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政治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司法审查是监督行政权利运行的不可或缺的机制,在构建法治政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法治政府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其次阐述了司法审查是构建法治政府的必要保障,最后论述了司法审查有助于促进法治政府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突出的特征,传统的行政观念已无法适应"市场化"时代的变化,政府在行政观念上要做出适应新的"时代"调整。中国入世首先是中国政府入世,即政府行为必须符合WTO的规则和要求,目前政府行为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重构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加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现代政府的基本德性,它型塑政府的品格和程式,镶定了现代世俗社会人们的办事理念和控权模式。法治政府不是单一结构的存在,也非形式意义上的程序原则,而是集合观念、实体、形式和程序四个层面或构成要件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众多学者专家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见解,本文从宏观上提出建设法治国家的若干构想,以期能引起更为深入实际的探讨,促进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法治建设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农民法律意识落后,农村的立法、执法及司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民平等权益得不到有力保护,因此要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农村立法,加大执法和司法大度,培养农民现代法律意识,解决农村突出现实问题,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6.
考虑了法治政府建设下的内部行政法治问题。从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明晰公务员行政行为程序、完善公务员责任追究制度三方面出发,提出应丰富公务员责任承担方式、明确各种责任追究程序、厘清责任主体,以完善整个公务员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法治政府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价值取向上讲,深刻体现了价值与规范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伟大标志,从互动关系上讲,深刻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伟大实践,从哲学上讲,体现了理念与实践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催生的国家治理模式,从政府行为上讲,体现了政府诚信与政府责任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监督模式,从公民参与来讲,体现了公民权利与公共权利的统一。亦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文明的深沉体认,从制度安排上讲,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政府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政府领导对数据计算技术本身不重视、对数据运用不充分、缺乏制度保障机制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数据信息技术的重视,树立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战略思维,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提高政府信息数据质量,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治国理政理念先后经历了从依法治国向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变迁。尽管如此,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还是面临着境外敌对势力点对点渗透过程中所宣扬的宪政观点、少数网络大V与网络大咖所主导的网络暴政以及政府治理与百姓抗争之间的矛盾被少数人恶意炒作等多方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坚持用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加强法治中国建设,来应对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冲击;需要坚持用网络立法与网络问政加强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坚持用政府善治与公民理性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邓小平法治思想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和当前改革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探讨从我国基本意识形态载体党章的具体内容中寻求法治国家建设的路径问题.党章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宣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执政方式分别契合了法治国家的利益观、规则治理观以及民主程序观.由此可见,寻求法治国家的建设路径不应无视我们已经拥有的意识形态资源,而应当将其作为这个路径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必须将政府的行政权力置于法律的制约之下,实现法治政府.依法治国工程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实行依法行政.本文通过阐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论述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法学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法学科,也是一种法学方法论,引领我们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法律。法治秩序的建构需要法律,但有法律并不一定就会有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构更重要的是依赖法律功能的发挥,关注法律和社会的实际联系。社会学法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对法治秩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实际上就是为了建构法治秩序,这就需要我们以社会学法学为视点,把法律置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化和社会情境中加以反思,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从而也使社会学法学在我国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根本治国方略,而依法治国的灵魂是依宪治国,以宪治国是一切实行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由于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因而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法与民主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符号在某种程度上领统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视域。本文认为对"民主"一词的由来、基本精义的阐述及法与民主关系的科学揭示将有助于我们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正确地把握控权性法律规范,是实施这一方略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之间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则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科层制的政府组织模式需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效果需要法治评估.理论上看,法治评估应该有三个主体:其一是法治的参与双方,政府和行政相对人;其二是第三方评估.法治评估引进第三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变管理为治理推行合理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需要、是党执政能力提升的表现和根本方略.国外的法治评估一般采用过程参与的模式,中国则采用事后评估的模式,两者孰优孰劣还要经受法治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8.
公民主体意识是体现我国法制现代化精神的一种特殊法律意识,对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全社会确立公民主体意识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目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走出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19.
WTO规则就是市场经济规则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中国加入WTO后则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法律手段并不是万能的 ,它有不宜调整的对象、不宜使用的时机、不宜使用的场合。法律所不宜的 ,可能是道德所最适宜的。因此 ,中国加入WTO以后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的原则。合理地开发“法治”和“德治”两种资源 ,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首先表现在应秉承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以人为本和彰显民族特色的价值理念,要使得这些理念得以制度化就必须实施依法治校的方略;依法治校的实质内涵与灵魂是奉行法的统治,坚持一种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的大学治理方式;依法治校与现代大学制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