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贵州少数民族舞蹈数字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有着"民族之都"的美誉,随着旅游业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化在带给贵州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强烈冲击着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生存基础,传统的生态文化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危险,本文结合贵州省民族舞蹈的现实状况,介绍了动作捕捉技术在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中的应用,及其舞蹈艺术数字化保护的基本制作流程,基本实现民族舞蹈的数字化保护。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时代,文化艺术也与时代紧密结合,在艺术展示空间方面,"数字艺术馆平台"诞生了,在数字空间中开展艺术品欣赏、学习、交流,与传统相比下打破了空间限制,解决了艺术品本身的保护,让艺术品实现数据化,共享艺术品研究资料,增强了对艺术品的互动性等优势,推动了数字艺术的各项发展,促进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让艺术品更加多元化的展示。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的中频数字化,建立了以FPGA为核心的中频数字化接收机信号处理平台。与传统基于DSP技术的实现方式相比,该平台继承了以DSP为核心的信号处理平台优点,同时具有灵活的在线配置性能,更好的体现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全面可编程性。用Simulink建立了解调算法的仿真平台,结合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ACEXEP1K100,阐述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Flash交互动画技术的西湖传统文化保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湖传统文化保护系统属于非物质文化数字保护的范畴.在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框架下,以西湖传统文化内容为范例,探讨和建立了以Flash开发平台的Action Script 3.0为基础、交互动画形式为主的多维度交互式展示系统,重点解决基于Flash Action Script 3.0语言为基础的内在技术,尝试以模拟触控平台、无缝链接交互结构及自由信息交互操控三大交互结构设计来实现交互现实体验,从而验证了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Flash交互动画技术传播传统文化的优势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动态光照渲染技术(HDR)全景图像和超高分辨率高清图像,以虚拟现实技术(VR)为平台,构建了数字祖庙的虚拟现实系统和数字化系统。通过数字祖庙的策划与准备、实地测量与采集、影像数据与文字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建成数字祖庙平面、三维模型及可视化数据库等工作,实现祖庙建筑实体空间在虚拟环境的映射。 数字祖庙的构建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一次有益尝试,而且,是高动态光照渲染技术(HDR)下360全景拍摄图像与数字后背超高分辨率图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针对民族文化数字化产品保护的数字水印算法几乎没有,而实际情况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民族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对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性抢救必须进行数字化,但数字化之后带来的产品内容安全性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影响了数字化产品的进一步开放、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本文从数字水印技术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民族文化数字化产品的特点,探讨各种不同数字水印技术在民族文化数字化产品保护方面的可行性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互联网时代要坚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大民族文化及其文化心理的开放性,吸取其他文化的长处,发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有时代价值的因素,抵御由网络造成的“数字化殖民”、“人性分裂”、“民族文化的网络异化”等,构建和发展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系统,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繁荣。  相似文献   

8.
瓷器作为一种艺术品,在中国漫长的朝代更迭中,得到发展升华。在瓷器装饰中,佛教题材图案装饰在中国陶瓷美术史中写下浓厚的一笔,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陶瓷器的纹饰发生了变化,莲瓣纹和忍冬纹大量出现。这把传统文化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艺术语言共同融合成璀璨的中国陶瓷装饰艺术。本文就佛教题材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展开论述,并阐述了笔者创作佛教题材陶瓷艺术作品的心得。  相似文献   

9.
瓷器作为一种艺术品,在中国漫长的朝代更迭中,得到发展升华。在瓷器装饰中,佛教题材图案装饰在中国陶瓷美术史中写下浓厚的一笔,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陶瓷器的纹饰发生了变化,莲瓣纹和忍冬纹大量出现。这把传统文化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艺术语言共同融合成璀璨的中国陶瓷装饰艺术。本文就佛教题材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展开论述,并阐述了笔者创作佛教题材陶瓷艺术作品的心得。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文化与技术大融合背景下,数字展示系统也大幅度升级,其中超声波距离感应式数字画廊系统其实是数字展示系统中的一种,它是一个融合文化艺术作品展示结合超声波传感技术终端一体化数字平台。运用数字技术将美术画廊转化为数据、信息、虚拟等平台,可通过实时检测观察者距离,自动对展示设备开启或休眠,最终实现对文化艺术资源的观赏、评鉴、研究、保护、交流与交易的应用功能,同时达到绿色环保节能、艺术数字化展示、提升公众文化艺术素质等意义,该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海洋环境下硅灰混凝土的抗冻性与氯离子扩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海洋环境条件,重点研究了硅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关系.试验分析了水胶比、硅灰等量替代水泥掺量大小、引气剂掺量等因素对混凝土抗冻性和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掺加硅灰不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但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硅灰只有与引气剂共同使用,才能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硅灰掺量在10%左右对混凝土的抗冻和抗氯离子渗透综合性能影响存在一个最佳值.为评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冻渗比(R值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引气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氯离子渗透与孔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30和C50引气混凝土在3.5%NaCl溶液中自然浸泡或快速冻融循环,测试盐冻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超声声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分布及孔结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声时较好反映了混凝土在盐冻过程中的损伤演化,其表面和内部超声声时均先下降,后保持稳定,当混凝土剥落严重时迅速上升;冻融循环过程中的低温环境降低了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氯离子扩散速度,但冻融损伤程度的增加将导致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速度的提高;盐冻循环50,150和400次时,C50混凝土中孔径大于100 nm毛细孔数量由31.85%提高到42.70%和56.60%,孔径大于0.1 mm的微裂纹数量由12.80%降低为8.37%,并最终提高到25.29%。此外,混凝土经过150次冻融循环,相比于C30混凝土,C50混凝土中孔径大于100 nm的毛细孔数量降低20.10%,微裂纹数量降低43.44%。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加不同比例的硅灰,研究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结果表明:掺加硅灰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提高了10%以上,冻融300次时,掺硅灰混凝土未破坏,而无掺加混凝土出现破坏,硅灰合理的添加比例为5%。另外,减小水胶比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益。  相似文献   

14.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ASTM C1202测试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ASTM C1202测试指标的相关性,采用ASTM C1202标准测试了分别掺有粉煤灰、矿渣、硅灰的混凝土28 d和91 d的初始电流、6 h电通量以及氯离子渗透深度;分析了6 h电通量和初始电流、氯离子渗透深度的关系以及矿物掺合料和龄期对这些关系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3种矿物掺合料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混凝土的6 h电通量、初始电流以及氯离子渗透深度;龄期基本不影响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6 h电通量与初始电流之间的相关性;龄期对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深度与6 h电通量的相关性影响较大.可以考虑用初始电流作为评价指标建立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评价标准;宜采用长龄期试件作为测试对象评价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冻融和碳化作用对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种不同配比混凝土先后进行冻融循环(0,50,150次)、加速碳化(0,1,2星期)和氯离子侵蚀,以研究冻融、碳化作用对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的影响.通过压汞法和选择电极法分别测定不同作用后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和氯离子含量及其毛细吸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增大混凝土孔隙率,作为混凝土损伤的动力源,为氯离子侵蚀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冻融次数越多,造成的氯离子侵蚀越严重;碳化反应破坏混凝土基体原有的过滤机制,并促进Friedel盐分解,使氯离子含量增多;冻融与碳化均不同程度增大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两者共同作用较单独作用时的氯离子侵蚀严重得多.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和使用寿命预测时,必须考虑和引进冻融、碳化及其他因素的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首先选取活性外加剂硅灰,采用内掺法将其掺入水泥,然后对不同硅灰掺量的净浆与混凝土进行了宏观力学试验;分别对比了硅灰对净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结果,并分析了其产生改性结果差异的原因;最后结合SEM与XRD微观试验技术探究了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硅灰的掺入对水泥净浆的力学性未有明显改善;基于界面改性的水泥混凝土其28d抗压强度提升幅度较大,当硅灰掺量为10%时,较未改性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提升了26.4%,可以推断出硅灰改善了混凝土界面从而提高混凝土整体力学性能;对比界面改性前后混凝土扫描电镜图,硅灰不仅提高了水泥基体的密实度,还改善了混凝土界面的结构与密度,以及界面处水化产物CH的排列方式;硅灰具有填充效应、促进二次水化反应及与CH发生火山灰反应等特性,随着硅灰的掺量的增加,其CH含量减小,C3S和SiO2增加,利用硅灰与水化产物间的物理、化学作用,达到改善改性后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Cl-渗透性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快速测定混凝土Cl-渗透性可行性及w/c、硅灰、粗集料最大粒径对Cl-渗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施加电势加速Cl-迁移速率来测定混凝土Cl-渗透性是可行的.Cl-渗透性随w/c的增加而增加,掺入硅灰可以显著降低Cl-渗透性,粗集料最大粒径对Cl-渗透性有一定影响,但远远小于w/c的影响.掺入硅灰高强轻集料的混凝土Cl-渗透性很低,尤其是采用全干轻集料配制的混凝土.利用快速测定法可有效评价混凝土Cl-抗渗性等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微波加热试验、冻融循环试验、SEM试验及MIP试验,对碳化硅混凝土的微波加热效率、抗冻性及冻融循环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碳化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微波加热效率和抗冻性。随着碳化硅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温升速率逐渐增大,微波加热效率提高,有效除冰范围增大。当碳化硅掺量为10%时,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质量损失率最小,抗冻性最佳。掺加碳化硅使混凝土内部孔隙增大,冻融循环使混凝土孔隙孔径增大,少害孔以及有害孔增多。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页岩陶粒 ,掺入硅灰和高效减水剂配制而成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并研究了水泥用量、水灰比、硅灰掺量对强度的影响及其抗冻和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 of w/c ratio,incorporation of silica fume and maximum aggregate sizes on permeabilityof concrete were studied.The test results both from chloride permeability and water absorptionshowed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concrete increased as the w/c increases whilst a limitedamount of replacement of cement with silica fume the permeabil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maximum aggregate size in the range of 8 to 25 mm seems also affect permeability but with a muchless significant level.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loride permeability and capillary absorptionwas f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