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闻怪事》2013,(6):40-41
古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印度次大陆就已经有了远古先民,其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早为世人熟知。印度的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世人誉为诗体的古印度百科全书和世界文化宝库中两颗璀璨明珠。《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古印度婆罗多族的两个分支——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规模浩大,许多国王和神灵分  相似文献   

2.
罗摩和阿喀琉斯──不同伦理意识初探张朝柯古代的史诗,无论是印度的《摩河婆罗多》、《罗摩衍那》,还是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都是世界上古民族历史的诗体纪录.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艰苦斗争历程,像百科全书一样涉及到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  相似文献   

3.
王倩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7):45-46,56
作为两大文明发源地伟大史诗的代表,《奥德修纪》和《罗摩衍那》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在故事主线还是在情节上,两者都十分相似,两部史诗所反映出来的婚姻伦理关系更是如出一辙,丈夫为救回自己的妻子而历经险阻不顾一切并最终成功,合法婚姻的正义性受到神的支持,在此过程中始终强调父权制社会中妻子的忠贞,唯一不同的是结局一喜一悲,暗含着在古印度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中,个人的现世幸福仍要屈从于社会道德规范。是否对现世幸福的追求是两部史诗婚姻伦理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4.
试论印度古代文化中“阴性原则”的演变──从两大史诗到《摩奴法典》梅晓云世界上很少有哪一种文化象古代印度文化那样,充满了对女性的尊崇和蔑视,在文学、戏剧、绘画、舞蹈以及古老的吠陀诗、宗教经典、《罗摩衍那》和《摩河婆罗多》,乃至以法的形式出现的《摩奴法典...  相似文献   

5.
《罗摩衍那》经过数百年的增删和修订,从一个民间故事发展成为印度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史诗。随着佛教的传播,这部史诗的主要骨干故事相继流传到东南亚各个国家和民族中,通过与当地文化的长期融合,成为蕴含不同文化特色的罗摩故事,同时也是东方民族文学创作中运用的典型题材。  相似文献   

6.
吐蕃时期翻译的印度英雄史诗《罗摩衍那》在藏族传统文献中频繁出现.文章搜集了藏族传统文献中有关罗摩故事的记载,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评析,并阐释史诗的藏文文献价值和题材的典型效果,以及该命题在藏族传统文学研究和印藏文化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峭丹《丁香山谷》中的第6辑里边的诗,是他以中国科普作家的身份,创作的一组自成体系的讲述石油来龙去脉的科学诗。读了这一辑诗,掩卷沉思,不难发现,在这里科学和文学是同时起跑的。我们不妨追根朔源于科学和文学的联姻历史。早在占希腊的荷马时代,在《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中,就蕴含  相似文献   

8.
张树彬 《世界知识》2023,(21):64-65
<正>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受地理等因素影响,尼泊尔与印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联系,但也存在深刻的民族主义认知矛盾。6月18日,改编自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的印度宝莱坞电影《阿迪普鲁什》因有“悉多(罗摩之妻)是印度的女儿”这句台词,招致尼泊尔多个城市禁映印地语电影。而在此前5月2 8日,印度新议会大厦揭幕,  相似文献   

9.
皮影戏在亚洲特别流行。关于皮影戏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起源于中国。有的说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是皮影戏的故乡。有的认为皮影戏的发明权属于印度,因为亚洲许多皮影戏剧目自古以来多取材于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呵婆罗多》。但有一点是一致的:最初的皮影戏是一种宗教礼仪。马来西亚的皮影戏在泰国、印尼、印度和中国的传统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印尼爪哇和泰国的戏剧传统对其影响最大。早在十九世纪初,皮影戏在马来西亚就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剧种。演出一般都  相似文献   

10.
英雄史诗作为表现全民族“原始民族精神”的文学体裁,其主题具有“和而不同”的特征。环喜马拉雅地区流传的《格萨尔》《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展示本民族觉醒时期的集体意识形态和英雄事迹的同时,表达了不同文化类型孕育的史诗主题。  相似文献   

11.
荷马(公元前12——8世纪之间) 在欧洲文学中,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占有极其光辉的位置。这两部伟大史诗的作者据说是荷马。 关于荷马的生平,我们知道得很少。相传他是一位盲诗人,是居住在小亚细亚的希腊人。他常常带着竖琴,在宫廷宴会上演唱颂扬英雄事迹的诗歌。  相似文献   

12.
<正> 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越来越得到世人的关注。其中除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大量著述外,在科技(医药、历算、建筑)、艺术(绘画、雕塑、歌舞等)以及其它文化领域,都反映了高超的水平,而且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如《格萨尔王传》是一部长期在藏、蒙、土、裕固等各族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文学巨著,可和著名于世的长篇史诗《奥德赛》、《伊利亚特》、《罗摩衍那》、《摩诃婆罗》等相媲美;天文历算有着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河流中,文化是一种交流。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在其他民族的记载中能够引起他者目光的魅力。将波斯英雄史诗《列王纪》与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内容上的影响及表现是一种新的尝试。只有认真地对两部史诗进行阐释、分析与研究,才能弄清史诗和种种文化之间的磨合过程。因此,对这两部史诗的研究,不仅能阐释其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更具有回顾过去、认清现在、展望未来的指导作用。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这两部史诗,不但会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维,而且还能探究两个民族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中国文学、文化、诗歌的始源,也是漫长的历史与社会形态的反映,占文学主导地位的诗歌及诗风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中国文学的方向。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成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对我国古典文学乃至整个古代文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是成书于奈良时代的《万叶集》,人们常把它比作中国的《诗经》。它们都是本国文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是本民族文学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这两部诗歌总集,存在着某种亲缘性,更是可以相互媲美,遥相辉映。《诗经》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在《万叶集》中,蕴含着…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人心中最著名的灵猴,莫过于集齐天大圣和佛教行者双重身份为一身的孙悟空。学者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英雄神猴哈奴曼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水神无支祁的结合。哈奴曼故事是印度神话中的精品。史诗热情称颂神猴的法力、慈悲和义勇。哈奴曼形象随佛教流传中国,为文人雅士所欣赏。而在一篇唐代小说中,大禹治水时在桐柏山遇到淮涡水神无支祁,"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禹使神将镇之于淮阴龟山下。  相似文献   

16.
蜚声世界文坛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史诗),是反映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一部大型文学记录,是该民族重大历史事件的概括和再现,也是该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藏文达一百多部,一千多万字、篇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部著名史诗的《格萨尔王传》,不仅是该民族的百科全书,而且还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标本展览馆”和具有永久价值的“全民族的经典”。因此,《格萨尔王传》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但是在两百多年来的《格萨尔》研究中,围绕着《格萨尔》是英雄史诗(史诗产生于人类的英雄时代即青年时代,故又称为…  相似文献   

17.
1528年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皇帝巴卑尔下令在印度北方邦的古城阿约提亚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并命名为巴卑尔清真寺。印度教徒则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记载,认为阿约提亚(阿逾陀)是罗摩(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化身)王子生长的王宫,称巴卑尔清真寺建在了罗摩庙的位置上。而穆斯林又认为,罗摩只是印度教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罗摩庙址纯粹是无稽之谈。自此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开始了持续数百年的罗摩庙址———巴卑尔清真寺之争。  相似文献   

18.
古英语诗歌《贝奥武甫》对于英国人来说是一部“舶来的”史诗,尽管英国人称它为自己的第一部民族史诗.该诗是入侵的北欧人带入英国的,叙述的也是古代北欧的事件.这样就给英语文学爱好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本文试图对这首史诗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读者解读该诗扫清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创业史》这样一部史诗意义的巨制,具有文学典型化的特点,并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本文将就这一点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20.
《诗经》和《圣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两部伟大作品,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但它们同样地表达出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命追求。从内容上看,这两部作品显示出相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历史的、政治的、宗教的、文学的、民俗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厚重和深远。以文学的眼光看,它们无疑是伟大的文学巨著,是古代人类心灵的回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