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艾萨克·阿西莫夫创造出的"机器人三法则"在科幻界内几乎人人皆知。英国数学家兼科幻作家伊恩·斯图尔特由阿西莫夫的作品想象到机器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翻转后,写出了以下这篇将人类设定为机器人的奴隶、极具冲击力的作品。第一法则:人类不得伤害机器人,或因不作为使机器人受到伤害装在墙上的摄像机器人扫描了杰伊的视网膜,激活了显示屏机器人,展示出他目前的日程计划。还是老样子:在他12小时的班次时间里,每三  相似文献   

2.
一座摩天大厦起火了.在熊熊大火中,只见一名“消防员”无比神勇,一路攀爬而上,原来,这是个消防机器人。在不少大楼起火的案例中,一些消防员因进入大楼救人和灭火而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一些消防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减少火灾对消防员的伤害.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款可以代替消防员进人大楼救人和灭火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杀人     
人们一直幻想着发明一种机器人来代替自己劳动,这样人就可以从一些机械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智商更高的劳动。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的梦想实现了,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使人类看见了光明的前景。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效应,机器人杀人事件的出现对此给出了一个血淋淋的注解。尽管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机器人不可伤害人”,但是机器人杀人事件还是越来越多。 血淋淋的历史 机器人的愚昧导致了机器人杀人事件的发生。1981年7月4日,日本川…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全方位、多领域普及机器人的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美元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人的功劳,请看──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关于机器人的三条规则并引起了轰动。这三条规则是:一、机器人不能对人构成伤害;二、机器人必须服从指令(除非有关指令违反第一条规则);三…  相似文献   

5.
<正>艾萨克·阿西莫夫在一篇关于他的科幻小说的文章中表示:将机器人描述为一种危险的设备是很常见的,并总是以摧毁它们的创造者为结局。但他反对这一观点,并制定了确保机器人系统安全且不会伤害人类的"机器人三定律"。1955年在建议使用计算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时首次使用了"人工智能"一词,这离阿西莫夫"人与机器人"关系的问世仅几年时间。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智能研究已日趋成熟并发展了多个分支学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树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腰膝酸软让不少人发出"不得不服老"的无奈感慨。腰膝酸软不一定可怕,但由此引发的"跌倒"却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死亡的首要原因。如何有效防止老人跌倒?一旦跌倒应该怎样将伤害最小化?下面就为你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7.
在不少大楼起火的案例中,一些消防员因进入大楼救人和灭火而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一些消防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减少火灾对消防员的伤害,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款可以代替消防员进入大楼救人和灭火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8.
<正>智能机器人总有一天会与人类为敌,这种担忧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但本文作者、伦敦帝国大学外科讲师胡坦·阿什拉费恩(Hutan Ashrafian,上图)指出:有没有人想过,有谁能保护机器人不受来自其他机器人和人类的伤害呢?"机器人权"理念的出现在不久的将来,以机器人形式出现的人工智能(AIs)也许具有思维能力,而且这种可能性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正>机器人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热点之一。所谓"机器人",一般人们把它定义为"像人一样的机器"。所以有些人认为,机器人应该做的和人一模一样,其实非也。实际上,机器人是利用机械传动和现代微电子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能模仿人某种技能的机械电子设备,所以机器人的样子不一定必须像人,只要能自主完成人类所赋予它的任务与命令,就属于机器人大家族的成员。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一起认识智能时代中最不像人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几乎每个人都玩过机器人玩具,都喜欢看动画片里的机器人战士。如今,诸如《变形金刚》之类展现机器人魅力的科幻大片仍深受大众喜爱。那么,看了多年科幻大片中的机器人,现实中的机器人离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带着疑问,让我们一同到人气十足的浙江科技馆机器人展区来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日本的机器人研究新成果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其中在智能型机器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动物型机器人、代替人从事危险作业的机器人和微型机器人四个领域的研究开发成就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许丽颖  喻丰 《科学通报》2020,65(6):496-510
随着技术发展,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载体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是否为人所接受,或者在何种条件下何种机器人更易于被何种人接受,成为亟须探讨的前瞻性问题.现有机器人接受度模型或理论过于简略,或流于简单变量回归.我们从机器人、人类以及人与机器人交互3个方面评述了机器人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机器人本身的特征,如视觉形象、拟人化、听觉特征、触觉特征、行为和动作特征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类对其的接受程度;同时机器人的工具性能力和社会性能力与机器人的用途交互影响人类对其的接受程度.在人类因素上,性别、年龄、文化均会对机器人的接受度产生影响,同时人类的人格特质、自我效能等个体性因素也显著影响其对机器人的接受度.在人-机器人交互层面上,交互经验及反馈、对机器人温暖与能力的知觉均影响人类对机器人的接受度.我们认为,实际上人类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和反应是正反两面的:一方面因强调其能力而对其过度信任;而另一方面却因忽视其体验而对其进行攻击.综合所有可能因素,我们也认为拟人化可能是影响人类对机器人接受度的核心变量,而机器人接受度的最终问题则必然是涉及机器人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3.
如果购买一个机器人当保姆,你是喜欢一个浑身冰凉、埋头苦干的机器人,还是喜欢一个能说会道、表情丰富的机器人?当然,很多人会选择表情丰富的机器人。最近,英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出首个可以模仿人类基本面部表情的机器人了。  相似文献   

14.
如果购买一个机器人作保姆,你是喜欢一个浑身冰凉、埋头苦干的机器人,还是喜欢一个能说会道、表情丰富的机器人?笔者猜想,很多人会选择表情丰富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对机器人的定义不象英国人那样严谨。日本人把六种基本类型的机械命名为“机器人”。 1.人工机械手。它具有人的手臂与手指一样的功能,但必须由人来操纵。1980年日本生产的二十万个机器人中有百分之十属子这种类型。它们占  相似文献   

16.
正怎么办?Ta总是令我很不满!随着学生校园生活压力的增大,可能引发强烈负面情绪事情增多,恶性的报复事件不胜枚举,曾经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因受批评或考试失败而砍伤老师,因求爱不得而恶性伤害求爱对象……报复心被看作是很多伤害性事件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7.
机器人永远都是机器人,和人类其实永远不平等,机器人的发展事业仍将回到起点。 我想,我曾经错误地预见了未来。 十六年了,我还是孤单一人。  相似文献   

18.
吴沅 《自然与人》2012,(4):16-19
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但直到1980年工业机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因此称这年为"机器人元年"。机器人按照从低到高的发展,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示教再现机器人,可以完成规定的一些动作;第二代已具有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第三代则有智能  相似文献   

19.
人·机器     
龚静 《世界科学》2000,(2):42-43
大约在80年代初期,我看过一部名为《未来世界》的科幻电影。里面有男女记者各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一家工厂在试制机器人,而且还做了和他们一模一样的机器人,若非亲见,简直不分彼此。主谋者试图以像人一样的机器人来代替人,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当然,这些人的阴谋是失败了。但看到影片结尾时那两位记者与他们的机器人替身难分难解的搏斗,还是不由得为人捏把汗。 是机器还是人,在此亦难分难解。似乎只有在倒地之后的肉身里冒出一股电路被毁的青烟,我们才如释重负地松口气──机器人也。再怎么像人,甚至如人般说话、表情、动作…  相似文献   

20.
变形机器人     
<正>模仿阿米巴变形虫通常,人们想到的都是具有坚硬外壳的金属机器人。然而有业内人士反问:为什么机器人一定是金属做的呢?其中的一些机器人专家开始放弃按照人、昆虫,甚至坦克的模样研发机器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不起眼的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