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白疕”最早见于王肯堂《证治准绳》,但系指一种症状。作为独立的病名则最早见于祁坤《外科大成》,现被作为规范病名来使用。中医古籍中的“牛皮癣”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西医进入中国后,使用了“牛皮癣”来指代银屑病,一度造成认识上的混乱。“疕”最早见于青铜器“昆疕王钟”,甲骨文中实无“疕”字。《诸病源候论》中的“干癣”“狗癣”“白癣”与白疕相似性较高,“松皮癣”“风癣”“白壳疮”“银钱疯”在中医古籍中的记载与白疕差别较大,不宜视作白疕的曾用名。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是皮肤病领域最为常见的重大疾病之一,以慢性炎症性皮损为特征,好发于青壮年,国内约有400万患者。银屑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生存质量极差。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认为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疾病(多基因病)。本研究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首次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确定了中国人群银屑病的易感基因变异体。第一阶段,利用Illumina610芯片,对1139例中国汉族人银屑病患者和1132例正常对照进行了GWAS研究。第二阶段,选出目的SNPs位点分别在两个独立样本人群中进行验证,汉族人群包括5182例病例和6516例对照人群;维吾尔族人群包括539例病例和824例对照。本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位于染色体1q21的易感基因位点LCE(rs4085613,Pcombined=6.69×10-30,OR=0.76),同时验证了已知的两个易感位点——MHC(rs1265181,P=1.93×10-208,OR=22.62)和IL12B(rs3213094,Pcombined=2.58×10-26,OR=0.78)。本研究将对阐明银屑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发现易感人群、早期预防及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听诊是19世纪西方医学发展出的新的医疗技术,利用听诊器医生得以"看见"病人体内的病情,并予以辅助治疗。它是当时西医诊断胸腔疾病最有效的技术。19世纪中叶西医传入中国之后,听诊器与听诊技术也随之进入中国,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他们最初也是通过听诊接触西方医学。本文探讨西医听诊器和听诊技术在晚清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指出其对于西医在近代中国立足的重要性:一方面,听诊与中医四诊中"闻诊"的相似性,是传统中国人接受西医听诊的关键,另一方面,西医听诊的"优越性"又是西医进入中国以后,得以建立自信,进行医疗扩张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医在中国的传播,长期为欧美医学传教士主导。1915年中华医学会的创立,是中国人自主传播、发展西医的标志。本文旨在分析、探讨中华医学会产生的社会时空背景条件,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对西医的接纳与认同、本土西医人才群体的崛起、西医权威人物的出现以及中国博医会的中介与示范作用,共同促成了中华医学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6):57-57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以表皮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病程漫长,顽固难愈而且复发率高,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无形压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目前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除皮肤损害外,在遗传因子、生化、免疫、微循环、内分泌等方面也会造成异常,因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顽症之一。  相似文献   

6.
医学社团是医学活动的价值、精神、规范在社会中的合法呈现和外化,也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代中、西医学社团勃兴,其发展进程,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近代中医日渐式微、西医逐渐主导卫生体系的历程,实质也是中医、西医制度变迁的体现。由于民国政府新的政权形式采纳西方模式,西医依靠和运用政府权力逐渐入主行政管理部门,加之在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中的出色表现,西医成功实现了适合自身的近代化社会管理制度安排。以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的成立为标志,西医学的制度安排一旦确立,就开始强制性推行西医的体制建构,甚至要废止中医。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学在20世纪初全面接触,至30年代,虽然西医在人数上仍处于劣势,但双方的学术地位发生了转变和置换,其重要表征是:西医取代了传统的太医院全面进入国家卫生行政系统,西医的文化优势逐步确立和巩固,市民阶层的西医观念日益形成,西医在临床诊疗上的技术优势逐渐凸显。这些变化不仅揭示出中西医在近代中国的学术流变和发展方向,还在客观上颠覆了旧有的医界状况,即传统中医一统天下的地位发生了动摇,西医呈强势发展并与中医一起构成中国近代医学的二元格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中国近代第一部西医外科教材《西医略论》的编译过程。通过合信的教育与临床训练背景,以及合信提供的线索,分析了当时他可能参考的教科书,探究了《西医略论》参考底本的来源,论述了合信编译该书时的学术交流网络,提出该书是编译者选择当时多部有影响的外科教科书,并加入了当时西医在中国开业行医常见疾病所需要的诊疗和用药经验的综合性、实用性的临床教材。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7):101-105
为培养中医人才,阎锡山于1921年创建了省立本科学校——山西医学专门学校。然而西医对中医的排挤,中医研究的不显效,南京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日益加强,中原大战以及毕业生近西医而远中医的态度等因素促使山西医学专门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宗旨发生了改变,1932年改为培养西医人才的私立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0.
从艾儒略《性学觕述》看明末清初西医入华与影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研究中,传教士神学、性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科技知识似一直未受到重视。以艾儒略《性学觕述》为例,分析其中包含的西医知识,考察这些西医知识的入华模式,及其在中国医学界的影响模式,或许可为整个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早期来华的教会女医生是中国近代女西医群体的先驱,她们在展现精湛医术的同时,引领华人本土女子踏上习医之途。经由出国留学、教会医院和医疗学校培养等多种途径,女西医人员日益增多,20世纪初,业已形成一个新的女性职业群体-女西医。她们或服务于医疗机构,或供职于官办医院,或独立执业,或热衷医学教育,塑造了全新的职业形象,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尊重。她们的人生履历冲破了传统的妇女观念和社会习俗,标志着旧时代女性的自我觉醒,昭示着中国妇女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医教育之发端:天津总督医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总督医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官办的西医学校——北洋水师医学堂的前身。这所学校的成立,对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植根,意义重大。在这所学校的成立过程中,伦敦会的传教士马根济和直隶总督李鸿章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探究了这所学校成立的真正原因和历史过程,认为这所学校的成立,军事上的原因是最主要的,而并非是李鸿章信奉西医的结果。文章分析了学校的教学情况,认为当时在天津的传教士们,为这所学校提供了最新的教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且,这所学校的毕业生相比于其它教会学校的毕业生,享有特殊的待遇。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学生在毕业以后,出路并不理想,学校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因此,这所学校主要的意义在于它的象征性,它是中国西医教育的发端,开拓了中国西医教育领域中西合作的新模式,它起步艰难,然而意义不凡。  相似文献   

13.
最早将西医中“神经”的概念介绍到中国的人是英国传教士兼医生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1857年,合信在《西医略论》一书中多次提到神经,只是他不用“神经”来指称,他用了“气筋”和“脑气筋”这两……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的中医中药知识和方法与西医西药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诊治疾病,并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阐明机理进而获得新的医学认识的一种途径。从清朝中西医汇通学派开始,尤其近二十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西医和中医中药的发展都非常快,中西医才开始系统化的结合,结合的内容和深度就更加广泛了。  相似文献   

15.
晚清以降,大批传教医生进入中国,以传教为原动力,以医疗空间为平台,致力于医学传教活动。有感于中国人信医不信教的严峻现实,部分传教医生积极转变角色,努力拓展传播空间,兴建院校,译书著说,特别是利用报刊这种新型舆论空间,从而开创了西医东渐的新局面,在我国近代西医传播史上产生深远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语本无"西医""中医"之名,自从西方医术、医药传入中国以后,情况才发生了改变。这两个名称的出现是在19世纪,"西医"见于1839年林则徐的《华事夷言》;"中医"的出现虽然晚一些,但至少在1876年也已经有了,例如,当年徐寿在《医学论》中就使用了"中医"一词。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初,中医开始走实证化的道路,试图把中医纳入到西医科学的范式中。利用福柯-库恩式规训的哲学,结合我国中医教育改革的历史,特别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的教学改革,我们分析了新型中医药大学(权力轴)如何规训着中医专业的学生,如何把他们纳入"西医"范式(知识轴),从而建构出具有现代科学身份的中医生(伦理轴)的教育成因。  相似文献   

18.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皮肤病。病因病理尚不完全明确。目前亦未能用实验方法使动物或人发生本病。近年来大多认为遗传、代谢障碍,感染、免疫功能障碍等可能为发病的重要因素,季节变化、潮湿、精神创伤或手术等也可能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4,(7):19-19
正在人们的印象中,西医更青睐打针吃药。其实,近年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西医也越来越重视食物对付疾病的效果。最近MSN健康生活频道根据美国注册营养师赖斯·拉卡托等专家的研究汇总了7个能应对身体不适的食疗方。情绪低落吃红薯:如果你感觉情绪低落,要抵制住吃薯片或糖果的冲动,不妨烤一块红薯。红薯中的碳水化合物十分丰富,可以帮助你体内的血清素水平迅速升高。这是一种能够改善情绪的  相似文献   

20.
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适应病症经常有人会问:"中医到底能治哪些病?"很显然,大家问的这个"病"指的是西医的那个疾病概念。由于这个提问的指向是"跨领域"的,要回答好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并不容易。如果有人提问"西医能治(中医的)哪些证"、"表演高空杂技的演员参加奥运会吊环、高低杠、跳高比赛如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