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花江吉林省段水环境的优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松花江吉林省段水环境质量现状, 将点源与非点源污染负荷相结合, 并引入响应系数和最优化理论, 以各断面达到其水域功能水质标准为目标, 建立水环境优化管理模型, 并提出3个优化管理方案: (1)点源污水达标排放,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按一级标准排放; (2)对非点源浓度进行控制; (3)在总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 实行点源排放量优化分配.  相似文献   

2.
河网地区降雨充沛,河道水质受点源排放和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排放影响出现时空动态变化。针对小流域水质达标评估的需求,构建了基于栅格化空间重力汇水流向的降雨径流污染模型,并通过耦合河道水动力水质模型,建立点源、面源排放与河道水质的动态响应关系。以我国常州市武进港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该模型系统进行了率定,确定了水质模型的主要参数。建立的模型系统能够实现对河网水质日尺度的动态模拟,继而实现从年均水质达标到每日水质达标的精细化分析。针对研究区域污染源组成特点,对不同污染负荷削减方案进行模拟评估。最优工况下,入湖断面高锰酸盐、氨氮和总磷的年达标频次(地表水III类标准)分别从23.0%、0、16.4%升高至71.8%、66.3%、75.9%。  相似文献   

3.
张小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947-5951
以昆山水环境质量与水污染排放现状为依据,从水环境安全体系和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方面研究。提出如何通过水源地保护、河道和湖泊水质改善、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促进污水集中处理和环保设施的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来构建昆山市水环境安全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流域水环境模型是研究流域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梳理了流域尺度水环境污染模型及水质风险评价方面的模型,基于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水质模拟对整个流域合理规划、管理管控的重要性,从水环境污染负荷模型、水质模拟模型及水环境质量评价3个层面,探讨了各类水环境模型的特征及适用性。结合农业非点源与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稳态与动态模拟水质模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水质评价模型,剖析了流域水环境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吉林省段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影 《科技信息》2009,(31):I0013-I0014
2001—2008年松花江吉林省段水环境监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松花江吉林省段水环境质量具有逐年好转趋势,但Ⅳ类水质仍占较大比例,水环境质量不能完全达到Ⅲ类标准。沿江主要工业城市点源污水治理效果明显,非点源氨氮污染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强化环境管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力度,是实现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上海世界博览会园区河网水系的水质,建立综合考虑河道复杂形态、生态浮岛、河道底质释放污染等因素的河网水动力及水质模型,并利用世界博览会园区引、排水试验测定成果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具有工程适用性,可用于模拟复杂河网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利用河网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对河网常规污染、初期雨水污染、突发水污染和世界博览会泵闸故障4种情况下的调度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小区域、多节点控制的潮汐河网水环境治理的应急水环境调控预案。  相似文献   

7.
以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为水质参数,根据该流域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的排放特点提出了一种估算污染负荷的新方法,即特征负荷法,计算得到了现状年(2007年)丰、平、枯水期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点源污染负荷和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全年点源污染排放稳定,全年非点源污染排放量变化较大,丰、平和枯水期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非点源污染负荷占全年总污染负荷比例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截污措施在河流水质改善方面所起的作用,应用实际监测资料和理论预测,对浐灞河下游段实施截污工程措施以来的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截污工程实施后浐河和灞河平均污染指数分别下降了25.12%和43.94%,各水功能区水质得到了提高,主要污染物CODcr、NH3-N和TP的平均截留率分别达到80.95%、40.88%和37.10%,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通过控制点源污染进行污水的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是加速浐灞河水质改善的较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镇河网水环境模拟及水质改善情景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促进平原地区城镇河网水环境问题识别和水质改善的方法,以苏州市甪直镇河网为例,基于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水环境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水质问题识别和水质改善方案研究中。甪直河网流动状态欠佳,长期平均流速小于0.02m/s的河道占河道总长度的63%、总水面面积的49%,不利于污染物迁移扩散,是导致该区域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利用水环境模型对甪直河网的水文水质时空分布进行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水系结构优化和水利调度强化2个水质改善方案。基于水环境模型的情景分析结果表明:水系结构优化方案能够有效促进生化需氧量BOD5和氨氮NH3-N这2类污染物的整体质量浓度水平降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水利调度强化方案能够有效地增强甪直河网流动性,实现以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上升为表征的水质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浑河流域沈抚新城下游河段的污染物流经水体的水质状况,解决沈抚新城面临的水环境问题,确保当地水环境安全.方法选取COD和氨氮为污染因子,计算浑河东陵大桥至长青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利用QUAL2K软件模拟污水经杨官河和白沙河进入浑河后,研究区域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计算出东陵大桥至长青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为COD 18.23 t/d,氨氮2.54 t/d.污水集中处理后经白沙河排放,对下游浑河水质影响较小,能够满足水功能区划;合理分配水量,使污水经白沙河和杨官河分别排入浑河时,下游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污水全部通过杨官河排放,下游水质不能满足水功能区划.结论从而确定沈抚新城的污染物排放量、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及污水排放位置.为浑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三峡蓄水后开县城区污水排放对小江水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水库蓄水至175 m后,开县城区江段将成为三峡库区内为数不多的湖泊型水库,水质污染存在严重恶化趋势.文章运用二维水动力学水质模型和均匀混合型湖泊COD水质模型,模拟计算了开县城区污水处理前后排放对小江的水质影响.分析表明:污水不处理直排会导致小江水质严重污染;污水达标处理后,在丰、平水期小江水质有明显改善,可控制在水功能区划的标准范围内;但枯水期,则无有效改善,小江水质仍超过水域功能的控制标准.为确保小江总体水质良好,必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同时在枯水期必须采取其它措施控制污水排放.  相似文献   

12.
加强中国非点源污染治理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控制,非点源污染成为影响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非点源污染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指各种没有固定排污口的环境污染,狭义通常限定于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13.
点源污染的划分和核定是正确估算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重要工作.我国城市地区往往缺乏可靠的点源入河数据,因此,在SWAT模型的应用中需要根据有限资料进行点源污染输入识别,以确保模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以鞍山市南沙河流域为例构建了非点源SWAT模型,探讨了点源输入识别中总量估算、时空分配、营养物质形态划分和迁移过程中降解估算等4个方面的问题和处理方法,评估了单位负荷法、现场试验法和统计数据法等3种点源负荷总量估算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统计数据法以实际统计资料为依据,能较好反映点源负荷的年际变化,估算结果较好;点源对总氮和总磷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79%和82.5%,是南沙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因此点源控制是改善南沙河流域水质状况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晋江流域水体污染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污染源解析对于遏制水质恶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晋江流域水体污染的来源.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源为化工、居民生活、煤矿、铁锰矿和农业生产;随着枯水期向丰水期过渡,污染源大体从点源向非点源过渡.溪边水库、东山水库污染最严重,南安市、安溪县的监测点污染最小.根据污染源特征,水环境整治应分水期针对性的制定措施.  相似文献   

15.
九龙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定量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已成为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估算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氮磷排放量可为污染控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村庄汇水区定点水质监测分析,在了解生活污水水质特性与排污特征的同时,获取生活污水氮磷的人均排放负荷,从而定量估算九龙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营养盐污染负荷.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浓度均很高,且浓度变化基本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及作息规律.研究区人均排放量为总氮1.562kg/a,总磷0.153kg/a.九龙江全流域生活污水排放负荷为总氮5920t/a、总磷578t/a,分别占全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放量的28%、25%.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沿江两岸地区的氮磷排放负荷较大,应重点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水环境容量核算一般以一定保证率下的设计枯水流量为计算条件,存在水文计算条件单一、水环境容量不易管控等不足。本文通过滦河流域污染排放调查核算,基于QUAL2K模型建立水质模型,对流域水质进行逐日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计算滦河流域主要河流逐日COD、氨氮和总磷的水环境容量。本研究计算的动态水环境容量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水文条件变化下的动态水环境容量,给出满足河道水质目标前提下逐日入河污染物允许阈值,为流域水环境保护与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非点源污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浦江上游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其水质的重要因素.介绍了6类主要的非点源污染源,以CODcr,TN和TP为指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研究分析了2000年和2005年保护区内非点源污染的排放状况.结果表明:2000年畜禽粪尿、地表径流和生活污水的污染贡献率最大;2005年地表径流污染贡献率最大,生活污水的污染贡献率次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普遍存在的富营养化和水质达不到功能区划要求的现状,以合肥市为例,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功能性模型中国土壤流失预报方程并适当地进行修正,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和水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规律,并据此提出了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秦淮河流域分汊型河道为例,通过水文水质调查、水环境模型计算,研究控源截污和生态补水联合措施对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达到国家Ⅳ类水质标准,直排污水量的削减率可随生态补水流量的增加而减小,补水流量可随污水的接管率增加而减小.对秦淮河近期采取控源截污与生态补水联合治理措施,远期通过截止82%的污水流量并提高污水接管率达95%以上,可以保证断面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20.
宋剑湖是常州运南水系中运河入太湖河道的一部分,水利上一直作为泄洪区,调节区域水文.分析了宋剑湖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状况加剧、入湖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湿地生态功能弱化,生物资源量衰减迅速以及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现状,提出健全水系、污水治理、引水活水与生态修复等进行水环境治理、改善生态功能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