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浅论中国旅游洞穴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穴作为一种自然地貌景观被人们开发利用而成为一种旅游资源时,我们就称之为旅游洞穴,本文从洞穴理论研究者和洞穴经营开发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对目前中国已开发的旅游洞穴作出了较为详尽的两种分类--理论性的分类和实践性的分类,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洞穴生态系统浅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喀斯特洞穴生物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在溶洞这样一个不同于地表且较为封闭的生态系统中 ,生物的生理特征、食物网结构及其在洞穴内的分布特征 ,指出了岩溶洞穴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并概述了洞穴生物研究在生物学和地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游览洞穴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洞穴术语,世界与我国游览洞穴研究现状。对于游览洞的开发,首要的是洞穴景观资源的研究、评价;再则是洞穴环境研究及评价;第三是洞穴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人行为的环境影响评价。这些迄今尚无规范可循。本文还提出保护洞穴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洞穴环境与洞穴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营力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下形成。由于地质构造,岩性及气候的复杂性,地表、地下洞穴形态复杂,类型多样,构成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洞穴的地质地貌,大气圈、生物圈、水文方面讨论,评价洞穴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岩溶洞穴是岩溶地貌的组成部分,它与洞外的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洞穴沉积物常能保存较好的地貌形成的历史印迹,通过对贵州岩溶洞穴沉积特点的分析,就贵州地貌发育演化阶段及分期问题进行了论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衡孙锡岩洞以丰富的洞穴岩溶风景资源与古老的洞穴文化古迹紧结合为特色,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经过几年的开发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还对开发衡东锡岩洞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黔南是喀斯特发育强烈的地区,分布有1000多个洞穴。根据地形图上洞穴的位置、洞高、洞长、发育方向、坡顶海拔、坡底海拔以及岩性等信息,以GIS技术为平台,建立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库和洞穴信息系统,主要在于为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资料查询、分布规律、空间相关关系、潜在资源开发、部门辅助决策和为旅游及相关部门对黔南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提供信息。同时将系统应用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采用相应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提出黔南相应的旅游线路规划及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贵州龙宫喀斯特地貌发育与洞穴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宫水系主要由东、西两支组成,两支流之间在一年中又根据季节不同而通过地表溢流或地下伏流相串通。挽近以来由于新构造强烈抬升、河流强烈下切,喀斯特地貌回春发育,由北而南呈现峰林溶原→峰林谷地(盆地)→峰丛谷地(洼地)的系列更替。龙宫地区洞穴成因及发育与地下河系变迁密切相关,上层洞呈潜流型水平穿洞的特点;中下层洞往往相连,洞顶钟乳石发育、底部为现代地下河床,追踪构造薄弱带垂向下蚀,具有明显的裂隙洞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从洞穴碎屑堆积物特征探讨洞穴发育及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岩溶洞穴碎屑沉积物结构特征及其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探讨岩溶洞穴的发育和形成的古环境.对洞穴石英砂表面微结构作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表明贵州构皮滩早期洞穴碎屑是在水动力较强的条件下形成的;对洞穴湖相沉积物作了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从而获得不同的古气候环境.如洛塔洞穴堆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早中更新世时为温暖湿润的气候,而晚更新世时为较干旱气候;通过洞穴砂的矿物成分分析,探索了洞穴本身的展布,为四川彭水岩溶区东西向洞穴系统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3.
诗玛溶洞位于石林景区南东约3 km,具有较好的旅游区位优势。诗玛溶洞洞穴发育特征报道见于2003年,但受溶洞空间分布和地下暗河水流的影响,探明的范围较小,溶洞的走向不清,溶洞是否具有利用的价值不清。因此,为进一步了解诗玛溶洞的平面位置,利用溶洞随地下暗河分布的特点,布置20 m道间距的高密度电法工作。分析物探成果,了解溶洞顶端埋深和溶洞空间大小,经后期工作查证,在工作区范围内,物探推测地下暗河走向和溶洞空间特征正确,西面走向延伸1 200 m,东面延伸700 m,物探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溶洞及地下暗河范围,高密度电法在地下暗河勘察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诗玛溶洞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崇左岩溶峰林区岩溶发育规律及对钻孔涌水量的影响,深化对崇左岩溶峰林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今后在该地区开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法】通过对崇左岩溶峰林区128个钻孔的深度、涌水量、岩溶发育特征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该区岩溶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研究其对钻孔涌水量的控制作用。【结果】研究区最小钻井深50.02m,最大井深121.80m,平均深度为94.04m。成井86口,成井率为67.18%,有68.53%的钻井涌水量分布于100~400 m~3/d。钻孔遇洞率为75.78%,平均线岩溶率为5.01%。在0~100m内均有溶洞发育,100m以下未见溶洞发育。0~60m深度段岩溶较发育,溶洞高度为441.57m,占总高度的80.41%,线岩溶率(5.42%~12.91%)大于平均线岩溶率;但0~40m深度段内溶洞全部或部分被充填,供水意义不大,而在40~60m深度段溶洞填充率小。【结论】在该地区通过机井解决缺水问题的条件比较有利,机井井深不超过100m为宜;40~60m深度段是本区主要出水段。由于钻孔均部署在地下水的补给区,或位于岩溶发育相对较弱的地区,钻孔中溶洞主要以小型溶洞(小于等于2m)为主,大型溶洞(大于2m)较少。这种水文地质条件和溶洞发育特征,导致研究区大部分钻孔(68.53%)的涌水量分布于100~400m~3/d。  相似文献   

15.
吴诗  高旭  陈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3):5146-5153
岩溶区地下水波动致使上覆盖层中土洞大量发育,土洞的失稳将威胁穿越该岩溶区的铁路交通正常运行,开展列车振动对既有土洞稳定性影响机制以提出有效监测建议对其防灾减灾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依托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岩溶塌陷实例,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探究列车振动荷载对土洞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用数值模拟分析其应力应变特征,据此提出有效监测建议。研究表明:覆盖层浅层的土压力动力响应较中深层更为敏感;在临界塌陷阶段,土洞背离路基侧较靠近侧具有更大的土压力波动;土洞破坏模式为:顶板弯折破坏,而洞肩剪切破坏。据此提出以土洞顶板水平土压力减小和土洞背离路基侧洞肩土压力增大的重点监测部位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In rainy season, NaCI is adopted to trace sources of cave drip water, time scales of drip water responding to precipitation, and processes of water dynamics in four caves of Pearl watershed in Guizhou, China (Liangfeng cave in Libo, Qixing cave in Duyun, Jiangjun cave in Anshun and Xiniu cave in Zhenning). Because of the variety of karst cave surroundings, interconnections of water transporting ways, water dynamics processes etc., time scales of drip-water in four caves responding to rainfall is 0——40 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transport in cave roof, pathways of water movement, types of water head etc., drip water of four cave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hydrodynamics types. The differences of time scales, and ways of water-soil and water-rock interaction during water transporting in cave roof make it difficult to correctly measure speleothem record and trace material sources. In addition, there exist great differences in water dynamic conditions among the four caves. S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leoenvironment records of speleothem must be supported by the understanding of hydrodynamics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drip sites. Based on the data got from drip sites in four caves, drip conductivity accords with precipit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element contents in speleothem formed by drip water record the change of karst paleoenvironment. But results of multi-points study are needed to guarantee the correctness of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龙岩盆地某高层建筑地基中土洞的成因,介绍了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基处理的原理及本场地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即土洞是在有覆盖土的岩溶发育区,其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岩面以上的土体遭到流失迁移而形成土中的洞穴和洞内塌落堆积物以及引发地面变形破坏的总称。土洞是岩溶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岩溶范畴内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由于发育速度快,分布密,对工程的影响远大于岩洞。  相似文献   

18.
论鄂西南岩溶洞穴发育与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鄂西南利川市东北部岩溶洞穴体系上、中、下层状溶洞发育状况,论述了其发育过程与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关系,在间冰期时形成水平溶洞,在冰期时形成垂直溶洞,二者互相贯通,形成了岩溶洞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