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13件锰矿石样品进行系统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及分析,进一步探讨高燕锰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Mn/Fe平均值为17.34,P/Mn平均值为0.008,(CaO+MgO)/(SiO_2+Al_2O_3)平均值为0.51,因此城口锰矿属于高磷低铁偏酸性锰矿石。Mn含量远高于TFe与MgO含量,可能是Fe~(2+)、Mg~(2+)易进入锰矿石的晶格占据Mn~(2+)的位置而形成完全类质同象的原因;Al和Ti含量相对较低,表明锰矿石沉积水体相对较深或距离陆源较远。高燕锰矿稀土元素总量不大,轻稀土明显较重稀土富集,δEu呈正异常,δCe呈弱的正异常。SiO_2/Al_2O_3、Fe/Ti、(Fe+Mn)/Ti、Al/(Al+Fe+Mn)、La/Ce比值,以及SiO_2-Al_2O_3、La-Ce、La/Yb-REE图解都显示出锰矿沉积过程中有大量热水(液)的注入,受陆源物质的影响程度较小,物源可能来自洋壳深部;锰矿与底板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似,且锰矿层的产出严格受区域构造、地层、岩性的控制,反映了底板围岩可能为锰矿层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Sm/Nd比值指示锰矿层的沉积类型为壳层源沉积。Mn/Fe、ΣLREE/ΣHREE比值及δCe值,Ce、Eu异常,以及La_N/Ce_N-Al_2O_3/(Al_2O_3+Fe_2O_3)图解表明城口高燕锰矿床形成于大陆边缘向深海盆地过渡范围内即离岸较远、相对潮湿的深海或深水,还原、成矿温度大于250℃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
通过主量、微量与稀土元素的研究,红山铁矿区内硅质岩具低Si、高Fe和低Al的特征.(w(Fe)+w(Mn))/w(Ti)、w(Fe)/w(Ti)、w(Al)/(w(Al)+w(Fe)+w(Mn))显示热水沉积硅质岩特征.硅质岩微量元素相对于地壳丰度大多亏损,其中Ba富集较为明显.w(U)/w(Th)与w(Sr)/w(Ba)表明具热水沉积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低,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经北美页岩标准化,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w(La)/w(Ce))_(CN)=1.082~1.353,具大陆边缘深海的硅质岩特征.红山铁矿为热水沉积成因有关的铁矿床,有陆源物质介入,当时形成于大陆边缘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奥陶统水泉岭组的碳酸盐岩进行详细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各特征元素对古环境、古气候的指示意义。研究认为,研究区所测样品中典型陆源特征元素(如Al,Th,Zr等)的含量均较低,Y/Ho比值平均为41.27,均反映出研究区碳酸盐岩较少受陆源成分影响的特征;δEu和δCe对ΣREE未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也不具备明显的Eu正异常,这说明其受成岩作用和热液作用的影响也较为有限,所采样品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沉积环境。此外,结合MgO/CaO,V/(V+Ni),Th/U,Sr/Ba,V/Ni和m值等特征元素分析,研究区中奥陶统水泉岭组碳酸盐岩早期发育在高温潮湿且盐度较大的还原环境之中,而晚期则表现出盐度相对降低的弱氧化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石学、有机碳含量、主量元素和力学性质分析, 对四川盆地长宁双河剖面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进行硅质成因研究。长宁双河剖面底部页岩过量硅含量为40%~62.7%, 具有高SiO2, P2O5和Fe2O3, 低Al2O3, TiO2, FeO和MgO的特征。Al/(Fe+Al+Mn)比值为0.67~0.71, Si/(Si+Al+Fe)比值为0.89~0.93, 在Al?Fe?Mn图解上落在生物成因区。五峰组有机碳含量(TOC)为2%~7.55%, 平均3.73%。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含量为0.23%~8.36%, 平均1.16%, TOC>2%段集中在剖面底部21 m, TOC与硅质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页岩中发现大量放射虫、海绵骨针等微体化石, 证实硅质为生物成因, 指示页岩沉积环境为深水陆棚, 有利于形成自然裂缝和后期压裂改造, 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壤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气环境下测定了土壤在可见光谱区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对测定的光谱进行了分析和归属.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Al、Fe、Ti、K、Na、Mg、Ca等元素含量高,且Fe、Ti、Al元素谱线非常丰富、强度较强,而Ba、Cr、Cu、Li、Mn、Pb、Sr等元素含量低,且元素谱线不多、强度较弱;由实验测定的一系列国家标准土壤样品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得到了多种微量元素的定标曲线和检测限(ug/g)(Ba(3.4)、Cr(3.9)、Cu(70.2)、Li(1.0)、Mn(52.2)、Pb(21.0)、Sr(11.4) 、Ti(35.0)).  相似文献   

6.
川东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条带状硅质岩.对重庆武隆县江口、石柱县打风坳2个发育硅质岩的茅口组削面进行野外剖面观察、室内薄片研究和主元素、稀土元素分析,A1-Fe-Mn三角图解显示武隆茅口组硅质岩受到热液和生物的双重影响,而石柱的茅口组硅质岩则主要受生物来源的影响,少量受热液影响.δCe值和Y/Ho值表明,武隆茅口组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而石柱茅口组硅质岩形成于广海平原;Fe2O3/TiO2-Al2O3/(Al2 O3+Fe2O3)和(La/Ce) N-Al2O3/(Al2O3+Fe2O3)图解也得到类似结果.结合上扬子地区中二叠世沉积环境演化,认为武隆茅口组硅质岩形成于台地环境,而石柱硅质岩形成于台间凹陷,并推测峨眉山玄武岩是该区热液硅质的主要来源.中二叠世晚期,峨眉山玄武岩尚未喷发之前,岩浆上涌形成穹窿,岩浆热液经过齐岳山等同生断裂运移至川东南地区海底与海水混合成为硅质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7.
勉略带内广泛发育古生代硅质岩,其对南秦岭造山带古生代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重点分析了勉略带三岔子地区泥盆系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三岔子硅质岩SiO_2含量较高,为94.04%~98.08%,平均96.92%,质地较纯,Al_2O_3和TiO_2含量明显偏低;微量元素中Ba、U含量较高、Zr含量较低,U/Th值和Ba/Sr值较高;稀土元素显示样品的ΣREE值显著偏低,为7.61~51.04μg/g,平均22.51μg/g,经PAAS标准化后的稀土配分曲线表现出富集HREE的左倾特征,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以及Al/(A1+Fe+Mn)值、Fe/Ti值和(Fe+Mn)/Ti值等指标均指示硅质岩具有典型的热水沉积成因。硅质岩Al/(Al+Fe)值、Al_2O_3/(Al_2O_3+Fe_2O_3+MnO)值、Al_2O_3/(Al_2O_3+Fe_2O_3)值、δCe值以及(La/Ce)_N值等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La/Lu)_N值、(La/Yb)_N值及δEu值等指标反映硅质岩形成受到深大断裂相关的岩浆活动的影响。三岔子硅质岩Th/U值、U/Th值、δU值等特征指示其形成于缺氧的沉积环境。综合上述研究,该硅质岩发育地区在古生代处于伸展裂陷的构造背景之下,形成了裂陷或断陷盆地以及区域性同生断裂为主的一系列伸展构造。裂谷内岩浆活动在硅质岩的形成过程中为热水活动提供了热源,区域性同生断裂为热水流体的上升提供了通道;对流热水对周边物质的的淋滤和溶解导致了SiO_2的富集;三者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一系列不同时代的热水沉积硅质岩在勉略带中形成。  相似文献   

8.
探讨右江盆地泥盆纪盆地演化。对盆地东南缘六强、那洋地区泥盆纪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硅质岩的SiO_2质量分数为88.40%~97.89%,具有较高的硅化程度。多数样品具有较低的Eu/Eu~*值和较高的Al/(Al+Fe+Mn)值,指示硅质岩主要为非热液成因。上泥盆统榴江组有较明显的Ce负异常(Ce/Ce~*值为0.37~0.57),中下泥盆统平恩组和坛河组具有中等Ce负异常值(Ce/Ce~*值分别为0.55~0.57和0.55~0.71)。3组样品均具有明显的Y正异常。除去SiO_2稀释作用的影响后,榴江组硅质岩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REE+Y含量相当于PAAS组成的2~5倍),暗示其形成于相对远离陆源供应的环境。综合其他地区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泥盆纪右江盆地具有逐渐伸展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研究了黄县盆地古近系煤中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根据敏感元素的指示意义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黄县盆地古近系煤中常量元素氧化物以SiO_2和Al_2O_3为主;与地壳相比,微量元素富集Mo、Sb、Pb、Bi,其中Mo的富集系数达7. 99。稀土元素含量整体较低,分布在14. 79~222. 78μg/g,平均65. 02μg/g,低于中国煤,接近世界煤。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中所有样品十分相似,均呈左高右低的宽缓"V"形曲线,具有明显的LREE富集、HREE亏损的特征,Eu存在明显负异常,表明各煤层稀土元素与陆源碎屑岩关系密切,且成煤期间稀土元素来源一致,陆源物质的供应相对稳定。黄县盆地煤中稀土元素主要以无机相赋存在煤中的黏土矿物中。灰成分指数(Fe_2O_3+CaO+MgO)/(SiO_2+Al_2O_3)、Mg/Ca、δCe/δEu、Sr/Ba以及V/(V+Ni)反映了黄县盆地古近系煤层的沉积环境为还原条件下的陆相淡水环境,且气候湿润,期间间歇受到过海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上奥陶统(O2+3)灰岩是塔中油气区主要的储集层,由于基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裂缝在储层中既是油气聚集的空间,也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不同类型裂缝的成因、产状、规模、以及对油气的孔、渗能力都各不相同,对它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油气的聚集与富集规律。依据对塔中I号断裂带裂缝调查的结果,按照裂缝的成因,充填物的类型、特征,以及不同充填物充填的裂缝之间的切割关系,将O2+3灰岩储层中的裂缝分为不同的大类;然后根据裂缝的产状、性质等,再将裂缝细分为不同的亚类型。结果表明:该地区裂缝类型复杂,发育有2类成岩缝和5类(期)构造裂缝,每期构造缝都发育了不同产状和性质的裂缝。  相似文献   

11.
采集了长江中下游8个样点沉积物和悬浮物样品(1992年8月)。用连续提取方法提取了金属元素的五种化学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硫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用ICP-AES分析了所有样品中锂、钠、钾、镁、钙、锶、钛、钒、铬、锰、钴、镍、铝、钇和锆共15种元素的各化学形态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些元素在形态上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碱金属元素(锂、钠和钾)主要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存在;碱土金属元素(镁、钙和锶)各形态含量较为均匀,但钙的碳酸盐态含量很高;锰和钴的铁锰氧化物态含量较高;铁族元素除锰和钴以外(钛、钒、铬、镍)、铝和锆残渣态含量很高、其它形态含量很低。其中,碱金属元素中锂的铁锰氧化物态和有机质-硫化物态占有一定比例;所研究元素中钙的残渣态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FOR A LONG TIME, RESEARCHERS HAVE BEEN REGARDING THE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THE SEDIMENTATION RATE, THE DEPOSI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 OF THE DEPOSITIONAL ORGANIC MATTER AS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IN T…  相似文献   

13.
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蝮蛇短尾亚种体内含有大量的宏量元素Ca、Mg、P及微量元素Cu、Zn、Fe、Mn、Se、Sr、Al、Cr、Ba、Pb、Ge和Mo.但这些元素在各器官间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Zn、Fe、Al、Cr在蛇体内含量较高;Cu、Mn含量中等;Se、Sr、Ba、Pb含量较少,而Ge、Mo含量甚微.结果提示蝮蛇短尾亚种体内各器官的微量元素分布特点是与其生理生化功能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4.
衢州市上方镇位于钦杭结合带东段,是中国著名的重钙用大理岩产区,区内大理岩矿床均赋存于石炭系黄龙组碳酸盐岩地层.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上方镇大理岩矿床的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方大理岩矿床矿石主要为大理岩和大理岩化灰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大理岩方解石结晶较好,颗粒较大且规则,含杂质较少,大理岩化灰岩则含较多杂质,其方解石结晶较差,颗粒不规则且有溶蚀交代现象.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类碳酸盐岩化学组成相似,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等)和高场强元素(Nb、Zr、U、Hf、Th等)明显富集,而Ti明显亏损.K2O/Na2O、100×MgO/Al2O3、Ga、Ba、Sr和U/Th等指标暗示碳酸盐岩原岩为沉积型碳酸盐岩,且沉积环境为受陆源碎屑物质影响较少的浅海海相沉积,显示为较强的贫氧-缺氧的还原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党参中无机元素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常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中Fe,Cu,Zn,Mn,Cr,Mg,Ca,Se,Al,P,B,Sr,Hg,Pb,Ba,As,Ce,Be,Ni,Nb,V,Ti,Co,Ge,Mo,Cd,Li,Te,W,Ag,Si,Bi,Sn等33种无机元素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新疆柯柯亚一带晚石炭世硅质岩分布极为广泛,通过野外地质填图及矿产调查过程中的详细观察和硅质岩岩石学特征分析,并根据硅质岩具有低SiO2、K2O、P2O5及HREE;高Al2O5、FeO、MgO、K2O+Na2O、TiO2、∑EEE;SiO2/Al2O3、SiO2/(Na2O+K2O)值分别为11~25和37~74;Fe/Ti值小于20、(Fe+Mn)/Ti值小于15、Si/(Si+Al+Fe)值小于0.9等特征,认为这些硅质岩为火山成因。而且Th/Sc、Th/U和δCe等值及稀土配分曲线和TiO2-Al2O3图解也明确指示了硅质岩属火山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7.
麻栗坪大型铅锌矿床(~6.0 Mt@13.4%Pb+Zn)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组硅质白云岩中,是滇东北铅锌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石英是麻栗坪矿床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贯穿整个成矿期.详细的矿物学研究表明,麻栗坪矿床发育3期石英.Ⅰ期石英呈细粒半自形,与细粒黄铁矿、闪锌矿共生,Ⅱ期石英呈中-粗粒半自形,与粗粒闪锌矿、方铅矿共生,Ⅲ期石英较纯.总体上,Ⅰ期至Ⅲ期石英的阴极发光(Cathodoluminescene,CL)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Al、Ge、Li、Na、K含量呈协同变化趋势,暗示微量元素对CL强度的控制作用.元素含量相关性研究显示,微量元素主要以单原子替代(Ge4+→Si4+)和补偿替代(Al3++Li+/Na+/K+→Si4+)方式进入石英晶格.麻栗坪矿床石英中Ti含量极低,而Al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与岩浆热液矿床显著不同,显示其具有低温热液矿床的特点.Ⅰ期至Ⅲ期石英中Al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趋势,反映Al溶解度先增大后减...  相似文献   

18.
把古氧相分析理论与方法应用于黄骅拗陷歧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环境研究之中,通过古氧相分析中的微量元素V/Cr和Ni/Co分析,以及岩石与古生物分析表明,歧南次凹沙河街组具有以常氧为主、贫氧为辅的沉积环境;同时,古盐度分析指示为咸水、半咸水环境,地球物理学(地震、布格重力异常)研究结果为深水封闭湖泊环境,对比分析认为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