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稻粒黑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稻粒黑粉病菌(Neovossia horrida)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厚垣孢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贮存3年左右即丧失活力;度过休眠期的厚垣孢子在吸湿、感光、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即可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水层厚度小于0.5mm较为适宜;荧光、紫外光或散射光处理均可促进萌发,光照强度以6000lx为宜;每天光照时间为10~12h,5d后厚垣孢子大量萌发;先连续黑暗水培3~4d,再间歇光照3d,也可大量萌发;体积分数为(50~200)×10-6的赤霉素对其萌发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供试的几种营养物质对其萌发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光照和黑暗条件对红盖鳞毛蕨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对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以及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对水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光照不是红盖鳞毛蕨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能显著促进其萌发;②在光照条件下,红盖鳞毛蕨成精子囊素可促进其孢子萌发和雄配子体发育;在黑暗条件下不能促进其孢子萌发;③红盖鳞毛蕨配子体各发育时期产生的成精子囊素对水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的光照强度对极品速生红丁、南韩白丁、宝石红丁3种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胚芽、胚根长度和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暗光条件下南韩白丁的发芽率为100%,宝石红丁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也相对较高,但是速生红丁则在半遮光条件下萌发状况较好.三个品种萝卜种子均适应于弱光条件,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品种选择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显著,不同品种的萝卜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利用和分配具有差异.生产实践中根据品种不同而度遮光是十分必要的,品种的合理选择和合适的光照条件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田间调查表明,田间稻曲病菌菌核形成量,其幅度每亩为0~318粒,每亩加权平均为18.69~36.75粒。自然条件下越冬后菌核到早稻孕穗时,其萌发率旱田、水田分别为60.6%和22.8%。室内高湿培养二年总萌发率高达98%其中第一年萌发率为77.2%第二年为20.8%。菌核形成子座必需有一定光照。高湿、25℃、光照条件最有利菌核萌发,形成子座和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度变化同光、暗条件和子座成熟度有关。子囊孢子易萌发直接在孢子两端形成小孢子。加水稻花器或0.5%葡萄糖液能显著地促使子囊孢子快速萌发并形成多个小孢子。该小孢子通过直接形成侵染钉或先形成芽管,附着孢然后侵染水稻。侵染主要集中在处于破口前期的水稻柱头的乳头上。  相似文献   

6.
在组培条件下探讨了培养基类型,蔗糖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和铅离子对金发藓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有利于孢子的两极萌发,而含有低浓度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则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在含有矿质离子的培养基中,光对孢子萌发没有影响。然而,在没有矿质离子的SM培养基中,光能显著地抑制孢子的萌发。在w=0.5%的蔗糖浓度和20~30℃的温度范围内,孢子萌发率较高。随着铅浓度的升高,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组培条件下金发藓孢子萌发所需的上述条件也符合其野外生长的环境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对金发藓孢子萌发起促进或抑制的环境因子,有助于在野外或组培条件下人为地培养金发藓。  相似文献   

7.
以青藏高原东缘43种石竹目植物种子为对象,在自然光照和遮阴两种实验处理下研究了光照对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实验处理下种子萌发能力与种子大小的关系.结果显示:整体上,全光照下的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显著高于遮阴下的,光照强度对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指数没有影响;科分类水平上,不同科内萌发参数对光照强度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离体条件下培养AM真菌孢子,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成分以及培养温度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优化AM真菌孢子的培养环境.结果表明:培养基pH6.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孢子的萌发.AM真菌在土壤中储存两个月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培养基中添加人工合成植物激素GR24对孢子萌发率有极显著影响,浓度450 pg/L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低浓度的精胺能够增加孢子菌丝的生长点个数,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含量过高时(>40 mg/L)抑制孢子的萌发.培养温度30℃较适合AM真菌孢子的萌发,低于或高于30℃孢子萌发率有所下降.本试验结果将为构建AM真菌-毛状根双重培养体系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砂仁叶枯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sp.)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6;麦芽糖和葡萄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蔗糖最易促进孢子萌发;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产生.无氮源和无碳源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光诱导植物类病变发生的机理,以水稻spl5突变体及野生型对照为材料,进行遮光和滤光处理,观察其类病变的发生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DAB染色法分析光照和遮光条件下叶片中H2O2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2种光合作用的主要光源(蓝光与红光)及紫外光能诱发spl5突变体产生类病变;在spl5突变体未出现类病斑的叶片中,其叶绿体发育异常、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 spl5突变体叶片经光照后大量积累H2O2,遮光后则无H2O2积累.推测spl5突变体在光照下叶绿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光能转化,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从而引发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砂仁叶斑病病原菌(Phyllosticta glycines Thum.)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菌丝生长的最适p H值为7;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值为6;病菌菌丝在含淀粉和硝酸钙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源是乳糖;菌丝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但紫外光能促进分生孢子的形成;无碳、氮源时,菌丝生长不良,长势差;RH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分别为55℃和60℃。  相似文献   

12.
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 Poir.)配子体的培养与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井栏边草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其孢子为淡褐色、三裂缝,赤道面观呈椭圆形,极面观呈钝三角形有瘤状纹饰,孢子培养7~9d开始萌发,孢子萌发为通常切线型,幼时丝状体阶段为3细胞长。培养80~100d后原叶体成熟,其精子器呈球形,颈卵器为高等蕨类植物典型类型。  相似文献   

13.
<正>作者在油桐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寄主范围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作了研究,认为:从其形态特征看,应属尖孢镰刀菌,从寄主范围看,未发现此菌为害其它寄主植物,尖孢镰刀菌的其它专化型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也很少为害油桐。作者建议将油桐枯萎病病原菌命名为尖孢镰刀菌油桐专化型(Fusurium oxysporum Sehl.f.Sp.aleuritidis f.Sp.nov)。 油桐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能在pH 3—12范围内的清水中正常萌芽。相对湿度低于80%孢子不能萌芽。孢子萌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病原菌生长对碳,氮,磷素无特殊要求,但氮素为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对美口菌属Calostoma的各个种的孢子采用光学显徽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属的孢子形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作了探讨。美口菌的孢子主要是球形、椭圆形、长方椭圆形,其孢子壁常饰以疣,刺,穴或网纹等。文中给出了所有类型的孢子线条图及扫描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5.
以剑叶金鸡菊种子为材料,分析不同光照强度(100%光强、30%光强、黑暗)和剑叶金鸡菊的凋落物及根茎浸提液3个浓度梯度(0.005、0.025、0.125g·m L-1)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剑叶金鸡菊种子无论在全光照还是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但是与全光照条件相比,30%光照和全黑暗培养条件下对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极显著影响。剑叶金鸡菊凋落物和根茎浸提液均极显著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在种群郁闭作用、凋落物分解物和根茎分泌物的自毒作用综合效应下,剑叶金鸡菊种群内种子萌发和实生苗的生长受到抑制,种内竞争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碱对细菌芽孢及萌发的影响及机制,进一步认识芽孢的抗性,为寻找更好的杀灭芽孢的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单细胞拉曼光谱采集经NaOH处理后的单个苏云金芽孢杆菌(Bt)芽孢的拉曼光谱,并应用微分干涉差显微镜成像术分析其萌发动态。【结果】1.0mol/L NaOH处理30min、45min和60min后,Bt芽孢的存活率分别为25.0%、3.6%和1.8%左右;芽孢吡啶二羧酸(DPA)和蛋白质的特征峰有微弱的降低,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特征峰(1 280/1 652cm~(–1))的位置和信号强度与对照没有明显的差异。在10mmol/L丙氨酸下,单个芽胞开始大量释放CaDPA的时间(Tlag)、快速释放CaDPA所需的时间(ΔT_(release))和芽胞皮层水解所需的时间(ΔT_(lys))分别是对照的3.5~5倍、12~13倍和1.5~2倍;在月桂胺触发下,T_(lag)值和ΔT_(release)值分别是对照的4倍和11倍左右。外源CaDPA无法触发处理30 min后的芽孢的萌发,而对照则萌发极快。【结论】NaOH处理没有破坏Bt芽孢的内膜,也没有引起成孢内CaDPA泄漏,但令与芽孢萌发相关的蛋白质受损,受损最严重的是皮层水解酶,对芽胞萌发产生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赤水金钗石斛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金钗石斛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性状及形态等研究表明,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无明显的影响.药效试验表明:10%苯醚甲环唑67μg/mL,64%恶霜灵1 607μg/mL对菌丝的抑菌率均为100%,90%乙磷铝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鬼伞属(Copri nus)真菌中的某些种,种与种之间的子实体形态相似,差别很小,不易鉴定。本文作者对其中的五个种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借助于囊状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能够明确地鉴别出这几个种。因此,对具有囊状体的真菌的囊状体和孢子的深入地研究,对分类工作显然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方法和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871菌株毒理及其防治茶丽纹象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白僵菌 871菌株对茶丽纹象甲的致病机理 ,幼虫是孢子萌发后直接侵染体壁、气门、节间膜等 ;成虫则是大量孢子通过吞食进入体内萌发侵染虫体 ,少量萌发孢子通过体壁、气门等侵染虫体 ,侵染发病后形成白色僵尸。它对茶丽纹象甲幼虫、成虫均有极强的致病力 ,室内试验处理罹病率达 90 %以上 ,其侵染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 ,即温度高 ,侵染速率快。用该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幼虫、蛹、成虫 ,面积 2 0 0 0 ha,防效达 6 8.2 % -96 .3% ,平均防效 8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