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杉木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杉木针叶上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潜伏侵染研究结果表明:(1)杉木不同冠位、不同枝段和不同叶片部位的潜伏侵染率不同;(2)当年针叶5月中旬开始受侵,8月末达侵染高峰,当半个月平均气温低于10℃时不发生侵染,(3)针叶潜伏侵染率随杉木林地位级升高而增加,发病程度随地位级升高而降低,(4)病害症状于4~6月表现在先年枝梢的顶端,病害程度同针叶潜伏侵染率无关;(5)针叶中还原糖含量高似乎是影响病菌打破潜伏侵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梨锈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芳 《甘肃科技》2009,25(10):145-146
论述了梨锈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以及根据其发病规律应采取的以预防为主,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包括砍除梨园周围的柏树,消灭病菌的转主寄主,杜绝病菌的侵染源,适期喷药保护,保护新梢和叶片的正常生长,改善梨的品质,提高梨的产量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不同线虫在黑松体内的扩展速度与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用强、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和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2年生黑松苗.观察结果表明:强致病力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扩散速度较快,4 d针叶开始发黄,7d松苗新梢开始萎蔫下垂,10 d松苗萎蔫,线虫在松苗体内大量繁殖,超过接种时的线虫数;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扩散速度较慢,7 d针叶出现发黄的迹象,15 d新梢开始蒌蔫,25 d松苗整株萎蔫,线虫数量开始增加,超过接种时的线虫数;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后7 d仅在树梢分离到少量线虫,梢部部分针叶发黄,之后线虫基本未繁殖,25 d松苗体内已分离不到线虫,梢部针叶症状未加剧,松苗生长与对照类似.因此,黑松感染线虫后,是否发病与线虫能否在松苗体内存活有关,发病速度快慢与线虫在松苗体内扩散速度及能否大量繁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水分和热胁迫对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为对象,研究了在水分和热胁迫下,苗木生长期间针叶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杉木针叶果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杉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却有显影响。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杉苗针叶的蔗糖含量也有显影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1.80%,蔗糖含量提高幅度达318.86%。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6.54%,蔗糖含量提高幅度为169.83%;(2)水分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显,而热胁迫则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影响显。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水分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45.92%,果糖含量提高了34.01%,蔗糖含量提高了138.32%。热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36.07%,果糖含量提高了28.01%,蔗糖含量提高了22.82%;(3)水分和热胁迫尽管对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有较显影响,但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才呈现出上升趋势;(4)水分和热胁迫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影响。其中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89.46%,果糖含量提高了90.32%,蔗糖含量提高了71.68%。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21.18%,果糖含量提高了45.97%,蔗糖含量提高了107.67%。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蔗糖含量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厌气技术诱发软腐病,测定了大白菜幼苗茎组织的5种生理生化反应和病菌在组织内的数量及果胶裂解酶(PGTL)作用的变化。组织电解质渗漏(EL)最早发生,同时伴有还原糖(RS)、特别是总可溶性糖(TSS)和游离氨基酸(FAA)含量的下降。10小时后,组织内病菌数量明显增高;20小时后,病菌PGTL作用加强,酶解活性平稳提高,并在80-96小时后达到高峰。随病害诱发的持续,EL及RS、TSS、FAA含量的下降持续发生。在上述反应的同时,寄主细胞壁蛋白质(CWP)含量最迟在24小时后增高。CWP在体外测定中对病菌PGTL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组织二元酚含量随诱病过程而呈阶段性升降变化。以上反应在抗感不同的品种间有明显差别:感病品种在发病前RS、TSS、FAA含量高;CWP、二元酚含量低,发病后RS、TSS、FAA含量下降快,CWP含量或下降或提高的时间推迟,二元酚含量升降幅度小;病菌数量增加快,PGTL活性高;而抗病品种的反应大致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6.
杉木炭疽病的研究——Ⅰ.症状和病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杉木炭疽病在我国南方各省丘陵地区普遍发生。病害主要在春季为害幼树的先年秋梢,使梢头针叶枯死或梢头枯死。感病较轻的或在较老枝条上,只引起针叶先端枯死。从感病针叶和嫩茎上经常分离到一种毛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炭疽菌,经室内和林间接种试验和再分离,证明它是杉木炭疽病的病原物。在因炭疽病而枯死的针叶上,常常出现一种多毛孢菌(Pestalotia)的子实体,试验证明它们多半是次生的或腐生的真菌。因不正常的生理原因引起的黄化针叶更容易感病。 关于杉木的病害,以前很少报道。近十多年来,我国南方各省大力营造杉木用材林,在低山丘陵地区也建立了许多以杉木林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在这些杉木幼林中,普遍出现针叶及梢头黄化、枯死的现象,对幼树的生长造成极大影响。从1974年起,我们在江西对这个问题开始进行研究。当时因为对这种病害缺乏认识,总的称它为杉木叶枯病。经过两年的探索以后,弄清了杉木叶枯病实际上包括3种主要的病害,即杉木生理性黄化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和杉木炭疽病。前两种病害的情况已有报道。本文将叙述我们对杉木炭疽病的研究结果。试验工作主要是在江西省进贤县北岭林场进行的,同时也到江西北部地区10余个县市的近20个场圃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披针叶黄华中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从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 R.Brown)的种子中分离得到一种液体生物碱,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鹰爪豆碱。生测结果表明,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灰葡萄孢菌(Botryis cinerea)和松枯消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其EC50分别为26和22μg/mL。75%百菌清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58(杉木猝倒病菌)、19(龙竹霉变孢菌)、0.8(松枯梢病菌)、4(灰葡萄孢菌)μg/mL。鹰爪豆碱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生测结果表明,其抑制作用较上述孢子弱。  相似文献   

8.
松针褐斑病菌的产毒培养和毒素粗提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松针褐斑病菌在PD和M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能产生毒素。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加入敏感寄主火炬松的针叶浸汁对毒素的产生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甲醇、甲醇、正丁醇、氯仿甲醇(氯仿:甲醇=2:3)混合溶剂等均能把毒素物质充分提取出来,苯、氯仿、乙酸乙酯等极性小的溶剂不能充分提取毒素。通过生测和高效液相(HPLC)比较分析表明,采用MS培养液培养病菌,以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提取毒素,将有利于毒素的产生和毒素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竹丛枝病的研究——Ⅲ.病菌的侵染特点和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丛枝病菌(Balansia talce)在病枝内越冬后,翌春在病枝新梢上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带病竹母造林经连续多年观察,病、健株鞭系剖析调查、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发病新梢,以及剪除病枝连续多年观察结果,认为该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彻底剪除病枝(株)即不再复发;粉锈宁对症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四环素等抗生素对症状无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林木养分的季节变化及养分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于1988年在枫树山林场浮东分场林龄和立地条件不同的杉木人工林中采集针叶样品分析 N、P、K、Ca、Mg和S浓度以探寻杉木人工林的营养特性、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及不同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幼、壮、中龄林不同生育期养分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针叶N、P、K、Mg和S浓度均为生长初期最低或较低,幼林针叶全氮及幼、壮、中龄林针叶全磷、全钾和全硫均在第一个生长高峰期(6月中旬)达到最大值,壮、中龄杉木针叶全氮及幼、壮、中龄杉木针叶全镁则在第二个生长高峰期(9月中旬)达到最大值。速生期杉木针叶全钙较低,尤其是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初期和末期较高或最高。杉木植株氮、磷代谢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氮、硫代谢相互促进。钾、钙、镁营养之间存在显著的颉颃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荔枝秋梢的营养状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通过了解荔枝秋梢叶片中N、P、K大量元素的水平高低 ,动态变化与种植地点、品种、季节变化的关系 ,提出合理施用N、P、K的配比及依据 .1 材料与方法从 1 990年开始 ,在广东省内东莞大岭山 (山地赤壤 )、广州钟落潭 (水田红砂壤 )、从化街口(坡地红壤 ) 3个点 ,每个点各选用 1 0株生长相对一致的 1 5- 2 5年生淮枝和糯米糍荔枝做试材 .在选用的同树龄、同品种树上进行秋梢叶片观察和取样测试 ,以平均分配方位法于每树冠取 50片叶 ,每点 1 0株共取 50 0片叶混合粉碎后测定其N(蒸溜滴定法 )、P(钒钼黄比色法 )、K(四苯硼钠重量…  相似文献   

12.
松针过氧化物酶及其对松针褐斑病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用扫描电镜观察松针褐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揭示湿地松人工林针叶功能性状间的关系,探讨针叶功能性状对磷添加的响应及对环境养分的适应策略。方法 以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磷元素梯度(P1为25 kg/hm2, P2为50 kg/hm2, P3为100 kg/hm2)和不施磷为对照(CK)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叶长、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9个形态指标与针叶全氮、全磷和有机碳等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叶形态指标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①各处理下湿地松针叶各功能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62%~19.77%,其中叶鞘长和比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大,均高于19%,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仅为6.61%。②与CK相比,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除针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外(P<0.05),针叶叶面积、比叶面积及养分含量等指标均上升。③湿地松针叶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与全钾和全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达0.597以上,而针叶干物质含量与全磷、全钾和有机碳含量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0.639和-0.530。结论①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均属较弱变异,在特定环境中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具有较强的内稳性;②磷添加可以影响湿地松针叶的形态特征和养分储量,高浓度磷添加(P3)的效果最明显。③湿地松针叶形态建成与其养分含量相关,养分含量高促进针叶生长代谢、叶面积增加,同时加快干物质含量向其他器官转运,使针叶干物质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南方红豆杉人工林针叶C、N、P生态化学计量和养分重吸收特征,揭示南方红豆杉的养分限制格局和养分高效利用策略,为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高质量种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9年生南方红豆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针叶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分析针叶的生态化学计量、养分重吸收率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南方红豆杉针叶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79.67、22.52和2.21 g/kg,碳氮质量比(C:N)、碳磷质量比(C:P)、氮磷质量比(N:P)分别为21.74、226.25和10.55;N与P、C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与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生长季中,南方红豆杉针叶C含量最稳定,变异系数为3.90%,P含量的变异系数(22.43%)大于N(15.34%)。研究区南方红豆杉在生长季(6—11月)针叶C与N含量均表现为先平缓上升后显著下降趋势,8月达到高峰并持续到9月,C含量10月最低,N含量11月最低;P含量则表现为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的趋势,在9月达到峰值,且显著大于其他各月份;针叶中C:N和N:P的变化比C:P更稳定,且P含量决定了C:P和N:P的动态变化。南方红豆杉针叶N重吸收率和P重吸收率分别为19.33%和22.16%,且P重吸收率与衰老叶P含量、C:P呈显著负相关,与N: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研究区内,9年生南方红豆杉人工林针叶具备较好的C储存能力和养分资源竞争力,N、P重吸收率较低,养分在针叶中的驻留时间较长,生长未受到N、P限制。  相似文献   

15.
配方施肥对薄壳山核桃苗期养分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N)、磷(P)、钾(K)不同配方施肥对薄壳山核桃苗期养分含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薄壳山核桃苗期的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薄壳山核桃品种‘绍兴’2年生实生苗为砧木,优良品种‘马罕’(‘Mahan’)为接穗,嫁接生长1 a后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根据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3因子(N、P、K) 3水平(水平1为4 g/株N、2 g/株P、1 g/株K,水平2为6 g/株N、3 g/株P、3 g/株K,水平3为8 g/株N、4 g/株P、5 g/株K)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薄壳山核桃幼苗全株及不同组织(根、茎和叶)养分含量(全N、全P和全K)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相关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配方施肥显著提高了薄壳山核桃全株及幼苗根、茎、叶的全N、全P和全K含量,且全N和全P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均表现为叶>根>茎,全K含量表现为根>茎>叶;配方施肥后的叶绿素a、b含量均在7月中旬达到最大;配方施肥对幼苗光合相关指标的影响除Tr外均显著,且表现为N>K>P的处理效应。【结论】配方施肥能够显著提高薄壳山核桃全株及不同组织养分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能力,试验筛选出的最佳配方施肥为T4处理组,即每株施N、P、K肥分别为6、2、5 g。  相似文献   

16.
测定和分析高峰林场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速丰林幼林的土壤和厚荚相思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并与相关树种叶子营养元素含量比较,探讨厚荚相思在赤红壤山地营林中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高峰林场界牌分场内用于种植厚荚相思树的赤红壤土壤中有效N、P、K含量极低;厚荚相思叶片中N、P、K营养元素含量低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木荷(Schima superba)3个相关树种;P、K、Ca营养元素在冬季至春季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减少.因此,在营养元素缺乏的赤红壤林地,对厚荚相思速丰林的配方施肥过程除了应对N给予重视外,更应适当增加P、K和Ca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森林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研究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可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限制作用以及稳定机制。【方法】通过对三峡库区库首森林生态系统的7个站点进行典型取样,研究了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30种植物的107个样品叶片中碳(C)、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三峡库区库首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叶片中有机碳(OC)、全氮(TN)和全磷(TP)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52.0~506.3、8.3~48.6和0.5~2.5 mg/g,平均值为450.2、18.6和1.2 mg/g; 叶片C/N、C/P和N/P的变化范围为7.6~56.5、158.8~799.3和7.3~40.2,平均值为28.6、450.4和16.9。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养分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乔木叶片的有机碳含量要明显高于灌木和草本,而草本植物的叶片全氮和全磷的含量要明显高于乔木和灌木; 落叶乔木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及N/P的值要明显高于常绿乔木,但有机碳含量及C/N和C/P的值则相反。不同生活型植物有机碳与全氮(磷)含量的相互关系也存在差异,草本植物叶片有机碳与全氮(磷)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乔木叶片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全磷含量不相关,灌木叶片有机碳与全氮(磷)含量不相关; 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全氮和全磷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三峡库区库首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叶片有机碳含量处于中等水平,而全氮和全磷含量相对较低,磷缺乏是限制该区植被生产力的关键元素。  相似文献   

18.
草酸诱导甜瓜对南瓜花叶病毒的系统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草酸涂抹甜瓜叶片后,显提高了甜瓜对南瓜花叶病毒(SqMV)的系统抗性。最后处理的草酸浓度为30mmol·L^-1。挑战接种试验证明,草酸处理植株的感病症状显轻于对照植株,病毒的相对质量尝试仅为对照值株的4%,草酸处理植株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对照植株的6倍,且诱导出3种新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木质素相对质量浓度亦提高了82.9%。结果表明,草酸对提高甜瓜过氧化酶活性和木质素相对质量浓度与诱导甜瓜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