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了国内不同地区烟叶分级工作中对成熟度认识的几个误区,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烟叶分级实际操作的角度,根据烟叶的特点,阐述了判断烟叶成熟度的标准以及不同部位成熟度的识别方法,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全县烟农和技术人员的烟叶分级水平提供依据,为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彭琛  陈越立 《科技信息》2011,(17):57-57
本文综述了烟叶成熟度的概念、重要性及研究发展历程,并进一步分析了烟叶成熟度对香气的影响和当前提高烟叶成熟度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和主脉的颜色变化规律,采用色差仪分别测量叶片正面、背面及主脉的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计算出总色差值ΔE,并分析叶片正、背面之间及主脉与叶片之间颜色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鲜烟叶叶片正、背面亮度值和红度值以上部叶最高,下部叶最低,黄度值则以下部叶最高,中部叶最低;烘烤过程中叶片正面亮度值低于叶背,红度值和黄度值为叶片正面高于叶背,叶片各项颜色参数均在38℃之前显著增长,并在42℃之后数值逐渐稳定;从总色差值来看,叶片正面颜色变化速率略快于背面。鲜烟叶主脉各颜色参数均随烟叶部位提升而增大;烘烤过程中主脉颜色参数变化较为明显的阶段明显滞后于叶片,至定色末期时变化幅度开始加剧。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片正、背面颜色参数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主脉与叶片各颜色参数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重金属铬和镍在烟叶中的分布情况,测定了不同类型烟草烟叶区位中的铬和镍含量,结果表明:①烟叶中镍含量高于铬含量,镍分布均匀性较铬元素差;②烟叶中铬含量表现为:叶尖部、叶基部、叶边缘叶中部主脉;③烟叶中镍含量表现为:主脉叶尖部、叶基部、叶边缘叶中部.因此,卷烟原料的选用上应根据区位中铬、镍含量合理利用,提升卷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采收成熟度对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核心要素,明确适宜的采收成熟度对提高烟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近红外测定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成熟度为适熟时期的中部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为31.8998%和24.3905%;烟碱含量2.6628%,总氮含量1.9317%,氯含量0.2479%,钾含量2.0454%,其化学成分最为协调,最符合优质烤烟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周杰  周军铁 《科技信息》2010,(7):380-381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对于烟叶成熟度和其理化特性的研究,归纳出影响烟叶成熟度,导致烟叶理化特性的不同的主要外部因素包括:品种、种植区域、土壤肥力、水分。总结出它们对烤烟工艺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鲜烟叶成熟度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核心要素,明确田间鲜烟叶的适宜采收成熟度对提高烟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特色烤烟品种红大和K326田间鲜烟叶为材料,田间鲜烟叶成熟度采用经典5级分类法与叶绿素SPAD值相结合,室内采用石蜡切片法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法,针对上、中、下3个部位,M1~M5 5个成熟度档次鲜烟叶的组织结构和色素等生化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鲜烟叶组织结构以K326稍疏松,红大稍密;色素含量红大K326,总氮、蛋白质、硝酸还原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则K326红大,丙二醛含量几乎不受品种和部位的影响.2品种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烟株采收部位的上升,烟叶的组织结构趋于紧密,色素含量不断减少,而叶片厚度、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厚度、类胡萝卜素比值、硝酸还原酶活性、总氮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则趋于增加.3相同部位条件下,成熟度档次间组织结构的差异显著,叶片厚度、叶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组织比等指标从M1至M5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抛物线"规律,在M2~M4之间呈现出一个标志性的拐点特征;烟叶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总N含量随成熟度档次的增加不断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比值、丙二醛含量则是不断增加.本研究发现品种间田间鲜烟叶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成熟度间各指标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制订采收成熟度数字化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品种烤烟上部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脉失水干燥特性,为准确判断烟叶主脉在烘烤过程中的失水情况从而精准制定烘烤工艺提供科学参考。以红花大金元、云烟116及KRK26品种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分析烘烤过程中主脉失水及形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主脉含水量逐渐降低,并呈现快-慢-快的变化规律;硬度呈现出先变软后稳定而后变硬的变化规律;主脉横向、纵向及横切面积收缩率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纵向收缩率以及横切面积收缩率与主脉失水程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5)。各品种间烘烤过程中主脉失水速率表现为红花大金元最快,云烟116其次,KRK26最慢。  相似文献   

9.
研究烟叶采收方式、成熟度和凋萎时间互作处理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烘烤时间推移,烟叶淀粉含量降低;烟叶分片采收时淀粉降解量在烘烤36h内最大,而带茎采收却在烘烤24—60h最大,且降解持续时间长;采收方式、成熟度、凋萎时间均影响烤烟上部叶淀粉含量,以成熟度影响最大,采收方式次之,凋萎时间再次。烟叶成熟时带茎采收、适当延长凋萎的互作处理组合(A1B2C2)淀粉含量最低,有利于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以云烟87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烟叶烘烤中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总色差ΔE与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各部位烟叶烘烤中颜色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叶片颜色值均在42℃前增长,且在38℃前增幅最明显,主脉颜色值显著变化的时期滞后于叶片,总体在54℃之后,上部叶颜色值的变化慢于中、下部叶。(2)烘烤中叶片、整叶总水含量在42~54℃期间失水幅度逐渐增大,主脉失水较难,中、下部叶在48℃之后明显降低,上部叶在54℃之后。叶片、主脉自由水含量分别在38℃之前和48℃之后快速降低;叶片束缚水在38℃前呈增长趋势,主脉束缚水含量增长时期较长,但均在54℃之后急剧降低。(3)主脉颜色值与含水量指标的相关性最好,各部位烟叶主脉L*值与主脉束缚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脉a*、b*、ΔE值与总水、自由水及叶片束缚水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上部叶叶片a*值与叶片、整叶总水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中、下部叶叶片颜色值与叶片自由水含量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拓理论的知识管理成熟度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企业知识成熟度的判定一般都采用定性的方法,对知识成熟度的判别不够准确的问题.利用可拓集合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可拓识别对知识管理的成熟度进行识别,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合理制定德雪1号烟叶晾制办法、促进优质雪茄烟叶的生产,以德雪1号下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晾制方式下的晾制期间色素降解以及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对比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晾制方式下,德雪1号下部叶叶片失水都表现为先慢后快的变化规律,常规晾制方式下烟叶叶片失水较快而主脉失水较慢,晾房晾制方式下烟叶叶片失水较慢而主脉失水较快;常规晾制方式烟叶色素降解速度前期快、后期慢,而晾房晾制方式烟叶色素降解速度前期慢、后期快;与常规晾制方式对比,晾房晾制调制后烟叶糖含量高,总氮烟碱含量低。综上所述,采用晾房晾制烟叶水分代谢协调,色素类物质降解充分,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有利于提高德雪1号优质茄衣产量、改善调制后烟叶品质,可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烟叶不同区位常规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工业企业有针对性地利用烟叶进行叶组配方提供数据支撑,研究了一片烟叶不同区位之间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趋势及其在地域间的差异。分别取建水(云烟87)、襄县(中烟100)的烤后C_3F、B_2F烟叶作为供试样品,对供试样品进行分区、切割、烘干、粉碎、研磨和过筛处理以备用,之后按照烟草行业标准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氮、烟碱和氮碱比从近脉到近缘均呈递增趋势,但总氮从叶基处开始先降低,在接近叶尖处开始升高;钾含量变化在中、上部烟叶中有不同趋势,中部叶从叶基到叶尖递减,上部叶从叶基到叶尖递增;氯含量从近主脉到近缘、从叶基到叶尖均为递减,钾氯比与之相反;总糖和还原糖从叶基到叶尖均有先升后降趋势;河南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云南烟叶,云南烟叶的总氮、烟碱、钾含量以及钾氯比均高于河南烟叶,而河南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以及氮碱比高于云南烟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味指纹分析仪(电子鼻)对不同成熟度、不同冷藏期和不同浓度的刺梨果汁进行风味识别,并探讨电子鼻对未知刺梨果汁样品体积分数的判定能力.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准确区分不同成熟度、不同贮藏期和不同体积分数刺梨样品的整体气味,并能识别和判定未知样品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5.
安徽皖南上部烟叶分切不同段位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皖南上部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切处理,研究叶尖、中段和叶基三个分切部位在外观质量、叶片厚度、重量分布、常规化学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外观质量看,叶中段最好,表现在成熟度好,叶片尚疏松,油分有,色度中等。从感官质量看,叶尖和中段的感官质量较好。从化学成分看,叶尖、叶中段化学成分与全叶相似。从重量分布和叶片厚度看,叶中段重量占到全叶的45%~50%,叶中段最厚。通过分切处理,上部烟叶能截取到质量水平好于原等级的分切烟叶,上部烟叶的叶尖和叶中段综合质量水平较好。本研究可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缓解优质原料紧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上部叶鲜烟素质及烤后质量.研究K326品种尚熟、适熟、过熟鲜烟叶素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成熟度提升,鲜烟叶组织结构疏松度显著提升;SPAD值和色素含量显著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占比呈增长趋势;含水量呈降低趋势,叶片水分游离状态增强;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先增长后降低,淀粉含量显著降低;易烤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航空产品研制过程中设计部门与制造部门分离,研制流程多为单向串行,导致出现复杂航空产品研制周期长、质量低的现状,分析了复杂航空产品的研制流程,建立航空产品成熟度模型,对其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状态节点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成熟度模型的航空产品研制流程控制技术,该技术采用成熟度计算取代原有的阶段评审,实现研制流程的跳转控制和制造部门介入的节点判定。设计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航空产品研制成熟度等级评价方法,实现航空产品研制成熟度的多层次多因素评价。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某型号航空产品的研制过程。采用上述方法后,制造部门能够有效地提前介入并开展研制工作,实现基于制造成本节约的并行工程,达到缩短研制时间,保证研制成本可控且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上部烟叶烘烤质量,以烤烟红花大金元品种试验材料,分析不同主脉处理方式下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保水力、变黄特性、失水特性、变黄失水协调性以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结果表明:保水力为常规处理破筋处理去筋处理;烘烤过程中去筋处理失水较快,协调性较差,破筋处理失水均衡,协调性较好;去筋处理烘烤前期变黄速度前期较快后期较慢,协调性较差,破筋处理变黄速度较快,协调性较好;失水与变黄协调性为破筋处理常规处理去筋处理;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和橘色比例表现为破筋处理常规处理去筋处理,含青、挂灰、杂色等低次等烟比例表现为去筋处理常规处理破筋处理。可知,破筋处理有利于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与失水的协调,且可提高烤后烟叶烘烤产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田试验,分析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对烤烟新品种秦烟96有机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洋县种植有机烟叶秦烟96品种亩施秦川有机肥(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30%,N、P、K总养分大于等于4%)400kg-600kg,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烟叶亩产量、亩产值、均价,及上、中等烟比例均呈增加趋势。初步判定在洋县有机烟叶生产中,秦川有机肥施入量在600kg及600kg以上时,能使秦烟96品种生产高产优质有机烟叶,为洋县有机肥施肥用量的初步确定以及进一步发展有机烟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产学结合和生产实际的角度提出了科技成果成熟度的概念,指出了成熟度不高是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分析了影响高校科技成果成熟度的原因,并强调指出产学合作是提高高校科技成果成熟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