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7,(8):6-6
天文学家最近宣布,最新的雷达成像显示,在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的北极附近,存在着由液态碳氢化合物构成的多个“大海”。图为其中最大的一个大海,其面积至少为10万平方千米,占泰坦表面积的出例比黑海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还大。  相似文献   

2.
胡中为 《自然杂志》2006,28(1):22-27
土星有美丽环系和50颗卫星环绕,特别是土卫六有浓厚大气和类似于地球早期生命存在的环境。1997年发射的卡西尼惠更斯飞船,经7年的长途旅程,于去年进入环绕土星的运行,探测神秘的土星及其卫星系统,尤其是土卫六。从飞船投放的惠更斯探测器于2005年1月14日成功地降落到土卫六表面,而卡西尼轨道器将环绕土星进行4年探测。飞船已发送回来的新颖图像和资料令科学家和公众惊喜,新发现纷至沓来。这次太空探测壮举成为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谢懿 《世界科学》2011,(6):39-40
卡西尼土星探测器正在揭示出土星光环的微小细节,它们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最初形成时的太阳系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5.
价值连城的美国大型空间探测器"卡西尼"(Cassini),在经过长达7年、航行了几十亿千米的星际历程之后,终于在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冥王星这个冰质矮行星存在着第四颗卫星围绕其轨道。这颗暂称为P4的微小新卫星是啥勃望远镜在搜索矮行星环时发现的。它的直径约为8到21英里(13到34公里)。比较而言,冥卫一是冥王星最大的卫星,  相似文献   

7.
北斗星导航系统已进入了卫星发射布网的高峰期。按计划,到2020年,北斗将与美国GPS一样,成为一个向全球提供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第三次外层空间会议于1999年7月19~30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讨论了外层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外层空间污染防治问题。 随着地球环境污染的加重,地球外层空间环境也在恶化。由大量废弃的人造天体所形成的“太空垃圾”不仅直接危及宇宙航行的安全,也影响到地球环境。 外层空间污染源主要是废弃的人造天体。它包括所有人工研制并用运载火箭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宇宙空间站、行星探查器、在轨道上运行的末级火箭以及各种飞行器的碎块碎片。  相似文献   

9.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1,(8):45-47,41
在中国,两弹一星一直是表征民族意志和国家科技工程实力的代名词,与此相关的航天能力也是这十几年来最拿得出手的中国名片,而载人航天和导航技术则被认为是这张中国名片的两大亮点。借启明星采访之机,我有幸和2010年启明星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大多数天文学家正寻找着可供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的同时,却有人对那些"自杀未遂"的恒星痴迷。美国天文学家亚历山大·沃尔兹冈最近有点闷闷不乐,但其中又夹杂着兴奋。他的郁闷不无道理:他发现了第一批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简称系外行星),却几乎未得到认可。他的后续研究缓慢而又费劲,多次走进死胡同。但这些问题看来一点都没有困扰他,真正让他陷入矛盾情绪的,其实是这些行星本身。在已知的行星当中,地球的运气真不错:它环绕一颗稳定的恒星——太阳,太阳给它提供的热量又刚  相似文献   

11.
北辰 《科学24小时》2012,(11):18-21
战争与和平1930年1月的一天,在洛韦尔天文台里,汤博正在验看一些图片,通过比较,他发现了一个移动的亮点,那就是冥王星。当时人们认为冥王星的质量很大,它自然也就迅速地坐上了"第九大行星"的宝座,并且一坐就是六十多年。然而,这种情况到了1992年就发生了改变,因为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柯伊伯带天体。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的天体,就跟太阳系的小行星一样,它们都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但没有自己独  相似文献   

12.
邓兴旺 《自然杂志》2018,40(6):391-399
地球上的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目前的动物和植物。通常,动物可利用眼睛感知光线,然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传送到大脑来解释所看见的东西。此外,动物还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需求自主移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方式与动物存在显著差别,它们没有眼睛和大脑,终生固着在一个地方生活而不能自主移动。然而,植物拥有自己的优势。它们生命力旺盛,繁殖力超强,可拥有动物难以企及、高达几千甚至几万年的超长寿命。除了使地球丰富多彩以外,植物还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植物虽然不会动,却也能洞悉世间万象变化,并且不同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更神奇的是,植物虽然没有眼睛,但也能看见光,甚至能看见我们人类眼睛看不到的光,并对不同的光照周期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9日晚8时1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位于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进行航天发射。26min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14km,远地点高度为49887km,轨道倾角为24.2°的太空。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种珍稀海洋生物,科学家深入北极冰海,探索它们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即使是在盛夏8月,位于加拿大极地的巴芬岛依然是严寒之地。当加拿大渔业及海洋部的专家杰克·奥尔乘坐的小型飞机在巴芬岛降落时,这里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偏僻荒凉,人迹罕见。这里的地貌环境大多由一堆堆的岩石,以及小片小片的低矮灌木丛构成。巴芬岛是加拿大第一大岛,世界第五大岛,是加拿大北极群岛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25日21时09分",神七"飞船在全世界目光的关注下,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在距地343千米的轨道上,在飞船每秒7千米速度的运动中,克服真空杀手、宇宙射线等阻碍,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这是航天员翟志刚的一小步,却是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6.
谢懿 《世界科学》2010,(7):23-25
在恒星物理学中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年轻的恒星会发出明亮的X射线,但是没有人知道原因。在把人造卫星送上天捕捉天体X射线辐射的数十年之后,尽管天文学家们知道恒星形成和X射线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然而,它们是如何以及为什么"走"到一起的?X射线又能告诉我们有关恒星形成的一些什么信息?这些问题的答案仍然未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