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 973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作了综述 ,介绍了项目研究的科学背景、总体科学思路、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项目经过 5年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科学假说 ,并应用于描述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特征和机制 ,探索大陆强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方法 ;项目并在地震预测流动实验场研究、强地震预测研究和重要经济区地震灾害预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在地震监测和地震减灾中初步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1 课题简介 1.1课题目标 研究建立地震、地形变场动态图像和地下流体、地震电磁动态信息提取方法,建立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强震孕育过程地壳应力应变场、地壳介质物性、物理化学参数异常判据和指标,形成强震动力动态图像预测方法技术,推动地震预测方法逐步向物理预测拓展,提高强震预测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1 课题简介 1.1 课题目标 研发地震预测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构造活动动力过程及前兆机理的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研究,发展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地震综合预测方法。开展区域预测预警判据和指标研究,提出典型地区分级地震预警技术方案,研究结果在日常地震预报工作中获得实际和广泛的应用,为实现地震经验性预报向物理预报过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发生之后,网上一则消息开始疯传,称此次地震,日本提前10秒就预测出来了。果真如此吗?陈建民:提前10秒预测地震没可能“这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问题.所谓提前10秒预测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也绝无此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态度非常明确。他说,“云南地震局专家已对此做过解读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2,(16):F0002-F0002
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约为500万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在地震预报的实际应用中不断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本课题深入研究了地震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深入,在地震调查特别是准三维地震调查中如何降低补线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成了关键问题。利用潮汐与羽角预测技术,预测一个时间段之内潮汐变化规律,合理安排作业施工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在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调查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开展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特征、遥感图像处理与地质构造解译、近场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调查与鉴定,城区基本地质概况、淄博市城区隐伏活断层探测、探测区断裂综合定位与活动性鉴定、活断层地震危险性初步评价与城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城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淄博市城区建筑物震害预测、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8.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中期学术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从中国大陆地震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活动地块假说,用于描述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特征和机制,探索大陆强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方法。活动块体是指被大型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带所分割和围限、具有相对统一运动方式的活动地质单元,内部相对稳定,边界带构造活动强烈,深部受不同层次的拆离带或滑脱带所控制,绝大多数7级以上强震都发生在边界带上,而块体本身的运动具有相对统一性。本项目所提出的活动地块假说,从时间尺度上研究晚第四纪(10-12万年)以来的构造活动,着重强调与未来强震活动密切相关的现今时段;从状态上主要研究现今仍在活动、并且与未来强震有关的块体运动及相关的构造变形。根据地震活动、构造活动历史、岩石圈结构、地壳形变图像、地球物理异常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等的差异,初步将中国大陆划分出5个一级活动地块和19个次级活动地块。不同的活动地块其深部结构是不同的,在全国尺度上初步获取了与活动地块划分方案相对应的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的分区差异特征,同时还详细解剖了若干重要活动块体及其边界带的结构特征。GPS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向、速度和变形方式均是不同的。除了初步建立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之外,本项目还对成组强震与地块活动、剪切断裂的形成和失稳过程、地壳岩石的摩擦本构关系、脆延性转换与流变方式、大陆内部应力分配、迁移与成组强震发生关系开展了研究,并在地震预测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气田为一大型的低渗透气田。其中盒8和山1是气田的主力气层,盒8~山1段为辫状河沉积一三角洲沉积。苏里格地区地质储量可观,但由于其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储层横向变化大,有效储层薄,利用常规地震勘探技术无法满足低渗透储层预测的需求。近几年以AVO分析、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弹性阻抗技术和弹性参数为代表的叠前地震描述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综合配套利用地震预测技术,从地震资料中获取更多的包含流体和岩性等多种地质信息,是低渗透气藏勘探成功的关键,其研究对于薄互层复杂低渗透气藏的解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或预测不同.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地震预警则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措施,以便减少伤亡.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而地震预警已经在日本、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日本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实时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还能在地震爆发后极短的时间内,向相关地区的民众传达地震波将要到达的信息,并且尽可能地将各种情况考虑在内,使预警信息“无所不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3-23,25
开展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关键技术及实用化技术研究,完成地震预警定位、预警震级测定、预警烈度预测等地震预警关键技术和实用方法研究;完成考虑场地影响、插值计算和大震震源破裂特征的烈度速报关键技术及实用方法研究。课题主要解决地震预警和仪器烈度速报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形成实用技术和成套方法,研究成果将应用于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的软件研制和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0-22
根据水库地震及其灾害特点,研究水库加卸载及水渗透作用下,水库地震活动及库区地球物理场变化,初步提出1~2项物理意义较明确的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及相应判据,为做好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减轻水库诱发地震灾害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佛教入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桩大事,带来的不仅仅是佛教义理,还有整个印度文化。星占、医学这些掌握在印度婆罗门家族的专学,通过佛口向古代中国的人们宣说。《虎耳譬喻经》是最早入华的星占类佛经,包含了古代印度种类繁多的星宿占卜信息,反映了古代印度地震理论体系的成因、分类、按星宿日按时辰的地震占卜等。印度以凯拉什山中心宇宙模型影响下的雷、水、风、火四大引起地震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古代阴阳失序引起地震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在印度古代占卜类文献如《广集》、《阿闼婆吠陀注》中也有类似记载。地震占卜记载体现了古代人们的灾害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0-31
本项目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地磁、电离层与电波传播研究所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目标是按照我国地震电磁卫星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配合地震电磁探测卫星方案论证,通过与俄罗斯相关研究机构的全面合作,获得和引进俄罗斯方面在卫星电磁观测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GeoSed是针对薄互储层沉积和储层分布预测研发的软件系统,软件遵循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设计,包括工区与数据管理、合成记录、测井相分析、地震沉积分析和地质成图5个子系统29个功能模块,具备等时格架建立、沉积特征加强、薄层沉积分析、沉积体系分析和配套功能五大技术系列,形成了"逐级标定、井震匹配、动态分析、目标评价"一体化方...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地震活动在时间进程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地震活动高潮(活跃)和低潮(平静)交替出现,表现为一定的周期性,可形象地比喻为平静期和活跃期.每次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十几次7级以上大地震,并以8级左右的大地震作为标志.20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历了1895~1906年、1920~1934年、1946~1955年、1966~1976年四个地震活动活跃期.根据统计预测和地震专家判定,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中国大陆地区将处在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其间可能发生多次7级甚至个别更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17.
风电场输出功率的准确预测对含有风电场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按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技术应用现状与预测方法的发展两条线索展开对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技术发展的综述。文中,应用现状部分对国内外凤电场输出功率预测技术当前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预测方法的进展部分对风电场输出功率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最终对当前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主持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协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江西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主要成员:张学民郑勇武艳强刘静蒋长胜吕坚祝意青杨国华赵必强徐彤赵正予路立刘晓灿刘金硕赵庶凡熊攀 利用数字地震、GPS、重力、电磁等监测网可构成场的观测资料,研发地壳速度结构与应力场、地壳运动变形场、重力场、空间电磁场等多种地球物理场动态演化图像陧取技术,基于“以场求源”的科学思路和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孕震动力过程中多时空场的动态演化和动态场异常识别技术。通过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19.
立项背景: 几十年来,我国地震预测工作多以经验性预测为主,近些年来,随着地震监测台站及前兆观测手段的不断建设,以及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信号处理技术、大地测量GP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震分析预测人员提取地震前后地球介质变化信息提供了更多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主动地震探测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的井下综合观测系统和适用于地震短临跟踪的观测仪器系统,为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测预报获取地球物理场、应力应变场、孕震区介质物性等动态变化信息,提高地震预测预警能力,特别是提高地震短临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