晶成因特征,但可能受到后期构造热事件的扰动影响发生同位素的丢失。该变质岩体四个锆石样品的~(206)Pb/~(207)Pb上交点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给出了2 510~2 556 Ma的年龄,代表了岩体形成年龄。工作表明该地区变质花岗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不是前人在区调工作中认为的中-新元古代,为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早期岩浆-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北新宾?苇子峪地区的花岗质岩石主要由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片麻岩和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体等组成。为确定其形成年代及成因, 对这些花岗质岩石进行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质岩石均形成于新太古代, 英云闪长质和奥长花岗质片麻岩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588±4 Ma (MSWD=1.3)和2587±6 Ma (MSWD=1.8), 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则侵位于2555±4 Ma (MSWD=0.51)。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 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 其原始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幔楔岩石的交代; 而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中一部分岩浆起源于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 其余形成于以变质玄武岩与变质沉积岩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源区的部分熔融。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 认为新宾?苇子峪地区的新太古代花岗质岩石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1.
秦岭西坝花岗岩LA-ICP-MS 锆石 U-Pb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坝花岗岩位于南秦岭构造带陕西境内, 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组成。LA-ICP-MS 锆石U-Pb 原位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西坝岩体侵位于印支期, 由二长花岗岩样品(XB01-2)得到了219±1 Ma的年龄, 花岗闪长岩样品(XB06-1) 给出的年龄是218±1 Ma, 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约218Ma代表了西坝花岗岩体的成岩时代。西坝岩体的年龄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以及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 说明它可能是秦岭主造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布克赛尔玄武岩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地质意义。方法在锆石阴极发光内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玄武岩形成时限在291~310 Ma。结论玄武岩喷发形成时代不是晚奥陶世,而更可能是在早二叠世。其中,最老的继承性单颗粒碎屑锆石谐和年龄为(2 395±27)Ma,推测该区应存在前寒武纪古老地块。因此,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由两条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带围限的区带,应是由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地体、岛弧岩浆杂岩和微古陆块共同组成的古生代增生带。  相似文献   

13.
秦岭柞水岩体和东江口岩体的锆石U-Pb 年代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柞水岩体和东江口岩体位于秦岭造山带南秦岭构造域, 主要由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通过LA-ICP-MS 锆石U-Pb 同位素定年, 结合锆石阴极发光图像, 揭示柞水岩体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样品ZS01-01)存在两个谐和年龄, 分别为209±2和199±2Ma;东江口岩体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样品ZS04-01)也存在两个谐和年龄, 分别为219±2 和209±2 Ma。结合前人的地球化学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 判定这两个岩体属于同一岩浆事件的不同阶段侵位, 东江口岩体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位结晶略早于柞水岩体, 柞水岩体主期岩浆侵位时, 东江口岩体也有同期岩浆侵位结晶。这两个岩体年龄的准确测定, 表明在219 ~199 Ma 期间沿商丹断裂有3个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4.
檀树岭钼矿床处于江南隆起带内,位于江南断裂的南侧,其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为限定其成岩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辉钼矿Re-Os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檀树岭花岗岩SiO2含量为64.5%~66.8%,Al2O3含量为14.4%~16.0%,K2O含量为3.92%~4.86%,Na2O含量为2.90%~3.91%,CaO含量为1.56%~2.8%,MgO含量为1.24%~1.53%,A/CNK为1.02~1.10,A/NK为1.37~1.59,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的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明显右倾,轻稀土相对富集,Eu负异常。檀树岭辉钼矿的Re-Os定年结果为(133.09±0.86) Ma,茂林岩体花岗闪长岩的U-Pb定年结果为(140.4±0.62) Ma、(139.9±0.66) Ma、(139.6±0.63) Ma,均属于早白垩世。综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结果可见檀树岭钼矿床主要岩浆活动属于太平洋构造体制,挤压与伸展的相互交替使该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与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藏东地区芒康盆地拉屋拉组高钾岩体(粗面岩体)2个代表性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蚀变较轻,主要由长石(斜长石、钾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到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2±1.3)Ma和(36.4±0.3)Ma。这些测年值为高钾岩体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准确时限。同时表明,芒康盆地高钾岩体属晚始新世的产物,为藏东地区金沙江-红河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沙江-红河构造带发生局部的陆内俯冲的又一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秦皇岛柳江盆地基底混合岩的年龄。方法在锆石阴极荧光内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LA-ICP-MS锆石原位U-Pb定年。结果获得柳江盆地基底混合岩化作用发生的年代为2570-2 560 Ma。结论冀东地区华北地台的基底在2 560 Ma的晚太古代已经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combined study of zircon U-Pb dating, Hf isotopes and trace elements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granodioritic neosomes of migmatites from the Tianjingping area in northwestern Fujian Province. Zirc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zoning, higher Th/U ratios (mostly≥0.1), HREE enrichment, and positive Ce and negative Eu anomalies, and show features similar to magmatic or anatectic zircons. Apparent ^206Pb/^238U ages for the zircons are 447±2 Ma (95 % conf., MSWD=0.88), corresponding to a Caledonian event. εHf(t) values are -13.3 to -9.7, indicating a crustal source. Two-stage Hf model ages are 1.7 to 1.9 Ga, suggesting that protolith of the migmates was probably formed in the Paleoproterozoic. The granodioritic neosom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aluminous calc-alkaline granite, and their REE patterns and trace elements spidergrams show features of middle to upper crustal rocks. Together with previous studie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tolith of the Cathaysia basement in the Tianjingping area was likely formed in the middle-late Paleoproterozoic and experienced partial melting during the Caledonian period. The recognition of Caledonian reworking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basement in the Cathaysia Block provides a new insight into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Cathaysia Block in the Caledonian period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athaysia Block and the Yangtze Block.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陵地区TTG片麻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方法 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技术测定基性岩脉中锆石的U-Pb年龄.结果 ①辉绿岩脉中继承锆石的U-Pb和谐年龄为3 037 Ma,与TTG片麻岩中继承锆石的年龄(3 051 Ma)和斜长角闪岩的年龄(3 150Ma)基本一致,指示TTG花岗质岩浆可能源于斜长角闪岩的部分熔融,部分熔融作用可能与辉绿岩脉所代表的幔源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②辉绿岩脉中结晶锆石的U-Pb年龄为2 913 Ma,与TTG片麻岩的侵入年龄(2 947 Ma)基本相同.这不仅符合辉绿岩脉的走向与TTG片麻岩片麻理的延伸方向整体一致、局部切割的事实,也说明TTG片麻岩的侵入年龄和改造为片麻岩的年龄应为2 947~2 913 Ma.③表征黄陵地区原始古不整合面的构造运动称为\"水月寺运动\",同位素年龄值2 600-2 500 Ma.结论 辉绿岩脉中变质锆石的U-Pb年龄为2 511 Ma,可能是与\"水月寺运动\"相伴随的热变质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U-Pb zircon dating on two foliated garnet-bearing granite samples in the western Dabie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unit yields concordant ages of (234±4) Ma and (227±5) Ma, respectively. These ages, following the UHP peak metamorphism, represent the magma emplacement ages for the foliated garnet-bearing granites. This, for the first time, shows that there are the Triassic granites in the Dabie Mountains. The foliated garnet-bearing granites resemble A-type granite i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formed in extensional geodynamic setting. The magma formation reflects a reheating event in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nd it enhances the transfer of tectonic regime from collision into extension and promotes the rapid exhumation into lower crust for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相似文献   

20.
基性岩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而针对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年龄一直缺乏年代学证据.测得黔西南贞丰水银洞基性岩锆石U-Pb年龄为218±3.2 Ma,与前人对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年龄的测定一致,说明该区金矿化与基性岩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该年龄对应印支晚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印支期成矿的动力学模型:古特提斯洋封闭导致印支板块与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