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宫廷燕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在隋唐时期达到空前的辉煌。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其形式之复杂,其涉及到的地域风格之多样,是从古至今不可多见的。追溯其产生的源头,观察其后世之演变,能够直接地我们研究传统音乐的流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汉唐时期宫廷音乐吸收胡乐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唐时期宫廷音乐吸收胡乐的过程分三个阶段:1.汉魏时期,胡乐促进了鼓吹乐和散乐的发展,未登大雅之堂;2.北朝的宫廷音乐,是胡乐与汉乐并存和融合的阶段;3.隋唐时期,胡乐的地位空前提高,在宫廷音乐中占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3.
隋唐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透过隋唐的绘画艺术可以直观地捕捉到这段时期绘画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宏观地分析了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分别从隋唐绘画艺术之根——和、隋唐绘画艺术之气质——风骨、隋唐绘画艺术之诗意——意境、隋唐绘画艺术之外显——趣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隋唐绘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任德昕 《科技资讯》2010,(7):245-245,247
中国历史上的散乐与百戏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乐种,近期一些学者提出质疑,本文对上两种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并运用史料、考古、图像等多种手段,从出现时间,音乐地域差别、演出方式,涵盖内容等多方面进行考证,得出自己的意见:"百戏"是后汉以来由西域传入的,与散乐在性格上相似,但在内容与音乐上却不尽相同,到隋唐时期被逐渐同化了的两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与隋唐时期相比,北宋时期洛阳周边所辖之乡数量大大减少.《太平寰宇记》记载洛阳有七乡之数,但不言七乡具体名称.根据出土墓志及传世文献的记载,可以考证出北宋时期洛阳所辖的乡数、乡名及方位,以补史载之阙.  相似文献   

6.
"坐、立二部伎"是唐代文化的产物,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坐、立部伎"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或一种音乐制度大约产生于隋代,完备于唐玄宗时期.唐代"坐、立部伎"属于"燕乐"乐种,到唐德宗时期,"坐、立部伎"走向衰退."坐、立部伎"与多部乐之间是并列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是逐步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很可能按乐种分布和按坐、立分布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7.
梁武帝是南朝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贡献表现在正乐、创造清商曲、创作佛曲音乐、发明四通十二笛及"八十四调"理论。梁武帝早年深受传统儒、道思想影响,晚年潜入佛门,其音乐创作及音乐思想受其行为观念影响,尤其在正乐及佛曲创作中,他将佛乐融入传统雅乐、燕乐中,为我国雅乐俗化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钢琴演奏是以发出音乐表现需要的声音为目的,声音的质量是决定演奏水平好坏的重要标准.在对待音乐的美感和音色的问题上,不同时期、不同的乐派和不同作曲家作品的演奏要求是不一样的.钢琴的声音是奇妙的,但这奇妙的声音无不来自我们更加奇妙的身体和对这奇妙身体的有效控制.放松是弹好钢琴的前提,良好的手型和正确的姿势对发音起着直接的作用.为了表现乐曲的某种风格和音色,需要适当地调整手型和手指触键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隋唐楷书兼南北文化于一体,融南北书风为一炉;欧、虞、褚、薛,群龙戏海,各领风骚,中唐颜真卿,独立鳌头,开宗立派,晚唐柳公权以“柳骨”再度辉煌。凡此三变,形成了隋唐时期楷书震古烁今的繁荣之势。  相似文献   

10.
禅宗,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它源于由西域东传而来的印度佛教,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于隋唐之际脱胎成形,它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演变与完成。禅宗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使它成为唐宋以降,影响十分广泛的佛教宗派。 一 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宗派林立,凡能开宗立教,都各有其特点。然而无论天台宗、净土宗、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密宗,抑或禅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佛教的中国化。禅宗在中唐以后形成和流传决非偶然,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隋唐时期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1.
藏籍中的“rDza-rgyal”与汉籍中的“弱水国”是一物异名,曾因繁衍生息在朵康地区的澜沧江流域而被称为“咋杰国”或“弱水国”,与《格萨尔》中的“岭国”,以及隋唐时期的“东女国”具有异常密切的血缘关系,且与中原隋唐王朝保持友好关系;通过对“咋杰国”(弱水国)的研究,可窥见一些值得学术界关注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隋唐五代文学中的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隋唐五代诗不仅发展了各种流派,还形成了多样化的体制。本文就其体制的发展衍变及创新作以简要分析,为研究隋唐五代诗歌理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词源研究成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唐代《慧琳音义》中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整理对词源学史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量文献报道西安钟楼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600多年。考察钟楼源于唐代。早在唐初,太极宫和大明宫已有钟楼。从名称、功能、作用,所悬之钟和钟楼的形制来看,唐代崇仁坊景龙观钟楼与金元明清的迎祥观钟楼及明清至今的钟楼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因而西安钟楼已有1300年历史,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钟楼,也是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钟楼。  相似文献   

15.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历东晋南北朝的民族迁徙和融合,广西地区的民族和文化有了较大发展。隋唐统一全国后,加强了广西各民族与中原的关系,唐文化直接传播到了广西地区,推动了民族的融合与经济的发展;边疆各族人民为丰富盛唐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次高峰。管理思想随着经济的崛起和政治的成熟化而得到空前发展,并不断制度化。主要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桑弘羊、曹操、诸葛亮、贾思勰、隋文帝、唐太宗和武则天等。  相似文献   

17.
收继婚是一种比较奇异的婚俗,因其与封建礼教相违背,被视为乱伦而遭历代王朝所禁,但在隋唐民族融合文化开放的大背景下,收继婚现象也普遍存在于汉文化繁荣的中原地区。简述了对收继婚的研究现状,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隋唐时期边疆地区以及中原地区的收继婚状况,从少数民族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确保宗种财产延续以及隋唐时期文化回流三方面浅析了收继婚在隋唐时期继续延续进而发展到中原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团结在隋唐时期进入了第二个周期的大整合。唐文化高峰的构建是第二次大整合的结晶。唐代在新的民族格局中开始了新的民族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西周之后,从楚人进入湖南开始,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湖南的汉民族也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秦汉至南北朝是湖南人雏形的形成时期;隋唐至两宋:湖南人雏形的发育时期;元明至清:湖南人形成的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