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探讨了中年男性人群的健身状况,并分析了不同职业背景消费者消费结构的差异。实验结果较全面的展示了中年男性的健身规律与特性,健身运动调查表的各项适配性指标符合标准,并对中年男性健身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制定以发展高校中年体育人口的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健身运动处方,并在中年人的健身运动中进行运动处方锻炼实验,探讨健身运动处方对高校中年体育人口进行健身锻炼指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进行健身运动处方锻炼能有效的改善高校中年体育人口的身体机能,增进身心健康.运用健身运动处方组织高校中年体育人口进行健身锻炼是受欢迎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有氧健身操就是有"有氧运动"特点的健身操,即在音乐的伴奏下,能够锻炼全身的健身运动.它的特点是活动时间长,强度适中,能有效控制体重和提高练习者各种身体素质,对人体的心肺功能、耐力水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有氧健身操对提高中年女性心肺功能的作用,结果发现有氧健身操可降低安静心律与血压,提高台阶指数,增加肺活量,是一种有效提高中年女性心肺功能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体脂百分比回归方程,正确了解中年女性的肥胖程度和健康状况.根据健身习惯将64名健康中年女性分为健身组和非健身组,然后分别测定其体脂百分比、身体围度及派生指标BMI和WHR,进行相关性分析、逐步筛选回归分析,最终优选出预测中年女性身体体脂百分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健身组中年女性中WHR与体脂率的相关性(r=0.854)最高,BMI与体脂率的相关性(r=0.657)最低;非健身组中年女性中BMI与体脂率的相关性(r=0.877)最高,WHR与体脂率的相关性(r=0.753)最低,说明在用BMI、WC、HC、WHR判断肥胖时,对于健身组和非健身组的人群是有差异性的.研究建立了适合中年女性的全身体脂率的推算公式:健身组女性体脂百分比(Fat%):y=38.514×WHR-1.7043;非健身组女性体脂百分比(Fat%):y=-3.481+0.112×HC+0.943×BMI.使用单一的评价标准(BMI或WHR)来判断中年女性肥胖时,对于健身组和非健身组是有差异性的.以BMI、WHR及身体围度作为自变量,以中年女性体脂百分比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中年女性的体脂百分比可以方便有效地根据优选方程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5.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海南文昌乡村汉族成人407例(男性216例,女性191例)进行体型评定.结果显示:(1)海南乡村汉族的平均体型中,男性为偏内胚的中胚层体型(4.3-4.9-2.4),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5.4-4.4-2.2);(2)随年龄的增长,男性20~40岁之间,内、中因子值升高,外因子值降低.40岁以后,有内、中因子值降低和外因子值升高的趋势.女性60岁之前,内、中因子值呈上升而外因子值下降的趋势;(3)60岁之前,男、女间体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后无差异;(4)与其他乡村族群比较,海南乡村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点与蒙古族最接近,女性与达斡尔族最为接近;(5)海南汉族的体型具有北方族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与实验,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对参加有氧健身操对于女性教师的健身、健心作用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不仅能美化体型,增强身体机能,还可以改善女教师的外在气质和精神面貌,有利于提高女性教师教学水平,进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怒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云南省怒江州的贡山县丙中洛乡和福贡县匹河乡怒族成年人317倒(男为183例,女为134倒)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怒族成人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2.1—4.9—2.6),女性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4.3—4.5-1.7).(2)随着年龄增长,怒族男女在20-岁组到40-岁组体型均呈内因子值增大、外因子值减小的趋势;50岁以后内因子值减小,外因子值增大;中因子值,男性在50岁前增大,50岁后减小,女性则一直增大.(3)男女问体型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女性中因子值、外因子值低于男性,而内因子值高于男性.(4)与其他群体相比,怒族内因子值偏低,中因子值偏高,外因子值偏高或居中,与侗族体型最接近(男性SAD=0.46;女性SAD=0.36),与布依族和仡佬族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运用Heath-Carter法对俄罗斯族体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法对336例(男186,女150)俄罗斯族成人的体型进行了研究,并将俄罗斯族的体型与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以及部分国外群体体型进行了比较.结果:男性的平均体型为偏内胚层型的中胚层型(3.3-5.8-1.7),女性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5.7-6.2-1.1).随年龄增长,两性的内、中因子值增大,外因子值减小.但二者体型具有极显著性别差异.俄罗斯族男性的体型最接近于因纽特人;女性体型相对接近于乌孜别克族.结论:俄罗斯族成人的体型具有其自身的特征:骨骼宽大,身材魁梧健壮,皮下脂肪较多,身体线性度欠佳,尤其是女性,其中因子成分明显占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克木人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Heath-Carter法对中国克木人285例(男141例,女144例)成人的体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克木人男性、女性均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2)男性体型点靠近中因子正轴,体型点随年龄增长移动范围相对较小,女性体型点靠近外因子负轴,除50-组体型点沿外因子负轴移动范围较大外,其余体型点位置相对集中;(3)除50-组外,性别间体型存在极显著性差异;(4)与其他群体相比,中国克木人内因子值较低(男)或居中(女),中因子值较高,外因子值居中,与布依族体型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羌族的体型特征,采用Heath-Carter法测量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602例羌族成人(男性299例,女性303例)的体型值,并且与我国其他族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羌族成年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3.9-5.6-1.5,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羌族成年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6.0-5.4-1.0,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羌族男性各年龄组的内因子值均低于女性数值,外因子值均高于女性数值,表明羌族女性的相对肥胖程度高于男性,男性肌肉较发达,女性身体线性程度低于男性.同其他族群相比,羌族男性和女性的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外因子值处于较低水平,即肌肉和骨骼发达,体型相对肥胖,线性程度低.羌族男性和女性的体型均与四川白马人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与体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型间的相互关系,将1175名大学生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得分情况,分成12个组别;分析各组指标与Heath-Carter体型3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大学生身体素质得分的增高,其体型在W·H·Sheldon 三角形体型判别图上的位置,由内、外胚型向中胚型集中。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子,随身体素质下降,皮褶值增高。结论,通过对大学生体型分布情况的分析,有利于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监测,全面评价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测量方法测量分析了233例(男93例,女140例)四川绵阳平武地区白马人的体型特征与HWR值,并与我国其他族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白马人成年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8-5.7-1.4,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白马人成年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6.1-5.8-0.7,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白马女性内、中、外三因子值与HWR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男性内因子值,女性中、外因子值、HWR值与年龄呈显著相关性.(4)白马人的体型与北方族群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采用Heath-Carter法对江西丰城市石江乡汉族成人398例(男203例,女195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石江乡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是3.67-5.37-1.86,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平均体型值是5.16-5.20-1.19,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男女体型的年龄变化,男性以30岁为分界点,30岁前后男性体型存在差异。女性以40岁为分界点,40岁前后体型发生变化。成人体型性别间差异,除30~岁组外,其他年龄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我国其他乡村族群相比,石江乡汉族男、女平均体型与山东乡村汉族接近,与壮族体型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场舞与健身走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为中老年人科学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90名中老年女性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广场舞30人、健身走30人与对照组30人,每组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的人数比例为1∶1;进行3个月的运动干预,实验前后检测心脏功能与血管状态,包括脉率(HR),左心负荷指数(SPTI),心肌灌注指数(DPTI),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射血时间(ED),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中心动脉压(CAP)与增长指数(AI).[结果]锻炼3个月后,组内实验前后比较,广场舞与健身走静息HR(P0.01),SPTI(P0.01),ED(P0.01),SBP(P0.01),DBP(P0.01),PP(P0.01)与CAP(P0.05)下降,DPTI(P0.01)与SEVR(P0.01)升高,AI无显著性变化(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实验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组间差值比较,广场舞组多项指标的上升与下降幅度好于健身走组与对照组(P0.05);健身走组多项指标的上升与下降幅度好于对照组(P0.05);广场舞老年组改善效果好于健身走中老年组与对照中年组;健步走老年组运动效果也要好于对照中年组.[结论]广场舞与健身走对中老年女性心血管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广场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心血管指标的改善效果要好于健身走锻炼.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与实验熏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对参加有氧健身操对于女性教师的健身、健心作用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不仅能美化体型,增强身体机能,还可以改善女教师的外在气质和精神面貌,有利于提高女性教师教学水平,进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海南省五指山市黎族的体型特征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测量607例黎族成人(男性308例,女性299例)的10项体型指标,分别计算了黎族男性和女性的外、中、内三因子值、体型位置均数、身高体重比值.结果显示,黎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3.2-5.3-2.3,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2-5.0-1.7,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黎族男性身体的肌肉、骨骼均较为发达;女性身体的肌肉和骨骼不如男性发达,但皮下脂肪比男性发达,体态也更加丰满,女性的身高体重比值小于男性的数值,体型位置均数大于男性的数值.黎族男性和女性的内因子和中因子值均随着年龄增长先增加,到了老年又下降;外因子值则始终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各年龄组的内因子值均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数值,中因子和外因子值均低于同年龄组男性的数值.比较黎族与国内14个南方族群的体型特征,结果证实黎族体型与海南临高人最为接近,与海南汉族也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基于身心健康的基础,现代女性越来越追求完美的身体形态,这逐渐成为女性之中普遍和流行的心理特征。事实上,人们为了达到体态健美的目标,的确可以通过科学的运动锻炼方法。然而,当今许多女性的健身训练方法统一,没有针对个体的特殊体型制定出专门的健身训练计划,这对一些女性的健身来讲是非常不科学的。该文参考查阅了文献资料,采用了逻辑分析以及实地观察等分析研究方法,阐述了我国健康女性的体型标准和女性体型的分类,针对不同体型女性的健身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该文提出了关于女性健身的普通饮食指导意见,旨在为不同体型女性的科学有效的健身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8.
佤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对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佤族442例成年人(男为258例,女为184例)进行了体型调查.结果表明:(1)佤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2.2-5.5-2.5和4.0-5.0-1.9,佤族成人男女体型分别属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和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2)佤族男性20-、30-和40-岁组的内因子值相同,而50-岁组的内因子值下降;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在20-岁组到40-岁组变化不明显,50岁组中因子值下降,外因子值升高,女性4个年龄组中的内、中、外因子值变化不明显.(3)佤族成人男女间的体型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4)与国内外其他民族相比,佤族体型与广西布依族和云南克木人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云南布朗族604例(男性248例,女性356例)成人进行体型研究.结果表明,布朗族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3.5-6.1-1.6和5.4-5.8-1.0,均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性和女性的骨骼和肌肉均较为发达.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的内因子值、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在年龄组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3因子数值在年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的内因子、中因子和外因子与年龄均不具有相关性(P0.05).选取我国14个族群(多数分布于中国南部地区)与云南布朗族的体型进行比较,布朗族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偏高,外因子值偏低,与傣族的体型最接近,与布依族和佤族的体型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仫佬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大梧村仫佬族成年人465例(男为232例,女为233例)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仫佬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2.4-4.5-2.8和4.1-4.0-2.2,仫佬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和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随年龄增长,男性内因子值在20-岁组到40-岁组缓慢增长,50-岁后增长较快,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在20岁到30岁变化明显,30岁后变化不大;女性在20-岁组到40-岁组内因子值与中因子值增长较快,外因子值逐渐减小,40岁后3因子变化不大.(3)仫佬族成人男女间的体型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4)与国内、外资料相比,仫佬族体型与宁夏回族、广西三江侗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