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北魏灭掉北燕后,北燕国主冯弘率余众东迁并入高句丽。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为高句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高句丽实力的增强,海东原有的均衡被打破。鉴于北魏强盛,高句丽大举南进,最终在朝鲜半岛形成了三国鼎立新的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2.
唐王朝对内迁高句丽人的安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朝讨伐高句丽的战争中,先后俘获了大量高句丽士兵和普通民众.为了减少驻军的压力,移民内地势在必行.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唐朝有计划地分批将部分高句丽人迁入内地.唐朝大规模内迁高句丽人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太宗时期因战争的压力强制内迁;高句丽平定后,为了减少叛乱因素和充实内地,大量内迁;玄宗时期高句丽遗民的归化.这些高句丽民众主要安置在河南诸州、陇右诸州,以及安东都护府城傍.  相似文献   

3.
高句丽五部,特别是五部形成初期的历史,在研究高句丽民族的起源和高句丽初期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国内学者对高句丽五部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极大地推进了有关高句丽早期历史的研究,但对有关五部的一些问题仍存在较大分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唐朝讨伐高句丽的战争中,先后俘获了大量高句丽士兵和普通民众.为了减少驻军的压力,移民内地势在必行。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唐朝有计划地分批将部分高句丽人迁入内地。唐朝大规模内迁高句丽人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太宗时期因战争的压力强制内迁;高句丽平定后,为了减少叛乱因素和充实内地,大量内迁;玄宗时期高句丽遗民的归化。这些高句丽民众主要安置在河南诸州、陇右诸州,以及安东都护府城傍。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王国历史上存在705年,雄踞今我国东北和朝鲜平壤一带,共任28位国王,王陵均在都城附近。高句丽王陵是统治者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修建的规模巨大的陵墓,以所谓"陵寝"作为推崇皇权和加强封建统治的一种手段。透过高句丽王陵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原陵墓风俗与高句丽王陵文化的关系,有助于对高句丽王国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6.
唐朝在讨伐高句丽时 ,由于陆路和海路的运输线过长 ,军队所需的军粮成为了唐朝讨伐高句丽的主要困难之一 ,给唐朝的军事行动带来了巨大影响。唐朝为了解决运输上的压力 ,采取了就近筹粮、提前运输、因粮于敌、驱赶牛羊、制作干粮等措施 ,从而解决了军队的用粮问题 ,为讨平高句丽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古墓壁画是我国古代高句丽民族留下的文化艺术遗产。在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探寻高句丽壁画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特征,对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句丽古墓壁画是我国古代高句丽民族留下的文化艺术遗产。在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探寻高句丽壁画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特征,对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农具、耕地、选种、播种、田间管理、作物制度等方面探讨了北魏的旱地农业技术.结果表明,北魏旱地农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后一千多年,中国北方的旱地农耕业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漫长的岁月中,高句丽人以其卓越的聪明才智,开发和利用了长白山区的自然资源,创造了高句丽的灿烂文化。今天,通沟平原上保留着许多高句丽时期的文物古迹,构成了通沟文化的实体,成为高句丽历史的见证. 在集安许多高句丽时期的文物古迹中,好太王碑最具历史价值和意义.好太王碑位于集安市城东4公里处,是高句丽十九代王—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好太王名安,亦谈作德.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公无391年)即位,安帝义熙八年(公元412年)薨,在位二十二年.好太王统治时期,是高句丽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空前发展的时…  相似文献   

11.
唐代苏承悦的墓志铭,涉及唐代军职、安史之乱、仆固逆变、唐代云中城与北魏平城等内容,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尤其重要的是佐证了唐代云中城就是北魏平城,位置清晰,信息正确.  相似文献   

12.
唐朝在讨伐高句丽时,由于陆路和海路的运输线过长,军队所需的军粮成为了唐朝讨伐高句丽的主要困难之一,给唐朝的军事行动带来了巨大影响。唐朝为了解决运输上的压力,采取了就近筹粮、提前运输、因粮于敌、驱赶牛羊、制作干粮等措施,从而解决了军队的用粮问题,为讨平高句丽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北魏建国后,拓拔鲜卑统治集团通过对被征服地区民众的强制移民,并以“计口授田”方式将移民安置于代北平城地区,逐渐营造起以平城为中心的代北经济区.与此同时,以洛阳为中心的原河南经济区也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为迁都奠定了经济基础.均田制、三长制与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推出使北魏宏观管理经济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北魏经济转型缓慢,国家对各经济区域的整合成效并不显著.加之孝文帝迁都的时机并不十分成熟,国家行政意识超前,延误了促进国家经济统一体形成的最佳时机.结果,代北和迁洛鲜卑人之间的族群内战使北魏国家走向解体,经济区域整合进程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   

14.
考证了北魏的尺度.结果表明:北魏立国之初,日常用尺和律尺皆用24.20cm的魏尺.其后,日常用尺不断增大,前尺为25.5717cm,中尺为27.9741cm,后尺为29.5911cm.孝文改制,依"周礼"改制度量衡,制定了23.10cm律尺.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普遍认为说唱艺术和说唱文学成熟于唐代,但根据近年来史料整理和石窟调查新发现,表明早在北魏洛阳时期,说唱艺术形式就相当完备,并有了说唱文学的底本--故事变相画.由此,说唱艺术和说唱文学在北魏时期就大体成熟.  相似文献   

16.
龙门二十品是北魏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二十种的统称,它继承汉隶向唐宗楷书演变,集中代表了北魏书法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魏碑书法从产生到衰亡又到中兴,是政治维新思想在书法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句丽起源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秽貊(或者貊)说“、“夫余说“、“高夷说“、“炎帝族系说“、“商人说“、“高夷-貊部说“以及“多元说“等七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虽然这七种观点互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承认高句丽是起源于中国境内的古老民族,这对研究高句丽民族及其国家的历史等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沮渠牧犍,北凉第三任凉王,沮渠蒙逊第三子.他曾任酒泉太守,后转任敦煌太守,433年继位凉王.他在位期间,遣使称臣北魏、刘宋,获封"河西王",并积极发展与柔然、吐谷浑的关系.由于牧犍荒于政务,加之北魏转略河西,439年北魏灭凉,牧犍被掠平城,卒于447年.沮渠牧犍统治北凉时期支持佛教发展,进行文化建设,北凉典籍、史著倍出,儒学和教育也得到发展.北凉的文化和宗教也对北魏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汉族士人与北魏政权合作关系的建立经历了四个阶段:北魏建立之前汉族士人与鲜卑拓跋部的合作为其最初阶段,北魏建立之初汉族士人正式登上北魏的政治舞台,道武帝平定河北之后汉族士人与北魏的合作关系初步建立,而太武帝神[鹿加]四年征士则标志着汉族士人与北魏全面合作关系的建立。在鲜卑、汉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北魏王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平壤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首都,位于大同江下游,平安南道境内。它是朝鲜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早在公元427年,平壤便是高句丽王朝的首都,高句丽王朝时代建筑的大城山城,方圆有二万四千三百多尺,高有十三尺,纯用石头垒成,山城的遗址迄今仍然可见。从高句丽王朝起,平壤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