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叔本华是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主要受印度佛教的影响,但两者理论基础有所不同。对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主要观点的解读,有助于正确理解生命意志。  相似文献   

2.
唯意志论关于人的价值学说,在近代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哲学史上,关于人的价值学说,以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为分界线,在他们以前,大多数的资产阶级哲学家都给予了赞扬和肯定,但从他们开始,则走向贬低以致否定人的价值。唯意志论关于人的价值学说不仅在近代,而且在现代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仅就这一点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既是意志哲学家,也是悲观主义哲学家。他关于人生哲学的问题带有很深的悲观主义色彩。他坚持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和无聊的;同时,他又如实地对这种痛苦、无聊的人生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脱方式。他在大多数问题上的看法尽管让人难以接受,但却是深刻而尖锐的,因此值得对其思想进行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与叔本华那幽思玄妙的唯意志论和低靡沮丧的悲观主义相比,老庄哲学既惊世骇俗又深邃睿智.在老庄看来,理智不是意志的工具,欲望不是罪恶的渊源,痛苦与欢乐都为心性所为.只要能绝圣弃智、绝巧弃利、见素抱朴、淡泊名利、私欲贪鄙就会悄然而没,人们就会情志舒畅,不会像叔本华那样悲悲切切、愤世嫉俗、傲慢狂躁、狭隘自私、孤僻冷漠、偏执少爱,而是为人宽和温厚、胸怀坦荡,既能包容天地,囊括八荒,又能泽润万物,施惠万民.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精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影响是在不断争议中推进的。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从背景、思想及其拯救之路作介绍。在了解叔本华哲学光芒的同时,提出在现时代如何客观辩证地解读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此文旨在分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阐述叔本华关于人生本质是痛苦和无聊的观点以及这种悲观主义思想对后世哲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叙本华是唯意志论的代表之一,他从唯意志论去考察人的幸福和痛若,形成了片面的、脱离现实的悲观主义道德现。恐惧环境而投身其外;偏离现实而抱怨生活;悲哀随知识同步增加。其根源在于未探究意志背后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体论的新拓展是王元骧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组成部分之三,也是王元骧文学原理的哲学思考之三。本文由自然本体论、人类本体论和生命本体论三大系列建构而成。而其中的生命本体论源于康德的人类本体论,是叔本华的意志哲学/生命本体论关于原始欲望、本能冲动的“生命意志”学理。王元骧不仅将它引进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而且还把狄尔泰的生命哲学美学、叔本华的悲剧理念和尼采的强力意志等合理内核借鉴到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以前很少问津的本体论予以新拓展。这是王元骧文学原理的哲学思考之后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均是唯意志论哲学的主要代表.前者是直觉主义艺术理论的创始人,而后者和他有着师承关系,这就必然导致二人的文艺理论存在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其主要不同点表现在艺术价值论、艺术本质论和艺术发生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叔本华和尼采的人生哲学思想出发,围绕三大部分展开论述,即"人生观起始:痛苦人生"、"人生观方向:解脱与超越"、"人生观思考:从痛苦到超越",试图对他们如何剖析人生、解决人生问题方面作一定的比较和探析,并通过分析指出:叔本华是达观主义者,而尼采则是本质上的悲观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的大潮中,西学东渐又起高潮.象尼采、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罗素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孟德斯鸠关于自由与法的理论、洛克三权分立的学说、卢梭的自  相似文献   

12.
超越“符合真理论”确立“实践真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高岑 《洛阳师专学报》1999,18(1):16-18,22
“符合真理论”否定真理包含人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因素,存在诸多缺陷,阻碍着实践探索。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理是基于实践的人的创造力量的理性化,是人对一定客观条件的肯定和超越;真理固然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它同时也包含着基于实践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确立“实践真理论”对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克洛德对时代变迁的感知、对宗教神圣的否定、对宗教自我的超越;在人欲追求上超乎常人的情感力度两个层面论析该形象的美学价值在于他为未来的“合理”而同现实的神性束缚进行争斗时生命欲望的强烈、主体意志的强势、个体潜能的超常发挥、与不幸遭遇抗争的激性以及这其中的悲剧性抗争精神和由此表现出的崇高意味。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哲学确立了理性主义的至高地位,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使得理性主义的光环渐暗,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并不是理性主义所预言的人的普遍幸福和自由发展,而是种种灾难、痛苦和人的异化。叔本华的意志哲学正好适应了当时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的潮流,即由传统理性主义走向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关注人的生命、生存和价值,并成了这一潮流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尼采,本世纪初一位振聋发瞆的哲人,他的出现曾给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产生以不可低估的影响;时至今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还可听到其人生哲学的回声。作为一个哲学家,尼采终生都在探索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然而,尽管他的人生哲学带有希腊人狄奥尼索斯的酒神精神,但其思想深处无不渗透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浓厚色彩。  相似文献   

16.
索绪尔通过否定语言起源问题和否定命名论,赋予了语言任意性全新的内容。索氏的语言任意性不仅指符号内部概念和音响形象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其更深层的意义是指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语言系统自己运作的结果,不是人的意志性行为的结果。任意性的实质是否定人创造语言这个事实,这正是索绪尔建立语言本体论和共时语言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及认识领域都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L升性和周期性。境界论是中国传统哲学所讨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冯友兰的四境界说是对传统境界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揭示了人类认识水平和自我修养的上升性、周期性、过程性和层级性。在其本质上,与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认识悲剧,有以亚里斯多德等为代表的"认识论"和以叔本华等为代表的"主体论"的观点."文化-主体论",确立了从本体论上解读悲剧的双向视角,即从生命过程与历史进程的双向共振看悲剧的本质,从个体超越与社会制约的两极合力看悲剧的原因,从文化差异与人生态度的二面一体看悲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的悲观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否定了存在的意义 ,追求一种灭亡的美。其产生的原因包括主观、客观、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在《雪国》中 ,运用了人物“映射”和意识流的手法来体现。川端的悲观主义无疑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但在其创作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由此而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对日本文学、世界文学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光洙是韩国现代文学史的启蒙者,在韩国现代文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将他和鲁迅并称为"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李光洙的小说,尤其是早期小说,充满了悲剧意识。本文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欲望悲剧、生存悲剧以及解脱悲剧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李光洙早期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