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实验条件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通过对NaNO2-Al(NO3)3-NaOH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实验步骤的详细研究,指出了该方法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总结出一种快速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桔皮中总黄酮含量的可行性.通过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标回收率等方面的考察确定此方法是否可行.实验结果证明相关性良好,R2=0.999 9,线性范围在0.01~0.05 g/L,加标回收率为99.11%~100.78%,实验结果良好,稳定性RSD=1.34%.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准确,可以作为桔皮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测定黔产绿茶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鳌合物在510nm处有最大吸收度,采用有机溶剂乙醇索氏提取,建立绿茶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波长510nm,芦丁(Rutin)为对照品,线性方程Y=0.01061X-0.0045,相关系数R=0.9999,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7.58%,RSD=1.22%(n=11).  相似文献   

4.
建立芦丁颗粒剂中总黄酮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在样品溶液中分别加入亚硝酸钠试液、碱溶液及硝酸铝试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于506 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含量.总黄酮浓度在8.8~52.8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低、中、高浓度的平均空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100.3%及99.6%;同一批样品6次测定值的RSD为1.2%.本方法简便、准确、精密,适于测定芦丁颗粒剂中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捷检测注射用注射用碟脉酮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10nm处测定注射用碟脉酮的总黄酮。结果:芦丁在0.2082mg~1.2494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为1.23%。注射用碟眯酮总黄酮含量总黄酮含量均不低于80%。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是一种理想的注射用碟脉酮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90nm波长处测定肉豆蔻-5味中酯类成分含量,得出异土木香内酯在1.704~6.816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0.0909 X+0.0784(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7.66%,RSD为1.50%.结果显示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肉豆蔻-5味中总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藏药HEG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于360nm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总黄酮在5.06—25.30ug·ml^-1范围内,吸收度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0.9%.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可为藏药HEG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口服液中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于36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在5μg/ml~25μg/ml范围内芦丁的浓度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结论:用本法测定刺五加口服液中总黄酮含量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利用蒽醌类成分与醋酸镁反应显红色的特性,用比色法测定唐古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唐古特大黄中蒽醌含量在5—3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4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8.58%,RSD为0.51%(n=5)。说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分光光度法测定四种植物中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醚浸泡除脂类化合物、乙醇提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细叶杜香、老头草、卷柏、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波长500 nm.芦丁作为标准品测定浓度与吸光度关系的回归方程:A=0.3596c-0.0532、r=0.9875,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法国Alpha公司生产的Astree电子舌对四种不同品种大米进行区分识别研究,系统研究了大米样品经过不同预处理方法后的区分识别效果、研究味觉传感器优化前后大米样品区分效果、研究应用PCA、DFA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区分识别效果;结果表明,大米经简单预处理后,电子舌能有效区分、识别出不同品种的大米。在大米品质检测方面,电子舌应用是一个新的检测方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云南常年大麦种植面积22~23万hm2,居全国之首.为了在云南省选择合适的大麦麦苗和籽粒两用型品种,以南方大麦区域12个品系为试验材料,三叶一心(Ⅰ)、五叶一心(Ⅱ)与对照不割苗(CK)等不同时期进行刈割处理,研究不同割苗时期对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的影响以及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割苗期籽粒黄酮含量为CKⅡⅠ;籽粒抗性淀粉为ⅠCKⅡ;-氨基丁酸、生物碱差异不显著,-氨基丁酸为CKⅠⅡ,生物碱为Ⅱ Ⅰ CK;选择三叶一心刈割(割苗Ⅰ),籽粒功能性成分较高.②割苗Ⅱ比割苗Ⅰ平均生物碱、总黄酮显著升高;麦苗-氨基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Ⅱ <Ⅰ;五叶一心刈割(割苗Ⅱ)麦苗功能性成分较高.③不同割苗期冬性、半冬性及春性大麦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存在差异;二棱和多棱功能性成分存在差异.④相关分析显示籽粒-氨基丁酸与麦苗-氨基丁酸、麦苗总黄酮之间,籽粒总黄酮与籽粒-氨基丁酸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与产量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⑤初步筛选出苏啤3号、2008品22作为适宜麦苗生产、籽粒生产的两用型大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本报告了利用高效薄层色谱(TLC)分离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ERS)的结合,建立了分析中草药有效成分槲皮素的析方法。SERS结果揭示出,在TLC原位约3μg样品就可获得槲上素的主要振动特征谱带,从而阐明了TLC-SERS的有效结合,可对中草药化学成分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水稻在氮素吸收及利用上的差异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测定了95个水稻材料由抽穗期及成熟期植株的含氮率及干物质积累量,并分常规粳稻、常规籼稻、广亲和品种、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及两系杂交稻6种类型,研究了供试水稻材料在氮素吸收及利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籼稻梗株的含氮率明显主粳稻及广亲和品种,杂交灿稻的含氮率高于常规籼稻,而杂交粳稻的含氮率与常规粳稻无显著差异;②籼稻植株总吸氮量平均比粳稻高154.1%,与常规籼稻及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籼稻及杂交粳稻的总吸氮量分别高22.8%和16.4%。③植株总吸氮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以根、叶片的变异幅度较大,而穗及茎鞘的变异幅度则较小;根中氮的分配比例以广亲和品种最高,常规灿稻显著高于杂交灿稻,而常规稻而杂交精稻间无显著差异。④从氮的利用效率看,粳稻及广亲和品种氮干物质生产效率高于籼稻,而氮的粒粒生产效率低于灿稻;氮收获指数以广亲和品种最低,其他类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奥利亚罗非鱼的盐度驯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不同盐度梯度的驯化试验,结果表明:①将奥利亚罗非鱼直接放人盐度为20‰的海水中,驯化96h,其存活不受影响;②在进行盐度驯化的几天时间内,投饵、非缺氧性充气影响鱼的存活;③小个体(平均体长9.23cm)比大个体(平均体长10.75cm和12.96cm组)对盐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④高温不利于奥利亚罗非鱼耐盐度的适应;⑤对养殖环境盐度适应后,只要控制好有关条件,在普通海水中养殖奥利亚罗非鱼,同样能获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云南不同地域三七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采用Waters Symmetry RP18(4.6 mm×250 mm, 5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采自云南16个不同地域的32批次三七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Rd五者总量均大于7.0%.按现行《中国药典》标准,云南红河、昆明、曲靖、大理种植的三七均符合规定要求.采用三七总皂苷(已标注各成分含量)替代单一成分对照品不但能保障测定结果准确,而且大大降低实验费用;检测的5个指标成分既是三七的主要成分,也是主要的活性成分,对提高不同地区的中药三七的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成分分析首次报道了中国橙衣属地衣16种,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云南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糙米总黄酮含量,本实验分别以143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与滇屯502,241份云南粳稻核心种质与合系35配制的杂种F6,BC2F4,BC3F3,BC4F2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其糙米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籼稻后代黄酮含量高于粳稻后代;有色米高于无色米;不同世代的黄酮含量(mg/100g)情况籼稻后代是轮回亲本(236.26)BC2F4(224.69)BC4F2(222.36)BC3F3(210.19),但差异不显著;粳稻后代是BC4F2(244.42)BC2F4(239.58)轮回亲本(227.21)F6(220.03)BC3F3(190.91),其中BC3F3代极显著低于BC2F4,BC4F2代.筛选出的粳稻后代(白镰刀谷/合系353)是供试材料中含量最高的,达到1267.62±54.79mg/100g.  相似文献   

20.
 在土壤有效磷质量比分别为0.26mg·kg-1和80.0mg·kg-1条件下对云南111份改良稻和77份元阳地方稻进行形态性状与程氏指数间的磷高效研究,以明确籼粳分化和米色与磷高效间相互关系,对比改良稻和地方稻间磷高效差异.结果表明:①相对地上干物质量、相对地下干物质量、相对总干物质量和相对分蘖力4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可作为水稻耐低磷能力强弱评价的理想指标,能明确反映出磷高效能力强弱;②元阳地方稻各亚种间平均耐低磷能力均明显高于云南改良稻,且差异明显,4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平均值为籼>偏籼>偏粳>粳,无色米>有色米,耐低磷能力随程氏指数的增大呈递减趋势;③总体而言,程氏指数和耐低磷指标性状间多数呈显著负相关,磷高效特性和籼粳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