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快速晶闸管烧结所用材料进行了分析,对铝箔厚度的确定进行了讨论.重点研究了烧结温度的选取,包括炉体内温度的分布,烧结过程温度曲线的设计等.力图解决晶闸管烧结过程中出现的非"欧姆接触"及粘润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2.
预烧与烧结对MnZn功率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的预烧温度和烧结适配对MnZn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作者发现,780℃的预烧温度有利于烧结过程中崮相反应的进行,提高样品密度,改善样品性能.与传统的烧结过程相比较。作者在降温过程中采用的二次还原法烧结过程,产品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3.
ZnO压敏陶瓷反射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简便的粉末反射光谱法,测量了不同烧结温度下ZnO压敏陶瓷的反射光谱,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同纯ZnO相比,压敏陶瓷反射光谱吸收边发生红移,红移量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吸收边斜率随着烧结温度升高而变小.吸收边的变化是烧结过程中ZnO晶粒表面包覆程度和元素相互扩散随温度变化的结果.高温烧结的试样在波长为566nm、610nm、650nm处存在光反射谷,反射强度随烧结温度升高而降低.烧结过程中形成的界面层缺陷是反射谷形成的主要原因,缺陷类型与温度变化无关,浓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German和Munir提出的烧结动力学,对文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α-FeOOH分解成a-Fe2O3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产生的孔洞通过颗粒内部的晶核表面扩散的烧结机制逐渐消失。对于包敷SiO2的样品,相应的烧结活化能增加。当焙烧温度太高,会出现颗粒之间彼此烧结,并且未包敷的样品更易烧结。  相似文献   

5.
采用German和Munir提出的烧结动力学,对文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α-FeOOH分解成α-Fe2O3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产生的孔洞通过颗粒内部的晶核表面扩散的烧结机制逐渐消失。对于包敷SiO2的样品,相应的烧结活化能增加。当焙烧温度太高,会出现颗粒之间彼此烧结,并且未包敷的样品更易烧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一个特殊膨胀仪对加稀土氧化物添加剂的α′+β′──sialon陶瓷在高氮压烧结(GPS)下的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致密过程受添加剂种类和烧结温度的影响相当大,在1500℃等温烧结时速度控制阶段为扩散阶段,且以Sm2O3为添加剂的陶瓷最易被致密.同时,对烧结中与烧结过程有关的显微结构特征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ZnO压敏陶瓷次晶界及其对对陶瓷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与等温烧结时间对ZnO晶粒中次晶界的影响及次晶界对ZnO压敏陶瓷电性能的作用,结果发现随烧结温度升高,等温烧结时间延长,次晶界趋于消失,次晶界的存在将增大ZnO晶粒的电阻率、削弱ZnO压敏陶瓷的脉冲能量吸引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与等温烧结时间对ZnO晶粒中次晶界的影响及次晶界对ZnO压敏陶瓷电性能的作用,结果发现随烧结温度升高、等温烧结时间延长,次晶界趋于消失,次晶界的存在将增大ZnO晶粒的电阻率、削弱ZnO压敏陶瓷的脉冲能量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
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硬质覆层材料是利用液相烧结技术在铜基体上涂覆金属陶瓷而制得的新型层状复合材料,在烧结过程中,覆层的厚度会发生收缩。对该材料在烧结过程中覆层厚度的收缩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烧结前后覆层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最高烧结温度分别为1235℃、1240℃、1250℃时,二者之间的关系均很好地符合指数关系,进而得到了在合理烧结温度控制范围内烧结后覆层厚度随烧结前坯体厚度变化的经验公式。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硬质覆层零件的制造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烧结气氛对ZTM/SiC陶瓷致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TM/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取决于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和烧结气氛。本文主要研究烧结气氛对ZTM/SiC陶瓷致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陶瓷不能在空气中实现常压烧结,而在气氛保护下实现了常压烧结致密化;中性或弱还原性气氛可该复合陶瓷的烧结温度,提高致密化速率,改善陶瓷材料性能,另,还从理论上分析了烧结气氛在该陶瓷致密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A one-step sintering process of bauxite raw material from direct mining was completed, and the kinetics of this process was analyzed thorough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ntering kinetics of bauxite raw material exhibits the liquid-phase sintering behavior. A small portion of impurities existed in the raw material act as a liquid phase. After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and kinetics calculations,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duration were determined as the two majo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intering process and densification of bauxite ore. An elevated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longer duration favor the densification process. The major obstacle for the densification of bauxite material is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enclosed blowhole during liquid-phase sintering.  相似文献   

12.
铁矿石烧结终点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铁矿石烧结过程的特点,提出了烧结终点的长期和短期控制策略.长期控制根据原始料层透气性以及垂直烧结速度的状态,通过调整料高或机速实现;短期控制通过调整机速,稳定废气温度上升点实现.采用自定中心、非线性量化、控制规则自调整等方法实现了模糊控制算法的自适应.提出了用垂直烧结速度描述烧结过程透气性的观点,采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垂直烧结速度的预报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所建预报模型的准确率较高,达95%以上;系统的使用可使烧结过程主要状态参数(烧结终点位置、温度、大烟道温度等)的波动降低18%~29%.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比纳米HA与大颗粒或大晶粒HA作为骨填充材料在动物体内的实验效果,通过改变烧结工艺来获得大颗粒或大晶粒HA.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粒子尺寸的影响最为敏感:低于800℃烧结时,粒子长大缓慢甚至没有长大现象;超过900℃后,粒子迅速长大;1200℃烧结时,随烧结时间延长,晶粒呈现不规则长大,并出现二次再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14.
基于烧结过程各带迁移规律的烧结终点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烧结废气温度曲线,求曲线方程的二阶导数计算出烧结废气温度的四个拐点. 结合烧结过程各带的迁移情况,计算得出拐点所对应的各带前沿到达料层底部的温度. 根据拐点出现的时间,求出烧结过程中各带前沿平均速度.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F检验进一步考察烧结工艺参数对各带前沿平均速度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利用该关系式, 可以在节能和提高烧结矿平均粒度的原则下,定量地调整工艺参数以稳定烧结终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变微波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优化Ca( Sm0.5 Nb0.5) O3 (CSN)陶瓷的微波烧结工艺,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微波网络分析仪等对试样进行表征.从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等方面对微波烧结试样与常规烧结试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烧结可大幅降低CSN的烧结温度,促进试样的致密化,其物相组成和传统烧结试样无明显差别;微波烧结还可以改善CSN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在1 375℃微波烧结30 min可获得优异的微波介电性能,介电常数(εr)=20.08,品质因数(Q×f)=37.03 THz,谐振频率温度系数(Tf)=-10.2×10-6℃-1.  相似文献   

16.
以Isobam600AF为分散剂,Isobam104为胶黏剂,采用注凝成型工艺和真空无压烧结技术,通过改进两步烧结法制备了透明氧化铝陶瓷,探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氧化铝陶瓷晶粒尺寸、致密度、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烧结工艺可有效控制晶粒尺寸长大和提高相对密度,进而提高其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在烧结过程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时,致密化过程开始,且致密化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在两步烧结1 400 ℃保温3 h时致密化速率达到最快.因此,坯体的致密化过程是非线性的,且具有一个最高致密化速率温度和保温时间点.  相似文献   

17.
脉冲电流烧结过程的颈部形成机理,特别是非导电粉末材料,是需要着重研究的核心问题。以非导电Al_2O_3粉末为研究对象,引入L-S(Lord and Shulman)型广义热弹性方程,初步探究烧结初期非导电粉末颈部局部高温形成以及快速烧结机理。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得到脉冲电流烧结过程中颗粒内部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以及烧结颈部的化学势和空位浓度变化规律。数值结果表明,热以波的形式在烧结颈部产生叠加,形成局部高温。化学势变化表明:烧结初期表面扩散占主要作用,空位浓度差的突变使烧结颈部产生局部空位浓度梯度,促进烧结颈长过程,缩短烧结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PTC材料的性能,促进PTC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实验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合成了Y,Mn掺杂纳米钛酸钡固溶体粉体,详细研究了各种烧结工艺对其PTC(正温度系数)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和TEM分析了样品的物相及微观形貌,并测试了R-t(阻-温)曲线.实验表明:在C还原气氛下烧结可有效地降低室温电阻,但几乎没有升阻比;...  相似文献   

19.
Si3N4陶瓷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高温强度高,且高温稳定性和抗热冲击性好,作为结构材料在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和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由于Si3N4陶瓷烧结温度过高,无法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为了降低其烧结温度、改善烧结致密度和强度等性能,在烧结过程中经常使用烧结助剂。综述了国内外金属氧化物作为烧结助剂在Si3N4陶瓷烧结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其烧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介孔材料MCM-41作为吸附剂实现CO2的吸附,以达到控制CO2排放的目的.将MCM-41作为载体,实现材料表面氨基修饰,从而提高MCM-41材料的吸附性能.为使原料粉末适用于工业应用,利用高温烧结法及低温压片法对粉末进行成型,形成特定的固体颗粒,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高温烧结法成型的颗粒坚硬且耐溶剂性能强.采用茚三酮比色法,实现氨基嫁接率的测定.经测定得到吸光度与氨基浓度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