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巍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085-13090
社交媒体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也反映了人类的社会行为。利用可视化分析技术可以对社交媒体数据进行交互式分析,提高人类对抽象信息的理解和综合研判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可视化分析的步骤。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社交网络可视化、时空信息可视化和文本可视化的实现方式。最后,对可视化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数据可视化对于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增强数据表现、提升交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及相关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就数据类型而言,可视化研究逐渐聚焦于多维数据、时序数据、网络数据和层次化数据等领域。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外文文献进行分析可知:2014年、2015年是数据可视化领域研究热度升级、理论成果大量产出的“里程碑”式年份;中国大数据领域研究热潮形成后,数据可视化是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领域;国内外数据可视化领域的研究,在时间上基本同步,而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都是在该领域研究活跃度较高的国内高校。要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帮助用户降低理解难度,高效分析数据和洞悉价值,通常还需要注意色彩与语义、突出核心数据、防止数据过载、防止思维过度发散等技术要点。现有的数据可视化技术主要分为基于几何技术、基于图标技术、基于降维技术、面向像素技术、基于时间序列技术、基于网络数据技术的数据可视化方法,以及层次可视化技术和分布技术等。基于几何技术的可视化方法,包括平行坐标、散点图矩阵、Andrews曲线等。基于坐标的可视化方法,可以清晰展示变量间的关系,但受限于屏幕尺寸,当数据维度超过3个时,难以直观显示全部维度,需要结合人机交互技术进行展示,适用于表达不同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比如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等。基于图标的可视化方法,主要包括星绘法和Chernoff面法,以几何图形作为图标刻画多维数据,直观反映出图标各个维度所表示的意义,适用于工作完成情况、激励工作进度概览等。基于降维技术的可视化方法,根据维度属性确定点的坐标,在保持数据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映射到低维可视空间中,主要涉及主成分分析、自组织映射、等距映射等。基于时间序列的可视化方法,是一种显示数据间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的可视化方法,主要包含线形图、堆积图、地平线图等,随着时间发展采集相应数据,并利用上述3类可视化方法进行呈现,适用于表示信息数据流动和变化状态,如不同时间段成绩流向趋势分布、主题概念的变迁等。基于网络数据的可视化方法,核心是自动布局算法,通过自动布局与计算绘制成网状结构图形,主要有力导向布局、圆形布局、网格布局等,常用来表示大规模社交网络结构,适用于活跃度分析、引文关系展现等。层次可视化技术,主要包括节点链接、空间填充、混合方法等,通过绘制不同形状的节点和包围框来表示层次结构的数据,适用于表示群组成员间交互关系的发现和挖掘,如在线协作员工之间的交互。基于CNKI,通过对数据可视化研究情况的分析,提出数据可视化研究过程中的注意点,指出数据可视化需要重点考虑色彩的匹配,在色彩与数据内容的重要度之间建立关联;可视化方案应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以业务逻辑为依据,合理组合与应用相关可视化技术;统一的可视化风格有助于提升人们理解数据的连贯性、一致性和效率,兼顾用户的审美要求,在风格与色彩之间建立合理的匹配关系;数据可视化应以实用、合理、高效地表现关键过程、关键目标、关键结果为主要面向。此外,对可视化应用实例Echarts展开综述,包括Echarts 交互组件(markPoint和markLine标注点组件、dataZoom区域组件、图例交互组件)在可视化中的应用,以及动态数据绘制等。最后,对可视化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虚拟现实、可视化系统和数据分析是可视化未来的研究方向,其应用热点领域还包括统计可视化、新闻可视化、思维可视化、社交网络可视化和搜索日志可视化等。  相似文献   

3.
可视化和可视化分析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视化就是把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可视的表示形式的过程。一般来讲,可视化可分为数据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可视化可以看做是人类与计算机这两个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一个接口单元。本文在给出可视化定义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国际近年出现的可视化分析学情况,讨论了可视化在数据挖掘、复杂网络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可视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数据可视化技术可借助人脑的视觉思维能力,帮助人们理解大量的数据信息,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从而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通过对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特点和Web数据可视化参考模型的研究,采用了使用编程语言在计算机上绘制图形的方法来实现网络数据可视化。通过使用TeeChartProActiveX控件来实现图形的输出,并结合实例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数据可视化方法拓宽了可视化研究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计量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发现网络信息计量中的数据特征模式,利用现代可视化软件工具,开发网络信息计量中的数据特征模式的可视化系统,满足网络信息分析人员使用更复杂、更为强大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处理数据的要求,为网络信息计量学理论研究及其方法和技术的丰富与发展开拓新的方向,为网络信息计量学规律应用于数据挖掘领域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分布式数据关联中的通信效率,该文对其信息传播方法提出改进。首先,将对领域各节点分别传送消息改为广播一个领域各节点共享的信度,改进了信息形式和传播方法,大大减少了通讯量。其次,引入对数运算,解决了数值计算中的稳定性问题。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节省了能量资源,增加了网络使用寿命,可方便地实现网络规模的可标度化,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直观地分析社会群体网络, 观测社会群体行为, 提出了社交网络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方法。该方法将社会关系网络描绘成由点和线组成的图, 再对图形中的节点分布位置、节点的大小以及点线密度等进行有效分析。运用在线社会网络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 结合python 可视化与python 科学计算技术, 增强了网站的吸附性, 获得了较好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8.
混合通信算法在无线传感网络的信息传输中能有效的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针对传感器节点采集和融合数据时具有较高的冗余度,提出模糊冗余度的混合通信算法.在数据采集与数据融合阶段,冗余的传感器节点向隶属簇头进行信息交互,避免重复进行同样数据的操作,簇头之间采取混合通信的方法将信号传送到基站.通过matlab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有效减少网络的总能耗,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车载网络数据内部异常和网络安全威胁,制定有效的异常检测方案,通过车载终端采集车辆正常行驶阶段的真实CAN总线报文数据,从基于时间和数据特征的可视化的角度,设计消息事件时序散点图和报文内容时序变化图,表现和发掘车辆内部CAN总线网络的通信频率和通信内容等数据的变化特征;并采用统计和计算汉明距离等方法对原始报文数据进行二次加工处理,结合各种可视化方法,设计概略图等交互视图来表现网络内部变化态势。研究结果显示,此设计可有效实现车载网络安全数据的消息频率特征、消息内容特征和统计特征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交媒体网站的日益普及,用户倾向于加入多个社交网络,作为社交媒体中的一项新兴工作,将社交网络的多个用户身份关联起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目前有代表性的用户关联模型,提出了一个基于综合信息的用户关联模型(BiALP),该模型通过节点表达的方法学习网络的内在结构信息、属性信息和内容信息,以源网络和目标网络的节点表达为特征,以已关联用户对作为带标签数据,采用二分类监督学习的方式学习源网络与目标网络之间的关联关系。大量实验表明,BiALP模型与目前有代表性的其他用户关联模型相比效果有明显的提升(35%),能够实现更精确的用户关联。  相似文献   

11.
MIS与GIS融合的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与比较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主要技术特点,提出将MIS与GIS融合,利用二者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优势,以用户需求为主线,以现代管理思想为指导的信息系统开发思想.并以此构建以数字化专题图为承载体的可视化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证明了MIS与GIS融合开发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发展必然性.该系统在通信行业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异常行为识别算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是针对复杂环境、人体遮挡、动作相似度高等多种挑战,识别算法的适应性、效率、准确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特征增强的人体检测与异常行为识别联合算法,首先将视频序列分别送入人体检测网络和特征加强网络,再采用爱因斯坦求和法将特征加强网络输出的多头卷积注意力特征与人体检测网络输出的热力图特征融合,得到加强融合特征,然后利用检测网络输出的人体目标位置特征信息和ROI Align模块对加强融合特征进行人体ROI(region of interest)区域特征截取,得到人体ROI区域加强融合特征,最后将人体ROI区域加强融合特征送入Transformer时序建模网络模块进行人体行为特征时序建模和识别。所提算法充分利用检测网络中间过程产生的行为主体区域特征,弱化了复杂环境中背景的干扰,同时实现了检测网络的输出特征共享,避免了识别网络的二次特征提取过程,从而提高了网络运行效率,且利用Transformer网络的建模优势,能够充分挖掘人体行为空间特征、时序特征以及之间的跨域特征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提高了网络效率的同时大幅度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传统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下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了传统分类法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的研究,分析了网络环境对传统信息组织方式的冲击,对目前出现的各种网络信息组织方法加以梳理和归纳,阐述了元数据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的概念、原理及优缺点,展望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悬臂式掘进机当截割部被机身遮挡或粉尘比较严重时引发的视觉定位失效问题,以磁场强度分量和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获取的位姿数据作为训练数据,获得网络参数,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的辅助定位方法。结果表明,1D-CNN对截割部轨迹预测较好,空间角度俯仰角、偏航角的预测精度达到99%以上,总体精度满足悬臂式掘进机位姿的测量要求。所提方法可以有效预测掘进机截割部的空间位姿信息,与BP全连接神经网络相比,具有能自动提取特征、避免过拟合的优点,为掘进机截割部定位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选择开发的难度,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选择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利用空闲授权无线电频段和增强视觉信息的端到端传输质量,研究了认知无线视觉传感网络机会传输的跨层设计问题。在分析信道随机性和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把跨层设计问题表达为一个视觉信息峰值信噪比和网络平均传输时延的权衡优化问题。通过对该问题进行对偶分解和基于随机次梯度的求解方法,提出了一个分布式跨层传输优化算法。该算法不需要预先知道可用授权频段的静态概率分布,而通过节点在每个时隙中进行独立计算和局部信息交换使得上层视觉感知信息的压缩速率与底层链路机会传输自适应匹配,达到权衡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因此可以作为认知无线视觉传感网络的实用传输协议。仿真结果表明,该分布式算法能够快速收敛,并能获得与集中式最优化算法相似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快速有效的获取砂岩型铀矿矿集区铀矿异常分布信息,以砂岩型铀矿异常的测井响应特征为理论依据,利用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和学习能力,以已知铀矿矿化层信息为学习样本,构建3层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端某铀矿矿集区铀矿钻孔测井数据进行异常层和矿化层的识别提取,并将模型识别结果与已知矿化层信息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准确率达86.55%,效果较好,矿化层的识别结果同已知矿化层信息重合度高,同常规的铀矿异常识别方法相比更加接近铀矿异常分布的形态。此方法能快速有效的获取未知孔的异常信息、降低人为解释工作带来的误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优势明显。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铀矿勘察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时频域故障诊断方法无法对故障实现自适应识别和分类,且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信息熵(improved information entropy, IIE)的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short time memory network, LSTM)方法。首先对原始信号分别进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和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将包含故障信息的所有本征模式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进行信息熵的求取;通过信息熵反映IMF的信息量和峭度指标对描述冲击成分的优势改进信息熵,构成特征向量;最后结合LSTM处理非线性数据的优势,利用组合特征训练LSTM网络建立诊断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高效地识别多种故障,准确率要比单一的EEMD-LSTM、VMD-LSTM、人工神经网络等传统方法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