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青岛市科学技术工作紧紧围绕区域创新体系,结合本市的科研优势和产业特色,在科技成果鉴定、奖励、评估和技术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 《科技潮》2006,(6):12-12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现行科技工作体系看,科技奖励制度对激发科技人员创造热情、激励全社会科技创新、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是2002年市政府发布《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后设立的,奖励北京地区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奖励分一、二、三3个等级,每年奖励总数不超过300项。  相似文献   

3.
5月28日,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技奖励工作会议召开;6月26日,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启动。高校科技奖励在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都设立了哪些奖项来鼓励在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组织?高等学校在国家的自主创新中充当了何种角色?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记者专门采访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静。  相似文献   

4.
《汕头科技》2009,(3):63-63
科学技术奖励是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研究、开发、转化科技成果的有力措施。2000年至2009年,我市共评定汕头市科学技术奖497项,其中,一等奖133项,二等奖166项,三等奖198项,对一批技术领先、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优秀科技成果及其主要完成人实施奖励。通过开展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对于提高全市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林学会于2005年11月10-12日在首届林业学术大会上颁发了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梁希科普奖,对在林业科学研究及科学普及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予以表彰与奖励。  相似文献   

6.
陈泰 《华东科技》2010,(2):57-57
<正>1月11日,从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传出喜讯,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谷超豪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安徽省的12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一项科技成果首次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二等奖,实现了安徽省在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12—14日,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全国巡展在我校举行。科技界的科技奖励制度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政策和制度。1949年以来,国家授予了袁隆平等10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了重大科技成果14129项,有7万多科技工作者受到了奖励。本次巡展展出的主要是2006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这些项目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本报讯(记者陈静莹)为做好我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市科技局制定关于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鼓励自主创新,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推动加速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按照实施细则,市科学技术奖授予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9.
《天津科技》2012,(2):4-4
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2年2月24日上午在天津礼堂隆重举行。会上宣读了《关于颁布201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的决定》。2011年度,全市共有16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39项科技成果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市领导同志为获奖代表颁发获奖证书。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获得者、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发言。  相似文献   

10.
正回顾每年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优秀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工作者都为我们带来许多惊喜,今年也不例外。近期,中国上海网站公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经评审专家初评、复评、终评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81项(人)。  相似文献   

11.
陈苑 《今日科技》2022,(1):16-17
潮起钱塘岸,扬帆创新潮.2021年,浙江省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指引,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改革、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科学技术奖励等工作,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浙江样本",多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以优异等次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验收.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是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人才济济,现有各类科技人员50余万人,每年涌现科技成果1600余项,年创产值17亿元.市政府于1984年设立振兴奖,1992年改为“科技振兴奖”.“科技振兴奖”是沈阳市人民政府为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高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所设立的最高科技荣誉奖励.主要奖励在振兴我市经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含驻沈的中央和省属单位,“三资”企业及私营企业,外籍专家、学者).按《沈阳市科技振兴奖实施办法》,科技振兴奖每年奖励一次.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社会科技奖励)是指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奖励为促进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的科学技术奖。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现就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科技奖励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天津科技》2010,37(1):11-11
<正>在2010年1月11日上午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本市11项科技成果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涉及新材料、干细胞技术、商品检验技术、农业机械等多个领域,本市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玉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新增工人农民技术创新奖,成为本市第一个此奖获奖人。这11项获奖成果突出体现了近年来本市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2009,(2):40-40
近日,密云县科委组织召开密云县2008年度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对2008年度密云县优秀科技成果及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密云全县共有18个科技项目、85人分别获得2008年度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涉及农业、工业、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等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展示了科技工作在密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杭州科技》2014,(1):17-19
2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7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8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14年1月召开的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盘点了我国最前沿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程开甲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10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成果"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的研究"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3年的空缺。  相似文献   

17.
《天津科技》2003,30(6):5-6
天津市2000年在全国省市中率先颁布了《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自实施新的科技奖励办法3年来,天津市共表彰奖励科技重大成就奖获得者2人,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得者3人,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8项、二等奖179项和三等奖537项。累积表彰了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4000多名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18.
深化科技奖励措施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李安云大同市深化科技奖励措施.在继续评选科技进步奖和农业技术集团承包奖的同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推广项目的主要完成者实行重奖。去年六月份.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科技重奖大会...  相似文献   

19.
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环节,对促进经济与科技的协调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市恢复和健全了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一套较完整的科学技术成果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做到科学成果的鉴定、申报、评审和奖励等管理全过程有章可循;在实现科技成果管理手段现代化和提高管理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一、规范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标准和程序1、把根汗审标准。我市的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评审、奖励一次。为使科技奖励工作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  相似文献   

20.
做好军队科技奖励工作对我军装备建设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通过科技成果的申报和评审,对于实现技术创新、提高军队战斗力、取得军事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奖励,必将推动装备建设科学发展.该文从明确科技奖励的地位作用、加强科技奖励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完善科技奖励制度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做好军队科技奖励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