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概述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危险范围预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西沟尾矿泥石流的孕灾环境地质背景,基于泥石流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评价,得出基于泥石流模型实验建立的预测模型适合于尾矿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构建了灰色系统灾变预测模型,并对近期泥石流灾害的灾变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为尾矿泥石流灾害评价及防治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某电站库区泥石流发育情况,对泥石流的数目及密度进行了统计,并对几条典型的泥石流,如,朱倭希沟泥石流、安古溪沟泥石流、博兹沟泥石流、杜西沟泥石流的发育形态、特点、类型及危害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泥石流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及对周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风险评价是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评估,在泥石流防灾减灾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促进泥石流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对以往的泥石流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沟谷泥石流风险性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4.
Bingham型黏性泥石流流体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CFD软件对泥石流中固体物质以土为主的Bingham型黏性泥石流流体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首先通过CAD软件AutoCAD和Unigraphics,建立了泥石流沟谷三维地形模型,然后分析了泥石流流体的流变特性,并建立了Bingham计算模型,最后运用CFD软件CFX,对泥石流流体的速度场及压力场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流场的相关力学指标和泥石流速度场及压力场的大小与分布,并实现了泥石流模拟结果的显示.计算结果表明,泥石流流体数值模拟可以在CFD软件环境下完成,计算得出的泥石流流场各种数据有助于更合理地避让和防治泥石流.  相似文献   

5.
唐金晶  张世涛  于江  张磊  张东泽 《河南科学》2013,(10):1710-1713
通过实地考察腰店河流域古泥石流残留台地的沉积构造,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原因,详细描述泥石流堆积物的沉积特征.结合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和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分析实验结果,计算出泥石流活跃期的天然容重,确定泥石流类型.最后讨论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变化趋势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形成过程复杂和具有较强破坏力的地质灾害,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研究既是泥石流研究领域的核心,也是泥石流机理预警预报技术的基础,因此研究泥石流起动机理十分必要。本文系统梳理了土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的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泥石流起动的孕灾条件;对国内外学者土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研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存在的优缺点;总结了目前土力类泥石流的起动模型,最后对目前土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研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探讨。该研究对土力类泥石流起动机理的研究和促进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工程地质分析思路在泥石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对于工程中灾害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工程地质分析角度入手,以鹧鸪山隧道西口阎王曲沟泥石流为例,采用现场勘察的方法,研究了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在对泥石流形成演化过程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泥石流易发程度和单沟泥石流危险度两种方法对该泥石流进行了评价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阎王曲主沟仍有暴发泥石流的可...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与公路路基相互作用的耦合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是天山公路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基于泥石流损毁路段的调查,结合泥石流对公路路基的冲蚀以及泥石流体本身的运动特性,建立了新疆天山公路泥石流路基耦合数学方程和物理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泥石流与防治结构之间的耦合作用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耦合作用受到泥石流规模的制约;路基最易破坏位置为泥石流直接冲击位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陕西省洋县毕机沟暴发的特大型泥石流灾害进行现场调查走访,从毕机沟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入手,分析了泥石流堆积体分布的分区特点、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通过对形成泥石流灾害的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调查、评分、求和,运用判断泥石流易发性的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法和泥石流容重与数量化评分关系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这2种定量方法评价结果十分接近,同时,采用单沟泥石流公式预测了再次发生泥石流时堆积最大危险范围和危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形成条件来看,大寨沟堆积物储量丰富、谷深坡陡、流水丰富,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后从以下3个方面对泥石流灾害进行评估:(1)按照谭炳炎建立的数量化综合评判方法对该泥石流沟严重(易发)程度进行了数量化综合评判,结果评分为77,为轻微等级,易发程度低;(2)对不同频率下泥石流爆发时泥石流的流量、流速和规模等泥石流的关键特征值进行了计算和确定;(3)根据最新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成果对危险度进行了计算,为0.56,属于中度危险,利用刘希林提出的多次泥石流冲出堆积模型计算,位于沟口的水电站枢纽区处在危险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1.
大桥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桥沟泥石流为例,针对没有泥石流运动特征实测资料的情况,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泥石流、洪水、暴雨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采用推理公式、雨洪修正与泥痕调查相结合,将已知的不同设计频率下的暴雨特征值转化为不同设计频率下的洪水峰值流量,最终求出不同设计频率下的泥石流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总量及输沙量等特征值;最后结合泥石流发生频率分析,对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作出评价.此方法可为西南地区在没有泥石流运动特征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分析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的流速是泥石流运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泥石流工程防治必备的基本参数。前人已提出若干计算模式 ,计算值的误差因缺少验证的手段无法分析。作者提出的弯道超高现象用于泥石流流速的计算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以泥石流现象为基础的流速计算方法 ,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种泥石流流速的验证方法。该文应用物体作离心圆周运动的物理学基本原理和方程 ,推出泥石流弯道运动的速度与弯道曲率半径的关系 ;同时分析出泥石流弯道超高的本质原因为泥石流凹岸与凸岸的速度差产生的动能差所致 ,即可建立动能与超高势能的平衡方程。联立方程即可分别求出凹岸和凸岸的泥石流流速 ,流速由凹岸向凸岸逐渐增加 ,取其平均值即为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以滇东北蒋家沟一支沟大凹子沟 1994年 6月 16日的一场泥石流的弯道超高测量分析为例验证 ,获得初步成功。结合其他参数的测量可计算流量并分析泥石流的加速或减速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工布江达县公路沿线泥石流频发,对公路交通安全和县内各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研究高海拔地区暴雨型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特征和潜在危险性,同时探索基于FLO-2D模型模拟泥石流的方法在高寒、高海拔、强地质构造地区的适用性,本文运用FLO-2D软件,以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典型公路泥石流——结底岗村泥石流为例,模拟泥石流泥深、流速等方面的冲淤特征,确定泥石流强度并划定危险性分区评价泥石流危险性。以公路沿线典型泥石流沟危险性的“点评价”为基础,通过分析公路泥石流危险分区以及与受威胁路段之间的拓扑关系,定量评估泥石流危险性,可以合理的预测公路泥石流的影响区域和危害程度,为工布江达县公路泥石流灾害分析、预警以及建设设计和公众疏散计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黑水罗家坝沟1933年、1983年、1984年和1997年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对其流量进行测量和分析计算。从降雨频率与泥石流频率的巨大差异,可知此类泥石流的暴发频率与泥石流的频率差别极大。从历史调查法、地震与土源和产流关系分析法和推理公式与水科院公式的计算模拟推算出罗家坝沟1933年的泥石流远大于百年一遇,1983年的泥石流为百年一遇,1984年的泥石流为50年一遇,1997年泥石流为10年一遇。从一系列的分析计算可知,有限物源流域不同规模的泥石流频率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一种运用于无观测资料的泥石流沟的泥石流容重计算方法。推导的理论公式表明由泥石流的浆体容重和细颗粒含量可以计算泥石流容重,而泥石流浆体的上限粒径决定了浆体容重和细颗粒含量的取值;提出以泥石流沟边壁、岩壁的固体黏结物的最大粒径作为上限粒径,还提出了浆体容重和细颗粒含量的确定方法,其中浆体容重值主要根据浆体的屈服应力一致性得到。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与现在流行的计算方法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计算分析四川省九龙县踏卡河流域乌拉溪沟的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并结合实地调查,探讨其再次暴发的危险性.研究表明:乌拉溪沟泥石流属于低频稀性泥石流,二十年一遇泥石流的流速为4.35 m/s,峰值流量达221.09 m3/s,一次冲出固体物质总量为4.18×104 m3;流域内物源丰富,总量为527.85×104m3,多为...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天池景区内受多条泥石流沟威胁,为降低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威胁,通过收集与整理该区域内泥石流活动历时资料与相应的降雨资料,分析各沟泥石流灾害暴发的降雨过程,获得长白山天池地区的泥石流激发雨型的特征,并研究相关降雨参数(小时降雨强度、历史累计雨量、前期有效降雨和降雨历时)与泥石流灾害爆发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长白山天池地区泥石流灾害暴发的临界雨量值。经研究表明,长白山天池地区泥石流激发雨型分为长期持续降雨与长期间断降雨两类,长期持续降雨型的前期不间断降雨持续时间长,总降雨时间也持续较长,泥石流在降雨强度逐步达到临界值时暴发。长期间断降雨较长期持续降雨来说,总的降雨时间更长。该降雨类型的降雨强度存在多次由零到极大值增大再降低的重复过程,直到最终松散堆积体饱和至临界值导致泥石流暴发。经统计与分析得出,长白山天池地区泥石流灾害暴发的防范雨量与预警指标(临界雨量),以历史累计降雨量43.5 mm或前期有效降雨32.7 mm可以作为防范值,以小时降雨强度19.7 mm/h作为泥石流临界雨量,对不同的激发雨型特征与临界雨量的研究能够为长白山天池地区的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崩滑坡面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其峰值流速流量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以康定雅拉河无名沟 1 995年的百年一遇泥石流为研究示范 ,在了解该流域的基本特征 ,分析该次泥石流的形成、容重、颗粒组成等基本特性的基础上 ,用弯道超高的理论和用古乡沟泥石流建立的流速计算公式 ,计算测量断面的流速及泥石流峰值流速沿程变化。用形态调查法分析计算不同断面的泥石流流量 ,并分析其沿程变化。通过分析可知崩滑坡面泥石流峰值流速与流量在整个流通过程是逐步变化的 ,在靠近物源区 ,流量随着物源的加入逐步增加 ,而流速随着能量的消耗逐渐减少 ;在靠近堆积区由于坡降的减小 ,流速与流量呈减小的趋势。崩滑坡面泥石流峰值流速泥石流流速也有一个相对的匀速段 ,但这个匀速段的长度较短。崩滑坡面泥石流峰值流量过程的沿程变化曲线接近于正态分布。此类泥石流防治中的拦挡措施要注意充分利用其在坡降减小的过程中流速和流量迅速降低的特征 ;而其排导措施要注意到此类泥石流的高阻力特征 ,注意保证排导槽的足够坡度。  相似文献   

19.
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滑地质灾害,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高强度降水将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上门沟泥石流为一条老的泥石流沟,震后其爆发频率显著增加,仅震后3个月内,就发生了2次泥石流,造成房屋、田地被毁。通过对上门沟泥石流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提出了"3道拦砂坝+原有谷坊坝+公路涵洞清淤+防护堤"的综合治理方案,达到了预期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