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瓯江治理工程需进行15811根水泥搅拌桩软基础处理,试桩调查分析其中I类桩占80%,成桩优良率偏低。业主和工程项目部要求对存在问题组织调查分析,从人为因素、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材料四方面分析,明确3个影响成桩优良率的主要因素,制定质量意识的提高、对压浆机进行自动化控制、钻透局部硬层相应的工程管理和技术措施,有效提高搅拌桩成桩优良率,使产生产良好的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独立式、连系梁式及承台式微型桩支护体系模型,探讨了不同布置形式及桩间距下,各类型微型桩体系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荷载下承台型微型桩抗滑效果好,其最大桩身弯矩分别为独立式和连系梁式微型桩的1.36倍和1.35倍;梅花形布桩形式下,同类型微型桩的桩身最大弯矩约为矩形布桩形式微型桩的1.02倍;桩间距取1.5~2.0m更有利于微型桩体系抗滑效果的充分发挥;最佳的微型桩布桩形式为承台式微型桩呈梅花形布桩,桩间距为1.5~2.0m.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钢管桩应用前景变的十分广阔。为此,对钢管桩的沉桩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就有了现实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钢管桩的沉桩施工工艺,并对沉桩公害的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应用单桩承载力理论,结合舟山实际试桩资料,对单桩承载力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与实际验桩资料相比较,有一定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可靠度指标的计算和荷载分项系数、抗力分项系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静压楔形桩沉桩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楔形桩与等截面桩在静力沉桩过程中的沉桩效应,在软土地基中分别对l根等截面模型桩和3根不同楔角的楔形模型桩进行静力沉桩试验.通过试验数据整理分析,获得等截面桩与楔形桩在静力沉桩中桩周土的竖向位移、径向位移、沉桩压力与沉桩深度的规律及最大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楔形桩周土的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分别随沉桩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断下沉并靠近桩中心;最大竖向位移和径向位移均出现在1倍平均桩径处,最大竖向位移为平均桩径的5.78%~9.45%,最大径向位移量为平均桩径的0.92%~2.04%;楔形桩沉桩所需的沉桩压力随桩深度、楔角的增大而不断增加,且增加的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6.
现浇薄壁管桩成桩振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现浇薄壁管桩成桩振动的特点和评价方法.为合理评价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技术的沉桩振动效应,结合一现浇薄壁管桩软基处理工程,进行成桩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实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有评价方法存在不足,指出今后应加强不同场地成桩振动传播规律和建筑物安全振动强度阈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桩板墙桩土作用机理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桩板墙是一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支挡结构.该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岩土体和桩共同作用下,桩上部岩土体剩余下滑力的作用形式、桩身传力方式、桩身内力的计算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板桩墙能够显著改善桩后岩土体桩轴法线方向应力矢量的方向和分布特征,使桩后岩土体的桩轴法线方向的应力矢量分异减小;同时能够将上部坡体和下部锚固段岩土体连接成一个共同作用体,利用其自身强大抗弯能力,在阻止上部变形体出现过大的侧向变形的同时,协调两部分岩土体侧向变形;还能有效改善因开挖引起的坡脚应力集中现象和上部拉应力现象,避免岩土体因过大的应力集中而导致塑性破坏的认识.其分析方法和得到的认识,可为相关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万新 《工程与建设》2010,24(1):102-103,106
通过若干工程实例,分析了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以及造成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较大、承载力提高幅度较小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该复合地基变形和承载力问题的解快办法——CFG桩复合地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经过长年的工程实践与理论探索,提出了摩擦桩单桩承载力来源于地心引力的观点,以地球引力场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摩擦桩桩周土与桩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揭示了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切机理,给出了基于地心引力的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原理与方法,阐述了基于地心引力的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过程和关键技术要点,通过一个应用实例揭示了基于地心引力的摩擦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的力学机理以及后期的承载力特性,设计了静压桩模型系列试验.通过试验,明确了在均质粘性土中静压桩的沉桩机理以及在极限荷载作用下静压桩的承载力和压桩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均质粘性土中压桩,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占压桩力的比例是变化的,端阻力在压桩前期所占比例较大,而在压桩中、后期侧阻力大于端阻力;卸除压桩荷载后,由于桩顶自由且上段桩侧摩阻力较小,静压桩会发生回弹,但是桩身下段特别是端部由于受到桩周土体的约束,其形变不能得到完全恢复,即存在桩端残余力,它将造成利用常规方法计算的桩承载力偏小;由于静压桩在压桩和静载荷试验过程中的荷栽传递机理不同,加之桩周土体的固结恢复,导致了终压时的桩端阻力值和静载荷试验最大加载值下的桩端阻力值差异较大;静载荷试验验证了恢复期越长,静压桩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1.
大桩距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桩土应力比测试,对软土地基上某住宅小区设计的大桩距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和桩土应力比进行全面探讨,为大桩距水泥搅拌桩在软基上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桩侧的粗糙程度对桩侧阻力的影响,以嵌岩桩为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侧孔壁粗糙程度直接影响着桩侧阻力的大小和分布,也影响着桩侧阻力的发展进程.认识到:当桩侧从光滑到具有一定粗糙度时,桩侧阻力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但随着粗糙度的进一步提高,桩侧阻力提高的幅度将减小.施工时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增加孔壁的粗糙度,从而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以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为原型,采用FLAC3D计算不同桩径和桩距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桩土应力,得到了改变桩径和桩距对承载力、复合地基沉降以及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对改变桩径和桩距两种方案进行比较,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单桩和群桩动力阻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单桩和群桩动力阻抗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单桩动力阻抗计算方法主要有Novak薄层法、简化动力Wenkler地基梁法、集中质量法、有限元及边界无数值方法等;群桩动力阻抗计算方法主要有静力相互作用因子和叠加法、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和叠加法及各种数值方法等。最后了单桩和群桩动力阻抗研究的方向、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袁鹰 《科技信息》2007,(26):127-128
本次研究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主要通过对模型桩在打入过程中的监测,分析管桩在打入过程中的端阻力,侧摩阻力以及侧压力的变化,并通过静载试验,分析单桩承载力和桩体位移。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某高架桥153-A号钻孔灌注桩断桩处理施工技术,为类似桩基工程断桩处理施工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浅谈DDC桩     
路军 《科技资讯》2009,(4):35-35
DDC桩的出现给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但目前由于DDC桩尚属专利产品,DDC桩的适用范围、成桩机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处理效果等相关资料缺乏。本文主要对笔者施工的西安航天六院五期住宅及陕师大新校区住宅楼共十栋小高层经验进行粗略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水平承载桩的合理桩间距是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之一,理论上一般通过土拱效应对其进行求解,但多未考虑作用在土拱上的侧压力以及土拱变截面的影响.在土拱合理拱轴线为椭圆的假定下,结合考虑土拱侧壁上的土压力,基于静力平衡条件和摩尔-库伦强度准侧,建立了合理桩间距的计算方法.建议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应除以安全系数,折减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水泥土桩与钢管桩复合加固地基模型和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加固地基模型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这两组复合桩加固模型在模拟地震作用下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桩身弯矩的变化情况,得出水泥土桩与钢管桩复合加固模型超静孔隙水压力几乎不变但桩身弯矩值下降很快,说明水体无排出,桩间土部分液化,土体承担荷载减小而桩体承担荷载增大;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加固模型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明显且桩身弯矩值有所降低,说明水体排出土体密实,土体承担荷载增大桩体承担荷载减小;因此,设计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加固液化土对实际工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静压桩在不同土层中的沉桩特性,讨论静压桩的成桩机理,进而阐明压桩力与极限承载力关系,为静压桩的没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