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近年来,气敏材料气敏元件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较快,性能优越的新材料、新元件层出不穷,研究制作高性能的气敏元件测试系统,已经成为气功敏传感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气敏材料的制备,气敏元件的性能及如何提高气敏器件的灵敏度,选择性及长期稳定性等方面,介绍了国内气敏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进展,对发展的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研制了一种新的SnO2掺CeO2的CO气敏元件;对其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气体的气敏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种气敏元件在较低温度(115℃)时对CO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以及快速响应等特点.对此结果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γ-Fe2O3和LaFeO3作为补偿材料制作了集成补偿式气敏元件。气敏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集成元件的特性与补偿材料、工作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赵书华  宋丽岩 《松辽学刊》2004,25(2):38-39,42
本文介绍了纳米材料、气敏传感器的基本概况以及纳米微粒作为传感元件的优势,并分析了纳米材料气敏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TiO2中以不同配比掺杂MoO3,制得TiO2/MoO3复合粉体.经过调浆、涂覆、烧结、陈化和封装等工艺,进而制得旁热式厚膜陶瓷元件.以电阻为感量,以氮气为稀释气体,分别在不同浓度的邻二甲苯,甲醇,乙醇,H2,CO或O2气气氛中,测试元件的气敏特性,获得了仅对邻二甲苯具有良好灵敏度、选择性和响应时间的气敏元件,为检测和治理工业废气和废水中的邻二甲苯有机污染,提供了可供开发应用的传感元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查了不同添加剂对二氧化锡气敏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工作温度与元件电阻之间的关系,并对二氧化锡气敏半导体的检测机理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常温气敏元件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敏元件不但在煤炭、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部门有着广泛应用,而且在民用上也日趋增加,如宾馆、饭店、家庭等。但是,目前应用的气敏元件基本上都是加热元件,常温元件很少有报道[1]。常温元件与加热元件比,它的突出特点是不需要加热,因此带来一系列优点,如工艺结构简单、功耗低、成本低、灵敏、稳定、安装使用方便、减少引起火灾的不安全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气—热复合敏感元件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热敏元件对气敏元件的温度补偿原理,指出了构成低温漂复合元件分立元件需要满足的条件,阐述了实验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郑顺旋等人观察到常用的气敏-电阻型材料氧化锡薄膜的光学性质和气敏特性有关.这一发现突破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氧化物的气敏特性仅与电阻有关的模式.使得可以用光学量去探索至今还未清楚的氧化物气敏机理.也为新型气敏传感技术提供了有效的敏感材料.然而与气敏-电阻效应一样,纯SnO_2器件的气敏-光学效应对各种还原性气体的灵敏度几乎相同,因此制造出气体选择性良好的元件很不容易.为了提高SnO_2薄膜气敏光学效应的气体选择性,在纯SnO_2薄膜中掺杂了0.1wt%的Sb.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1.
稀土掺杂ZnO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稀土(Tb2O3) 掺杂ZnO气敏传感器的制作工艺和传感器的性能.其特点是选择性好,工作温度比无稀土掺杂的ZnO 气敏传感器的工作温度低  相似文献   

12.
重机枪的射击过程具有高压、高温、高速度、时间短等突出特点,针对这样的严苛条件,很难用实验的方法对身管涂层的摩擦磨损做研究预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以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了身管涂层的磨损量和磨损状态的分布,以及子弹发射次数增加对身管涂层摩擦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身管磨损主要集中在枪口近端位置,随着子弹发射次数的累积增加,磨损量相应增加,而单次磨损量减小,同时计算了发射多次子弹后的总磨损量。  相似文献   

13.
选用(NH4)3PO4作添加剂,生长了不同添加量的LAP晶体,实验发现:添加(NH4)3PO4后,扩大了晶体生长的过饱和温区,抑制杂晶的生长,提高了晶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Green-Lindsay广义热弹性理论,研究了材料特性参数与温度相关、受热冲击作用的半无限大体的二维热弹动态响应问题。采用了有限元法,对得到的非线性有限元方程在时域中进行了直接求解,得到了无量纲的温度、位移、应力等物理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物理量的幅值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且其非零值仅处在一个有限的区间内;与温度相关的特性参数对各物理量有显著影响,体现在各物理量的幅值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以Ti(SO4)2为钛源,NaCl为氯源制备了具有高催化活性的氯掺杂二氧化钛(Cl/TiO2)光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氯投加量等都影响Cl/TiO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750℃焙烧、氯投加量为15%(与钛的物质的量比)时的Cl/TiO2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其平均粒径大小为67.0nm,比表面积为9.3m2/g.该催化剂是锐钛矿和金红石相的混晶,其中锐钛矿含量为74.1%.苯酚降解实验表明:该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高于商品二氧化钛P-25,200min光照时苯酚的降解率可达90.6%.  相似文献   

16.
在N_2气氛中,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12~100nm)的Fe-29wt%Ni合金超细微粒样品.它们是马氏体α'(bcc)和奥氏体γ(fcc)的混合体.每个微粒是一单晶体(bcc或fcc).随样品的平均粒径减小,马氏体体积分数明显增加.在加热过程中,随平均粒径减小,α'→γ逆马氏体转变温度(A_s和A_f)降低,转变温度范围(A_s-A_f)变窄.在冷却过程中(直到77K),没有发现γ→α'马氏体转变.对奥氏体稳定化和马氏体及奥氏体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的和分别掺杂第一过渡系金属离子(V5 、Cr3 、Mn2 、Fe3 、Co2 、Ni2 、Cu2 和Zn2 )的TiO2纳米粒子,以甲基橙的光催化氧化评价纳米粒子的活性,借助XRD考察掺杂对TiO2相变及粒径的影响,探讨金属离子的物化性质与其对TiO2性能影响的关系,研究掺杂改性的机制.结果表明:除Cr3 外的其它离子掺杂均能提高TiO2活性且最佳掺杂量相近,反应过程中V2O5析出使0.1%V-TiO2活性逐渐降低;掺杂均能轻微抑制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对晶粒长大轻微抑制或无影响;离子适中的Ea/r及全充满或半充满的电子构型均有利于TiO2活性提高,两者谁占主导地位随掺杂离子不同而不同;离子化合价高于 4时高化合价对催化剂活性的正效应能完全克服不适的Ea/r与电子构型的负效应.第一过渡系金属离子掺杂对TiO2活性的影响由金属离子的Ea/r、电子构型及价态共同决定,与掺杂对TiO2结构相变和粒径的影响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Er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不同的纳米晶ZrO2(CaO)∶Er3+系列发光粉体,所制备的粉体均具有Er3+离子特征强室温荧光发射.同时观测到Er3+离子的上转换发射.讨论了上转换发射的跃迁机制,976 nm激发下的上转换过程是双光子过程.荧光强度与掺Er3+浓度关系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用378nm荧光激发,分别测量了Er3+不同浓度800℃煅烧样品的发射谱,掺Er3+浓度达0.6%(摩尔分数)时达到最大,然后又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镁(Ⅱ)与碘化钾和罗丹明B形成三元络合物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以摩尔比法测定络合物中摩尔比,结果[MgI5]3-与RB的比为1∶3,络合物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是556 nm,摩尔吸光系数为1.58×105 L·(mol·cm)-1·Mg含量在0~6μ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