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全国兽医微生物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22—26日在四川成都市举行.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科学院院长廖延雄教授出席并主持了这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13名代表,他们分别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地县基层和生产单位;既有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又有身负重任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会  相似文献   

2.
全国兽医微生物1986年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2—5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举行.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科学院院长廖延雄教授出席并主持了这次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的84名代表.会上共收到98篇论文,其中在大会上宣读和讨论了62篇.这些论文无论是在质量、研究的深度上,还是在科研同生产结合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较大进步.许多工作已由原来的细胞水平深入到了亚细胞结构及分子水平;杂  相似文献   

3.
第1届环境、工业与应用微生物学国际会议(The l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Industrial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于2005年3月15-18日在西班牙巴达霍斯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技术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大会共收到论文1100多篇,来自近60个国家的6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中国大陆代表8名,香港代表5名,台湾代表5名。笔者在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下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2010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将于2010年10月29日-11月2日在黄山市举行。  相似文献   

5.
一、全国性学会在川的活动1.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研究会于1987年3月16—19日在荣昌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召开全国家畜内科学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2.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研究会将于1987年11月在四川乐山市召开兽医外科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山西分会和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联合发起的中美教学法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7月29日至8月5日在太原召开。这个会议得到了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校长约瑟夫·墨菲博士的积极支持,并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总署的赞助。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和其它国家教育界的学者、专家25人,中国的学者、专家35人,共60人。我校党委书记、副教授尹德钰参加了大会并担任了大会的秘书长,提交了《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论文;校长、教授杨桂通,也是会议代表,虽因病未能出席,也提交了《试论中国的研究生导师制》论文。这两篇论文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很大兴趣和重视。这次会议由省教育厅厅长蔡佩仪和纽约市立大学教授林贝莉博士共同主持。会议采取大、中、小会和个别交谈相结合,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方式进行。有些代表就如何使用  相似文献   

7.
《光学技术手册》第一次编辑工作会议于1982年11月9日至11日在上海机械学院召开。中国光学学会付理事长、上海光机所付所长、上海机械学院顾问教授王之江主持这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在沪杭的编委及编辑组成员。并邀请了机械工业出版社、浙江大学及我院的有关同志参加。章增付院长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他在会上要求大家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为高质量完成手册的编辑出版任务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8.
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原名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美国动物园及水族馆协会(AAZPA)和中国动物园协会共同举办的"国际动物园濒危物种饲养繁殖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25-28日在杭州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外专家29人.就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等各种珍稀濒危动物的饲养和保护问题发表论文,交流经验.会议就今后中外有关专家将在三个方面加强联系和合作,即濒危物种的繁殖研究、遗传基因及物种结构规划、兽医和饲养管理,达成协议.由三个专业组订出初步的研究目标和优先课题,并议定在1990年再在中国举行第二次学术会议.下面是这次会议上的一个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海南省微生物学会承办的"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将于2008年11月6-1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此届年会的主题是: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国际材料热处理大会于1985年6月3~7日在西柏林国际会议中心(ICC)召开,我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派出了包括我院周汝霖教授等三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大会。 这次会议由联邦德国材料热处理协会(AWT)主席H.Schlicht博士、IFHT主席,苏联O.A.Bannych教授和西柏林的G.W.Beckef教授等主特并分别致欢迎词。随即举行纪  相似文献   

11.
“第一届国际光通讯与网络会议”(ICOCN2002)于2002年11月11~14日在新加坡举行。这次会议是由通讯研究所与南洋技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和IEEE通讯学会联合组织的,共收到了来自18个国家的121篇论文,经审查,其中107篇论文被接受。并在会上宣读。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面对全光因特网、光通讯中教育与培训的前景、微光子集成电路-MicPIC。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中国土壤学会主办的“全国首届非豆科作物固氮研讨会”于1988年5月17——22日在济南山东大学召开。来自全国12个省市29个科研和教学单位的54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国家计委科技局,国家科委生物工程中心,农业部科技司的负责同志及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报和自然杂志的记者也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是生物固氮方面较高层次的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学术会议,代表中正、副教授共27名。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非豆科作物固氮研究,山东大学微生物所聂延富副教授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i0007-i0008
由皖西学院中国贫困问题与扶贫开发研究所承办的“其建和谐社会:中国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实践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4日至8月1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这次会议由《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皖西学院共同主办。自2005年4月15日会议征文启事发出后,得到全国各大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12~16日,应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显龙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21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1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3届东亚峰会。1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新加坡总统府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举行会谈。李克强表示,新加坡是中国的友好近邻和重要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99年会于11月14日至17日在镇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工厂企业的130多位专家教授参加了这次会议中科院院士蔡睿贤、徐大懋、徐建中、刘高联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共收到热机气动热力学,流体机械、能源利用、工程热力学方面的论文共171篇会...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全国暖通空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讨会于1997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我院召开.这次研讨会是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委员会委托我院举办的.会议由全国暖通空调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导师陈在康教授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的著名专家、教授,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暖通空调院所及有关企业的近百名专家.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暖通空调CAD技术;暖通空调公用数据库技术;暖通空调CFD应用.会议期间,共宣读学术论文24篇,其中我院王汉青教授的论文《暖通空调启动计算与绘图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第九届国际岩石力学会议于1985年6月18日至21日在保加利亚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苏、波、英、美、加拿大、西德、东德、中国等16个国家的60名代表.我国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牛锡倬、宋振骐、刘先贵三位同志.会上共宣读论文42篇,刘先贵同志在大会上宣读了《陶庄水采冲击地压研究》的论文,受到与会代表的重视,给予较高的评价;国际岩石力学局主席、苏联代表等还特别预祝我们取得更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和日本爬行两栖类学会共同主持召开、我校承办会议筹备工作的中日两栖爬行动物学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25日至31在我校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列席代表共90人,其中中方代表53人,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8人;日方代表15人;美国代表6人;瑞士代表2人.我校校长、动物学家潘炯华教授被推选为会议主席团主席,日本代表团团长Goris博士为主席团副主席.王屏山副省长、省科协主席蒲蛰龙教授以及来宾代表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我校潘炯华教授在会上报告了“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进展”和“广东大陆两栖类区系”二篇论文,苏炳之副教授报告了论文“31种两栖类的食性”,张剑英副教授报告了论文“两栖类的寄生吸虫”,  相似文献   

19.
十月金秋,科技创新结硕果;鹭岛厦门,群贤毕至论材料. 连日来,东海之滨庆典不断;厦门大学喜事重重.<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如期于2001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的科学家、专家和来自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境外学者共456人.会议由35个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20.
“第5届移动无线通讯网络会议”(MWCN2003)于2003年10月27~29日在新加坡举行。这次会议是由新加坡通讯研究所和IFIP—TC6WG6.8合作安排组织的。在这次国际会议上科学家、工业界与开发商聚集在一起,讨论与介绍移动与无线通讯研究及在工业中的新发展。会议收到了140篇论文。经过仔细地审查与选择之后,有60篇论文在会议上宣读。另外,会上还有14篇告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