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胜雪 《科技资讯》2007,(14):30-31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小汽车的利与弊,从拥有和控制两个方面给出了小汽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最后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改进我国传统小汽车出行需求预测方法,基于活动理论建立了小汽车使用预测非集计模型.从小汽车使用者活动模式的统计分析入手,对小汽车使用模式进行划分,在多项Logit(MNL)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协同进化Logit小汽车使用预测模型.模型中采用协同进化方法计算确定了个体出行活动选择顺序,体现了小汽车使用者出行方式选择和活动的交互作用.模型适应性分析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城市小汽车出行需求预测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评价.以沈阳市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正确率达88.9%,65%以上的小汽车使用者先确定小汽车使用模式再进行活动模式的选择,验证了出行活动选择顺序的个体差异性,提高了小汽车出行需求预测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由来以久。本文通过对城市交通模式的比较,指出我国应该选择从“公交为主体,小汽车辅助”向“公变为主体,小汽车为重要补充”过渡的城市交通模式。政府应当制定一些匹配政策来执行这种模式,采取公交优先、出租车管制、小汽车征税等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家庭成员的活动安排对小汽车使用决策的内在影响机理,基于曲靖市2015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结合活动分析法和时间地理学,提出了6种小汽车使用模式,并建立了家庭小汽车使用的决策过程模型.结果表明,家庭成员的时空约束是决定小汽车分配的关键因素,因参与生存型活动而受到较大时空约束的成员更倾向于优先使用小汽车,但在生存型活动中女性家长易形成对小汽车依赖;成员间的活动安排会进一步影响小汽车的使用权分配,男性家长的活动安排对女性家长使用小汽车更具影响力,转移了小汽车的使用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交通工具和城市的发展历史出发,研究交通工具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分析主导交通工具的发展规律。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合理构成为基础,明确小汽车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关系,分析得出轨道交通将成为适合我国当前大城市发展的主导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6.
综合体分时租赁小汽车对出行方式转移行为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综合体机动化出行的综合出行成本为切入点,采用情景分析法,构建多元Logit模型,研究私家车、出租车、分时租赁小汽车、公共交通方式成本变化对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得出,随着出行方式由"私有化"转向"公共化",由私家车到出租车到分时租赁小汽车到公共交通,出行者对车外时间的敏感度逐渐高于车内时间。随着分时租赁小汽车布点加密、车外时间缩短,由其替代私家车、公交等其他方式出行的意愿显著,但并不能降低"小汽车"出行比例。当同时采取公共交通车内时间缩短、分时租赁车外时间缩短、分时租赁收费上涨三个措施时,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分时租赁小汽车出行比例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而在此基础上如果同时缩短公共交通车外时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才有可能实现回升。综合体发展分时租赁小汽车的同时,应仍然秉持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美国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开发新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市交通主体将要经历由自行车向小汽车的转化,城市布局及用地结构将要经历郊区城市化、出行小汽车化带来的严峻考验,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建设正在步美国以机动化发展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后尘。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开发新思想及其设计总则和原则,以供国内同行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的整合,尤其是交通政策制定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交通工具和城市的发展历史出发,研究交通工具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分析主导交通工具的发展规律,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合理构成为基础,明确小汽车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关系,分析得出轨道交通将成为适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主导交通工具。最后,从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轨道交通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驻车换乘接运方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发展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引起了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的严重拥堵,降低了出行效率.为此,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通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形成地铁、快速公交与较为发达的地面公交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选择驻车换乘(Parking and Ride,P+R),进入城市中心区.本文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民小汽车出行和地铁换乘,形成小汽车与轨道接运的特点,在总结北京城市轨道网特征及规模基础上,通过个体意愿调查统计,构建P+R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对地铁5号线终端站天通苑P+R驻车换乘需求进行了预测,为P+R建设和公共交通吸引能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我国城市交通所存在普遍问题,结合公共交通向导发展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策略,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阐述与研究,并提出城市分"区域"发展生态公共交通模式,即在发展、完善城市道路建设的前提下,在城市中划分出部分重点区域,仅允许公共交通和非机动化交通混合运行,从而在城市中实现控制小汽车出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汽油价格上调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对城市居民出行者进行调查,获取不同情境下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将出行者划分为有车出行者和未来五年内有购车意愿的无车出行者,采用混合Logit模型构建两种群体在汽油价格上调影响下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汽油价格增长率对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存在显著性影响;对于有车出行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上涨对高收入出行者改变小汽车出行影响较小,收入与选择小汽车出行概率呈正相关;年龄、收入、出行时间与出行距离对无车出行者未来选择小汽车出行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汽油价格调整和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交通,特别是公路交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交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给人们以很大的方便。 我到达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时,是有朋友开了他的小汽车接我去住处的。头一次去医院,也是搭了他的车。他的车看上去是上了年纪了,虽然他讲过要换新车,可一直没有换。美国的小汽车之多,已是众所周知,这些车型号各异,有美国产的,也有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的,可说是天天在马路上看世界汽车博览会。引起我注意的是我在国内常听说和看到的高级和豪华型小汽车并不多见,甚至没有见到。从各种汽车上可以看出美国人对小汽车讲究的实用,而不是向别人炫耀,我工作的Lahey医院  相似文献   

13.
郭庆洛  李泳均 《甘肃科技》2006,22(8):18-19,116
通过对三门峡市现状交通分析,合理预测交通发展规模,从而得出城市内部适度鼓励发展小汽车、遏制摩托车的增长发展战略,对外构建三门峡-运城都市区区域交通平台,寻找三门峡市城市交通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文中分析了交通建筑在目前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指出在我国现阶段中交通建筑的发展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同时围绕交通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城市与建筑发展的趋势性问题,如交通建筑将大量建设、交通建筑的综合化与大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大城市交通立体化和城市立体化的趋势等。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将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停车问题将日益突出。中国各城市的交通模式与交通建筑模式将拉开距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家庭小汽车拥有量逐渐增大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其对城市规划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严峻要求,利用居住区绿地地下空间作为停车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北京城市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时期的小汽车出行行为的问卷调查、典型案例家庭的活动日志调查和深度访谈,借助时间地理学个体路径和活动情境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家庭在平常态、疫情期间及复工后小汽车出行行为及其活动的微观情境变化.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以社交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开车出行显著减少,且开车独自出行的情况减少,与家人的联合出行增加,上下班途中多目的出行减少;在疫情期间,家人联合通勤、大批量购物、照顾老人和寻求代际支持方面的小汽车出行需求是刚性的,而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小汽车出行需求是弹性的、可调整的.对于后疫情时期,建议鼓励弹性工作时间安排,增加小汽车联合通勤,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碳排放;同时鼓励社区、学校等提供医院转诊、课后托管等社区服务,提高社区生活圈内部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将一定程度减少小汽车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7.
对MRPII与JIT这两方面进行集成,论述集成的特点和优点。结合汽车配件企业的情况和生产方式提出一种先进生产方式的集成系统,通过集成系统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中小汽车加工企业应用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不断深入,车联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UBI车险已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大数据、车联网等概念的引入,UBI车险开始在国内受到关注。5月3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到"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研究制定公众参与感强、富有吸引力的小汽车停驶相关政策。鼓励对自愿停驶的车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城市化进程对城市交通及环境的挑战出发,阐述了我国城市交通与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限制小汽车使用率,建立以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为主,辅助整合与地铁、普通公交、自行车和步行等不同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改善加强交通管理,实现我国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拥挤与系统分担交通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分担交通理论,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新途径。一是分散布局交通拥挤点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二是发展城市地下小汽车道路系统,形成地下以小汽车和地铁并存、地面以公共汽车及私人交通车为主、地上以轻轨为主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交通形式;三是大力推进交通需求管理,达到交通总量削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