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 《世界科学》2001,(5):29-29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 ,世界上功能最强的地基天文望远镜曾一度是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马山的海尔望远镜的专利称号 ,但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相比 ,海尔望远镜还是相形见拙。海尔望远镜的 5米反射镜可以观测到数十亿光年之遥的天体 ,哈勃的口径虽然只有 2 4米 ,但却能观测到 1 4 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 5米反射镜只能看到暗至 2 3等的星星 ,相当于看到 3公里的烛光亮度 ;而哈勃却能观测到暗至 2 9等的暗弱天体 ,相当于看到50 0公里之外的烛光。更为重要的是 ,哈勃提供的图像比地面观测到的清晰 1 0倍以上。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 ,科技的进步使得新颖的地…  相似文献   

2.
凡天体都向外发射电磁波。波长从短到长依次为y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射电波(即无线电波)。天体的状态不同,发射不同的电磁波。在古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察星星。17世纪初发明可见光望远镜后,给宇宙探测带来了一次飞跃。肉眼只能看到约4500颗星星,小型望远镜则可看到200万颗,而现代望远镜能分辨几十亿个光点。20世纪30年代射电望远镜诞生后,开辟了探测宇宙的射电窗口,带来了又一次飞跃。航天技术则可把望远镜送入太空,避开地球大气层的影响,使可见光望远镜的观测范围扩大近400倍.分辨力提高1…  相似文献   

3.
多波段天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07,29(4):193-199
1608年望远镜问世,1609年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和天象,并很快做出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开创了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新纪元。随着技术进步和认识上的提高,从1940年代起的几十年中,相继诞生并发展了射电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和 射线天文学,从而实现了对天体辐射观测的全波段覆盖,诞生了多波段天文学,人类对宇宙和宇宙中各类天体、天象的物理本质的认知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天顶望远镜观测图像及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于2011年底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数字化天顶望远镜样机(DZT-1).与经典天体测量望远镜相比,DZT-1具有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和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可用于经典的天体测量观测和大地测量领域的垂线变化及垂线偏差观测,在天文学及地球科学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DZT-1的测量原理和方法与经典的照相天顶筒有某些类似,但又有较大区别.本文主要介绍DZT-1观测恒星位置图像及数据的处理原理、方法和过程,介绍利用观测资料实时归算出天文经纬度的应用软件,以及该应用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最后介绍了该仪器的试观测情况及试观测结果.试观测结果表明,该仪器的单次观测精度可达0.2″~0.3″,单组观测精度为0.07″~0.08″.所编写的数据处理软件满足DZT-1观测图像及数据处理的要求,为仪器的自动化及高精度测量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5.
伽利略用望远镜收集到大量天体观测数据.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发现模式,创造出关于运动和力学的理论,为现代科学铺平道路. 深智(DeepMind)公司利用人工智能(AI),给予了数学家们一台新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作天文望远镜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望远镜层出不穷。天文望远镜的不同,主要在于物镜的选择、副镜的安装配制等方面的不同。 物镜是望远镜对着天体的那块镜片,它可以是透镜,也可以是反射镜。物镜是天文望远镜光学部分的主件,它的作用是:①将遥远的天体在近处成像,便于观测研究;②大量收集天体发出的光。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也有两个作用:①放大天体所张的角距,以利于观察某些天体(如行星、月球、卫星、  相似文献   

7.
广角镜     
哈勃麦空互通使发涵担通天体多国科学家最近利用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个距地球260光年的天体,它比此前已知最远天体还远了将近1倍。目前,天文学界尚未能确定这一天体的性质。专家指出,这一发现对现有解释宇宙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参加“斯隆数字天空探索”计划的研究人员是根据红移规律推断这一天体距离的。红移是指从地球观测到的天体电磁波话线向红端,即向波长较长一端的推移现象。它由天体退行速度产生,天体越远,红移量越大。此前,天文学界观测到天体的最高红移值为668,相当于距地球约14cd光年。此次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  相似文献   

8.
类星体之谜     
类星体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类型天体。从发现时起,它就带有某种难以解释的神秘性。随着十多年来观测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人们对它的探索虽说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迄今它的本质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新奇的光谱为了了解类星体的神秘之处,首先看一下,类星体究竟“新”在哪里?人类认识天体,早年是凭借目力“仰观天文”,后来是借助望远镜拍摄星象,总之是通过光学观测去认识的。而类星体则  相似文献   

9.
河外射电源传统的天文观测借助于光学望远镜(包括人眼),接收天体发出的光波.但是,光波只是电磁波的极小的一部分,而天体除了发出光波外,往往还发出其他波段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X射线、r射线等.观测这些波段的辐射不能用光学望远镜,而需用其他的仪器.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射电望远镜就是用来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的仪器.射电望远镜的问世,发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现象,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深化了人们对天体本质的认识,成为天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晓泓 《科学》2009,61(6)
为了探究远方天体的物理性质,天文学家需要通过测光手段来推定天体在不同观测波段上的亮度,并进而求知其光度.为此.他们在严格定义下引入了各类星等,建立了不同的星等系统,广泛用于天体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现代物理学的传说:有两位科学家在同一所大学工作,但是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其中的一位研究的是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巨型天体;而另一位则被他面前的微型物质弄得神魂颠倒.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其中的一人建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望远镜,另一个人则建造了世界上最好的显微镜.而当他们把自己的仪器对准越来越远或者越来越小的客体时,他们开始观测到人们未曾见过甚至从未想过的结构和行为……他们感到激动不已,但同时也有一种失望的感觉,因为他们的发现跟现存理论并不相符.  相似文献   

12.
探索天体演化洞察宇宙奥秘──望远镜发展简史FredericCkaffee著朱雄摘译从1609年伽利略第一次把他的简陋的5厘米望远镜转向天空的那一时刻起,我们对宇宙以及我们本身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认识不可逆转地发生了改变。任何人,当他愿意考虑伽利略对月球...  相似文献   

13.
陈建生 《科学通报》1982,27(17):1057-1057
一、引言 在系统地进行南天射电源的光学证认工作中,Savage,Bolton和Wright于1977年发现了射电源PKS1448—232和—个具有紫外色超的16(?)4恒星状的天体的位置相符合,并给出它的光学证认图。他们利用英-澳3(?)9反光望远镜对这个天体进行了低色散光谱的观测,证实了它是一个发射线红移为Z_(cm)=2.22的类星体,并发现这个类星体的光谱存在有丰富的吸收线,其中大部分的吸收线分布在波长小于L_α的区域。因此,PKS1448-232被列入英-澳望远镜的《类星体吸收线光谱研究》的观测对象之一。该类星体的精确坐标是:  相似文献   

14.
人类自能够双腿直立行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仰望星空,并开始思考斗转星移的奥秘.然而只有当望远镜出现后,我们才对星空有了科学的认识. 在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如叶凯士望远镜、胡克望远镜、海尔望远镜和凯克望远镜等望远镜的观测成果,彻底颠覆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在望远镜的制作者中,涌现了如伽利略、牛顿、威廉·赫歇尔、海耳等永载史册的光辉人物.而从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出发,也衍生出了折射式、反射式和卡塞格林式等望远镜.从观测波段来说,望远镜已经摆脱了光学的单一波段.有的大型望远镜需要搭载火箭,飞到太空中去工作,依然在役的哈勃望远镜就是太空望远镜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5.
<正>人世间是否有幽灵?没人知道答案。但是,在宇宙中却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宇宙幽灵"的奇特气态天体。1999年7月23日,钱德拉太空望远镜成功升空,作为人类的"眼睛"观测着宇宙空间。作为一类特殊天体,黑洞一直是钱德拉太空望远镜的重要观测目标,但在一个遥远且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科学家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天文奇景"——"宇宙幽灵"。  相似文献   

16.
"我想看得更远!"这不仅是天文学家的愿望,也是许多好奇心十足的普通人的期待。自400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宇宙以来,人们一直在利用更大的望远镜观察更远的宇宙,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用大型天文望远镜看到离地球131亿光年的遥远的天体。光速是有限的,观察遥远的宇宙其实就是观察宇宙的过去。现在能观测到的最古老的天体,是宇宙大爆炸后数亿年形成的。大爆炸后3亿年,  相似文献   

17.
王家骥 《自然杂志》2014,36(2):105-115
中国的一些科学家提出,在若干年内发射一颗专门的天体测量卫星,以0.5 μas的定位精度,用天体测量方法,对距离约64光年范围内的约200颗类太阳恒星周围的类地行星进行搜索,获得一个在上述距离之内可能具有宜居条件的行星的完备样本;然后就用地面的大望远镜或者其他合适的太空望远镜,对这一样本中的恒星进行高精密度的测光观测,从中找出具有凌星现象的候选者;对这些候选者进行高分辨率分光观测,确定相应行星有无大气层以及其大气的化学成分,尤其是光谱中有无带有生命活动痕迹的气体的特征,并最终确定在这颗行星上是不是真正有生物生存。如果最终能够找到一颗这样的行星,那无疑将是科学上的一项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哈勃空间望远镜"入主"星空后,不断给人类带来价值连城的宇宙信息,使天文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进展。它再次充分表明,天文卫星对天文学乃至人类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星星不仅能点灯天文卫星是对宇宙天体和其它空间物质进行观测研究的人造地球卫星。传统的天文观测均是在地  相似文献   

19.
对昂贵的科技设备而言,火山顶绝对不是一个适宜的安置地,然而在美国夏威夷州冒纳凯阿火山顶上却分布着十几台望远镜。它们始终如一地对着天空,探索解开宇宙奥秘的办法,寻找天体中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在神秘的宇宙间有着许多人类未知的奥秘,而目前天文学家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是宇宙中深不可测的东西。他们对宇宙知之并不能算少,但有些物质他们怎么也找不到。天文学家认为,他们知道太空中有不少物质,但是用任何一种仪器设备都发现不了它们。去年春天,天体物理学家们认为,他们所相信存在而又发现不了的东西,可能是一些宇宙间的“失踪物质”,这些物质是构成万物的物质,而且能以好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