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龙子     
石龙子是蜥蜴家族中最大的一科,有85属1200~1300种,石龙子还是这个家族中别具一格的成员:尾巴短小且呈圆形,这使得掠食者很容易混淆它们的尾巴和头部;浑身上下披着看上去凹凸不平却十分坚硬的"盔甲",当感觉受到威胁时,它们就会把身体蜷缩起来形成半圆形,同时尽可能地大张开嘴并快速伸吐深蓝色的舌头,发出可怕的嘶嘶声来吓唬对方.石龙子的四肢十分短小,后肢长度仅为身体长度的1/5左右(一般说来,成年石龙子的身长为30~40厘米).  相似文献   

2.
兔之趣     
有句歇后语:“兔子尾巴——长不了”,说的就是美丽的荷兰免是个短尾巴。有人嘲笑兔子的尾巴短,而它们却不在意这种叽笑,也不羡慕松鼠的尾巴长如果遇到敌人追捕,它就不必担心会被揪住尾巴了。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有一种笑口常开,笑声不断的鸟,被当地人称为"笑鸟"。这种鸟多生活于森林之中,形体与乌鸦相仿,但它叫起来却优如人一样宏亮,既爽朗,又欢快,似笑一样。它笑时别有风度,嘴巴朝天,发出嘻嘻哈哈的声音,笑的合不上嘴,尾巴上下摆动,似乎捧腹大笑。人们还发现笑鸟惯于蹲着走路,也许是它笑得直不起腰之故。  相似文献   

4.
尘暴之忧 2007年6月,地面上的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一场正在发展中的火星尘暴,而此时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已经在火星上工作近三年半了.科学家担心这次尘暴会影响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上的正常工作,他们甚至担心强大的风力会把探测器吹跑.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至少"机遇号"遇到了麻烦,它的太阳能电池板积了厚厚的火星灰,这些灰尘挡住了2/3的入射阳光,使部分阳光无法转化成电能,机遇号因此变得有些步履蹒跚了.  相似文献   

5.
鯆鱼的由来 在广西龙州附近的左江里,有一种世界上稀有的软骨鱼.这种鱼体形好像一个翻着的盘子,又圆又扁,它用一条长长的尾巴,缓缓摆动滑行.捕食时,先突然升起,借助涌向体下的水流,把四周的小鱼小虾吸到自己的盘状身体下,接着,迅猛下沉,把小鱼虾压住,直到把它们压死或压昏,最后才慢慢吃掉它们,人们把它叫做鯆鱼.  相似文献   

6.
正在已知的数百种人体细胞中,99%以上都拥有被叫作"纤毛"的"小尾巴"。这些"小尾巴"具有什么功能呢?一些人认为它们只是进化留下的遗迹,而新的研究则认为,它们在我们的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通常情况下电鳗是独自狩猎的,而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一群电鳗一起放电狩猎鱼群。在食物链中,除了人类,其他动物很难威胁到电鳗,因此电鳗几乎位于食物链顶端。一旦电鳗成群合作狩猎,鱼群几乎无法逃走,因为一条成年电鳗一次输出的电压可高达300~800伏特,更别说几十条电鳗一起放电,这会让它们所在区域的水面瞬间"沸腾",让鱼群迅速失去逃跑能力,最终被电鳗群捕食。  相似文献   

8.
狗从哪里来     
严华 《大自然探索》2001,(10):18-20
在新西伯利亚有一家细胞和基因学研究所,它同时也是一群与众不同的新奇狗类的大本营。从外观上看,这些小家伙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黑白斑的皮毛、耷拉着的耳朵、不停摇摆的卷尾巴,很招人爱。它们的行为举止也和别的驯服的小狗一样,看不出一丁点儿古怪的迹象:它们会晃晃悠悠地跑到科研人员跟前,冲着他们叫上几声,嗅嗅他们的气味,舔舔他们的手。但它们确实非同寻常,因为它们不是狗,而是银狐(题图②)。由于它们的皮毛很值钱,所以迪迷瑞·贝利亚把这些原本野生的胆小动物驯养成了“小狗”。贝利亚曾是这个研究所的负责人,他从…  相似文献   

9.
<正>几十年前,公海的捕鱼者首先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它发生在阴影区域,也就是大洋流之间海水不循环的地方,靠近秘鲁、西非和加利福尼亚的海岸。渔民们在圈内分享自己的发现,一个能降低成本提高创收的发现:阴影区的鱼群在某些情况下会游到更靠近海面的地方,这使它们更容易被捕捉。鳞光闪闪的鱼群向上行进,因为离海面近的地方氧气丰富。渔船之福音实为鱼群之灾祸,低氧量的阴影区正在扩大,动物们的栖息地正在缩小,它们不得不向上游动,试图喘上气。  相似文献   

10.
<正>海洋看似宁静,但若仔细聆听,或许你会听到"鱼群合唱团"那悦耳的旋律。这种水下音乐大多来自鱼儿的独唱,但它们一再重复同样的叫声,当这些叫声重叠起来后,独唱就变成了合唱。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18个月间记录了西澳大利亚黑德兰港沿海水域的发声鱼类。他们辨认出7种不同的鱼之合唱,主要都发生在黎明和黄  相似文献   

11.
尽管许多人认为它们是爬行动物,但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穿山甲实际上是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上覆盖着鳞片,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掠食者侵害。但这不是他们唯一的防御机制。小家伙如果感知到威胁,就会卷曲成一个球,并用充满锋利鳞片的尾巴来保护自己。穿山甲吃蚂蚁、白蚁和幼虫。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它们没有牙齿,而是用粘稠的舌头捡起食物,而舌头本身可能比身体更长。根据非政府组织环境调查局(EIA)的数据,仅在过去10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世界各地400多名青年男女结队来到伊斯戈尔河口。他们大多数来自发达同家。来此的目的.是鉴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木然.而誓言要用自己的双手,创建一片“人间净土”,以自己的良知,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和警觉。  相似文献   

13.
马文会 《科学之友》2006,(12):32-33
1812年一个春天的晚上,一位20多岁的高个青年参加了伦敦皇家学会的讲座。主讲人是汉弗莱·戴维爵士,题目是化学领域的最新突破》。这个年轻人在当地一家书商的装订部门工作,名叫迈克尔·法拉第。法拉第用少量金属和线圈变出了宇宙中最基本的力之一。他向世界表明如何把动能转换成电能,使我们大家都能支配令人生畏的电磁能。每个电站———从风力收集场到核反应堆,都在利用他的发现。这是整个现代科技的基础。法拉第的这项发现确立了他科学巨人的地位。但是,他还留下了一个较难把握但可能更为重要的遗产———场的概念。所谓场,就是一些看不…  相似文献   

14.
白头叶猴     
《知识就是力量》2009,(2):F0002-F0002
白头叶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动物,只分布于我国广西地区的石山的绝壁上,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白天在树上觅食,夜间在岩壁的洞穴中过夜,这成为它们最具代表性的身体特征。它们体态轻盈、四肢修长,尾巴的长度超过身体,身黑而头部和尾巴的后半部分是白色的。它们以石山上多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和茎为食,夜间在岩洞和石隙间休息。  相似文献   

15.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精子被射入女性体内并不是自行向前游动与卵子结合的。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再生与发展学院的科学家杰勒德·吉布斯发现,精子后面拖着的长长的尾巴其实是一个“分子发动机”,只有在这个发动机被“点燃”后,精子才被推向前进,与等待它们的卵会合。正因如此,精子的尾巴对于精卵子结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吉布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精子尾巴的表面有一些杆状结构,也就是科学家所说的外层密集纤维,它们在“通知”精子何时开始游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阴道里的一些化学物质能够激活精子尾巴纤…  相似文献   

16.
<正>说起海洋世界,你会想到什么?是美丽的珊瑚,凶狠的大白鲨,还是各种奇形怪状的深海鱼?除了这些影视剧里关于海洋镜头的"标配"外,大海还有一种奇妙的景观——拥挤而巨大的浅海鱼群。好视力,好知觉在浅海区,我们时常能看到一群群"挨挨挤挤"的鱼,它们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停地游动,但却依然能够紧挨彼此、维持队形。人们不禁疑惑,它们总是以如此密集而庞大的阵容快速"行  相似文献   

17.
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不仅能给人类带来乐趣,维持生态平衡,帮助人们消灭害虫,更奇特的是有些鸟还能预报天气。猫头鹰:在夏秋时节日出或黄昏时,发出两声三声连叫,叫声像哭泣并跳跃不定,必是下雨的征兆。画眉鸟:它能预知天气晴雨,它们嬉戏树枝头时,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晴好无雨;而它们一旦隐居技间、行动无声时,表明阴雨即到。乌鸦:发出含水般的叫声,雨天时,预报继续有雨,晴天时,预报将要下雨;一旦发出高亢的叫声,预报将会利大风;在低空飞行时不断鸣叫,则是天晴的征兆。黄鹏鸟:发出类似猫叫声,是天气即将转阴的预兆;若…  相似文献   

18.
赵芳 《科学之友》2009,(8):16-16
夏日的夜晚繁星满天,透过望远镜,在那一片星海中,可以很容易认出不同形状的彗星,觉察到它们那变化无常的"尾巴",也许正是这条"尾巴",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松鼠王”     
正animal动物日前,美国威斯康辛州一名男子在树林里发现5只尾巴互相缠绕在一起的"连体"小松鼠,当地人称其为"松鼠王"。该男子把"松鼠王"带往当地的野生动物康复中心,兽医将这些松鼠麻醉后解开了它们的尾巴,并把尾巴毛中夹杂的干草和松鼠筑窝所用的塑料条也一并去除。兽医认为,"松鼠王"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小松鼠在拥挤的窝里互相推挤,身体扭来扭去,导致尾巴缠在一起;二是用于筑窝的材料把已经缠住的小松鼠尾巴缠得更紧。  相似文献   

20.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都得小心保护自己的肢体,一旦失去就难以再生。而对于不少低等动物来说.失去一条腿或尾巴对它们来说不算什么,很快它们就可以在断裂的部位长出新的器官来。如果人类也具有如低等动物一样的断肢再生能力,人间的许多悲剧就能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