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管掺液稠油泵井筒流体温度分布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传热学和能量平衡原理 ,考虑环空产出液与油管掺入液及地层之间的双重热传导作用 ,同时考虑了由流体相变导致的焦耳汤姆森效应 ,建立了稠油泵井筒流体温度分布数学模型 ,并研究了温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编制了计算程序 ,该程序能用于计算任意生产时间及井筒深度下掺入液及产出液的温度。计算结果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生产时间及焦耳汤姆森效应对井筒温度分布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塔河油田深层稠油井筒流动性差和举升效率差等问题,结合潜油电泵排量高、使用范围广以及管理方便的特点,对潜油电泵井油套环空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进行研究和应用。综合考虑潜油电机以及电缆加热作用和掺入稀油参数的影响,基于热能守恒原理,推导潜油电泵井油套环空泵下掺稀油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分析不同井口掺入稀油的温度、掺入稀油量以及掺入点深度对井筒流体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掺入点深度处,掺入稀油温度的增加,能有效增加上部和近井口处的地层产出液与掺入稀油的混合液的温度,有利于地面集输,但对近掺稀点深度处的混合液的温度影响较小;随着掺入稀油量的增加,近井口段地层产出液与掺入稀油的混合液温度增加,靠近掺稀点深度处混合液温度略有降低;增大掺稀点深度,地层产出液与掺入稀油的混合液的温度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海上油田电泵举升结蜡井热循环洗井工艺井筒温度场分布规律,综合考虑潜油电机增温、电缆散热、热流体注入量、注入深度、注入温度、结蜡管段传热和海水空气导热的影响,基于热能守恒原理,建立了电泵井结蜡热循环洗井工艺井筒温度场计算模型,分析了热流体注入温度和注入量对混合产出流体的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量的增加混合产出液沿程井筒温度增加,随着注入温度的增加混合产出液沿程井筒温度增加。该方法可有效指导现场措施工艺的实施,达到延长结蜡井的清蜡周期、延缓产液/产油量下降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电潜泵井井筒温度分布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确地预测电潜泵井井筒温度分布对电潜泵井优化设计和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进行油井生产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对常规井筒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的基础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传热学原理,考虑由井筒向地层传热及电机、电缆散热,推导出了电潜泵井生产流体沿井筒的温度分布计算模型,并对某一井深为1800m的电潜泵生产井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油井产量恒定时,电机、电缆散热可使产出流体温度升高,这是影响电潜泵井井筒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常规泵进行串联、改造,研制出了井下掺液抽稠油泵。对泵结构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阐述了泵的工作原理,并对泵的工作参数进行了分析。该泵是通过从油管掺入液、从油套环空产出液,在上冲程时吸入产出液,在下冲程时举升混合液,从而实现了在柱塞下方掺液,避免了出现砂磨柱塞的现象,减少了稠油对柱塞运动的阻力,克服了泵上掺液不能降低进泵原油一粘度的缺点,解决了在井筒降粘和稠油抽汲中存在的问题。该泵使用了连动式凡尔与弹簧,保证了底阀与顶阀打开与关闭的同步性,能够达到吸入产出液、加入掺入液以及举升混合液同时进行的目的。该泵的设计原理可行,工艺容易实现,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抽稠油泵。  相似文献   

6.
准确地预测电潜泵井井筒温度分布对电潜泵井优化设计和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进行油井生产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对常规井筒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的基础上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传热学原理 ,考虑由井筒向地层传热及电机、电缆散热 ,推导出了电潜泵井生产流体沿井筒的温度分布计算模型 ,并对某一井深为 180 0m的电潜泵生产井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油井产量恒定时 ,电机、电缆散热可使产出流体温度升高 ,这是影响电潜泵井井筒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利用水平气井温度数据定量解释产出剖面的解释模型,需要对水平井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室内气液两相流实验平台,研究了产气量、产液量、射孔簇开孔方式、井筒倾角、重力场等因素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相气和气液两相由射孔簇进入井筒后都会出现焦耳-汤姆逊效应,气量越大,井筒内温度越低,液量越大,井筒内的温降效应越弱;相同条件下,射孔数目越多,流量-温度曲线越平缓,射孔分布越均匀,井筒内温度分布越平缓;气液两相流时管道倾角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大于单相气时的影响;由于重力作用,同一横截面上温度存在偏差。研究结果丰富了水平井温度分布规律的认识,为利用温度数据解释产出剖面的解释模型建立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元坝地区长兴组气藏属于超深类高温、高压、高含硫的三高气藏,目前生产制度下的井底温度、压力条件远高于硫元素固态熔点条件且即将低于酸气析出硫的临界条件.因此在较长的生产过程中,井底温压条件下酸气析出硫呈现液态.现有的硫析出模型均建立在等温储层的基础上,为了探究储层温度分布对酸气液硫析出的影响规律,基于实验测试数据建立了非等温液硫析出及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等温储层和非等温储层液硫析出的差异性.结果 表明:相比于恒温储层,储层到井筒之间温度的降低会导致酸气中液硫析出提前发生;不考虑储层-井筒温度的分布情况,将会低估液硫析出的压力条件;储层等温分布条件下的液硫析出范围计算结果偏小,储层-井筒温度的非均匀分布会加剧近井附近的液硫沉积量.高含硫气藏储层到井筒之间的温度分布对硫析出条件、析出范围、析出量的影响明显,应当充分考虑储层温度的分布特征,不可以"等温储层"的假设来简单处理.  相似文献   

9.
地下储气库进行循环注气、采气作业,引起注采井筒温度、压力分布的交替变化,准确预测井筒温度、压力分布是优化设计管柱的基础。基于气体质量、动量、能量平衡方程和地层-流体径向非稳态传热模型,考虑气体的焦耳-汤姆逊效应,得到了井筒气体温度、压力、密度和流速的耦合微分方程组,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数值求解。通过实例分析了注采工况下井筒的温度、压力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与Well Cat软件计算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注气井口温度、注气压力、注采流量和作业时间影响井筒的温度压力分布。注气中,注入压力对井底压力的影响最大,对井底温度的影响很小;采气中,井口温度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井口压力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作业早期温度、压力随时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常规泵进行串联、改造 ,研制出了井下掺液抽稠油泵。对泵结构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阐述了泵的工作原理 ,并对泵的工作参数进行了分析。该泵是通过从油管掺入液、从油套环空产出液 ,在上冲程时吸入产出液 ,在下冲程时举升混合液 ,从而实现了在柱塞下方掺液 ,避免了出现砂磨柱塞的现象 ,减少了稠油对柱塞运动的阻力 ,克服了泵上掺液不能降低进泵原油粘度的缺点 ,解决了在井筒降粘和稠油抽汲中存在的问题。该泵使用了连动式凡尔与弹簧 ,保证了底阀与顶阀打开与关闭的同步性 ,能够达到吸入产出液、加入掺入液以及举升混合液同时进行的目的。该泵的设计原理可行 ,工艺容易实现 ,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抽稠油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