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混合碱液中碱量成分的分析,对于酸碱滴定理论的研究和实际分析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在某一特定酸度条件下溶液中碱量成分的被滴定分数近似为定值,提出混合碱测定的新方法,并对NaOH-Na_2CO_3-Na_3AsO_4、NaOH-Na_3PO_4-Na_2CO_3和NaOH-Na_2CO_3-Na_2ZnO_2-三乙醇胺等复杂碱液的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一、混合碱测定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于象含有 Na_2CO_3和Na_3AsO_4两种弱碱的溶液滴定,其第一等当点  相似文献   

2.
活化碳酸钠溶液富集和生产CO_2的研究(小试部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了活化剂A对碳酸钠溶液吸收CO_2过程的催化作用,在常压以及工业实用的Na_2CO_3浓度(9~10%)条件下,研究了温度、A的添加量、转化度和进口气相分压等因素对活化效应因子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在流动状况、工艺条件和设备不变的条件下,添加1%A活化剂,fc≤0.5范围内,活化效应因子E≈1.4~1.5之间。  相似文献   

3.
以钾长石焙烧渣的酸化溶液为原料,Na_2CO_3溶液为沉淀剂制备高纯Al(OH)_3.实验考察了溶液终点pH值、反应温度、陈化时间、Na_2CO_3质量浓度对沉铝率的影响,得到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化学成分分析,XRD,SEM,FTIR对Al(OH)_3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的条件下,加入质量浓度为300 g/L的Na_2CO_3溶液调节Al_2(SO_4)_3溶液,使其终点pH值至4.8,控制陈化时间40 min,沉铝率可达99%.得到的Al(OH)_3粉体为非晶态结构,颗粒均匀,表面粗糙,有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4.
用盐酸滴定碳酸钠在一般的分析化学教材中均有较详细的讨论,并且常作为强酸滴定多元碱的一个范例。但某些教材对一些有关的数据和滴定条件的论述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例如华中师大等校合编的《分析化学》(第二版)中,以0.10mol/L盐酸滴定0.10mol/L的Na_2CO_3溶液为例进行讨论。该例在讨论到第二化学计量点时,认为溶液已成饱和溶液,H_2CO_3的浓度约为0.04mol/L,并以此计算溶液的PH值。但根据题设,Na_2CO_3的起始浓度为0.10mol/L。在第二化学计量点时,已加入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应为Na_2CO_3溶液原体积的两倍,故此时H_2CO_3的分析浓度应为其起始浓度的1/3。即约为0.033mol/L。这是第一个令人不解之处。此外,在接近终点时,教材认为应剧烈摇晃溶液或加热除去过量的CO_2,理由是“溶液中的CO_2过多,酸度增大,致使终点出现过早。”这样的解释使人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即在Na_2CO_3的滴定中,由于生成CO_2而使滴定产生了困难。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NaCI—Na_2CO_3—H_2O和NaCl—NaHCO_3—H_2O三组分相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含盐天然碱矿采出液的加工分离方案.当Na_2CO_3,含量超过盐碱总量的44.5%时,采用蒸发—碳化—分离—蒸发—分离的加工方案。当Na_2CO_3含量低于盐碱总量的44.5%时.采用蒸发—分离—碳化—分离的加工方案.运用这两种方案.Na_2CO_3的理论收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接触法制硫酸是高中必修教材’“中唯一的用工业方法制取的物质,与实验室制法,差别很大,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有很多疑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作如下讨论,供参考。一、为什么用98.3%的浓H。SO。做吸收剂?当H。SO吸收SO;时,有下列两个过程同时进行:1气相中的SO。被H。SO。水溶液吸收后与溶液中的水分结合,而生成硫酸。2SO在气相中与硫酸液面上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蒸气,使酸液面上的硫酸蒸气分压增大而超过平衡分压,气相中的硫酸分子便不断进入酸之中。当吸收酸的浓度低于98.3%时,吸收液面上气…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物理改性(干磨、湿磨)、化学改性(添加Na_2CO_3、NaHCO_3、NaOH)对喷钙脱硫灰渣脱硫性能(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温度(90℃)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两种改性方法都能使喷钙脱硫灰渣的脱硫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260℃高压溶出黄铁矿制备高硫高铁的铝酸钠溶液,研究溶液温度、保温时间、苛性比(αk)以及Na_2CO_3,Na_2SO_4和Na_2C_2O_4等杂质对溶出液中铁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温度为50℃和60℃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溶液中铁质量浓度略有降低;苛性比为3.0左右时,随着Na_2CO_3质量浓度的升高,溶液中铁质量浓度略有升高,而Na_2SO_4和Na_2C_2O_4质量浓度的升高则能显著提高溶液中的铁质量浓度;随着溶液苛性比的升高,溶液中铁质量浓度在苛性比为2.0~2.5之间有1个急剧升高的区间,然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用PEG-6000和不同钠盐(NaCI、Na_2SO_4、NaHCO_3、复合钠盐)溶液对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种子进行了发芽试验,研究鹿藿种子萌发时期的耐旱性和耐盐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EG(5%)对种子萌发有引发作用,随着PEG浓度的继续升高有抑制作用。在不同钠盐胁迫下,鹿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均逐渐降低,除低浓度的Na_2SO_4溶液(0.3%)处理能促进鹿藿的胚根和胚芽生长外,其他处理组胚根和胚芽生长均逐渐受到抑制,鹿藿种子对4种钠盐的耐盐强弱顺序为Na_2SO_4复合盐 NaCl NaHCO_3。  相似文献   

10.
以MgBr_2·6H_2O、AlCl_3·6H_2O为原料,Na_2CO_3-NaHCO_3缓冲溶液为沉淀剂,合成了Mg_6Al_2(OH)_(13)CO_3Br_(1.6)Cl_(1.4)·5.5H_2O(简写为LDH-CO_3-Br_(1.6)-Cl_(1.4))晶须,考察了缓冲溶液用量对样品的晶形及晶胞参数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_2吸附-脱附法对样品的物相、结晶度、晶体形貌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缓冲溶液用量对样品的形貌和板层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当反应液中Na_2CO_3和NaHCO_3浓度分别为0.625和0.25mol/L,在65℃下反应205h时可获得晶形好、板层结构显著、规整性好、分散性好的LDH-CO_3-Br_(1.6)-Cl_(1.4)晶须.  相似文献   

11.
以白薇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n=50,100,150,200,250,300mmol·L~(-1))的NaCl,Na_2CO_3和Na_2SO_4溶液处理白薇种子,探究盐胁迫对白薇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白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有明显抑制作用;3种盐对白薇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NaCl,Na_2CO_3,Na_2SO_4。白薇种子萌发的耐盐适宜范围为39 mmol·L~(-1)NaCl,85 mmol·L~(-1)Na_2CO_3,217 mmol·L~(-1)Na_2SO_4;耐盐半致死浓度为64 mmol·L~(-1)NaCl,131 mmol·L~(-1)Na_2CO_3,312 mmol·L~(-1)Na_2SO_4;耐盐极限浓度为105 mmol·L~(-1)NaCl,206 mmol·L~(-1)Na_2CO_3,459 mmol·L~(-1)Na_2SO_4。盐胁迫下白薇种子生理指标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升高。NaCl处理后,白薇种子内游离脯氨酸的质量分数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Na_2CO_3和Na_2SO_4处理后游离脯氨酸的质量分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种盐处理条件下,白薇种子发芽表现低促高抑的现象,种子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初步探讨了啤酒酵母菌吸附铀的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铀的初始浓度等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得出最佳pH值为6.0,结果表明:啤酒酵母菌对铀的吸附量大,由Langmuir吸附模型得出q_(max)=196.1mg/g,最后研究了铀的解吸,用Na_2CO_3或NaHCO_3解吸效果较好,解吸率分别为87.8%和87.2%。  相似文献   

13.
在25±1℃,离子强度为1.0的条件下,用溶解度-平衡移动法研究了碳酸盐溶液中Ti(Ⅳ)的状态。当溶液中[Ti~(4 )]>10~(-3)mol/L时,Ti(Ⅳ)以二核配离子Ti_2(CO_3)_5(OH)_3~(5-)存在;在[Ti~(4 )]较低时,则单核配离子TiO(CO_3)_3~(4-)和二核配离子共存。同时测定了这两种配离子生成反应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以TAA代H_2S,用HCl-TAA、Na_2S_2O_3、Na_2S_2O_4、KI、NH_4SCN、NaHCO_3、KCNO及甘油-碱八种方法对Cu~(2 )和Cd~(2 )的分离进行了比较试验,指出了方法的优缺点并测定了Cu~(2 )和Cd~(2 )的界限比.于八个方法中,以Na_2S_2O_4为最佳,NaHCO_3最差,其它六种方法为良好或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秸秆为原料,用不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_2S溶液、NaHCO_3溶液、NH_3?H_2O和NaOH-H_2O_2的混合溶液对马铃薯秸秆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预处理后秸秆中纤维素的含量、糖化率等.结果表明,对秸秆糖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浓度、处理时间、固液比(质量与体积之比)、温度;以3%NaOH溶液和3%H_2O_2(体积比为2∶1)混合液为处理试剂,在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4 d,固液比(质量与体积之比)为1∶12为最佳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3有CO_3~(2-)存在下用莫尔法测定NaCl含量.以AgNO_3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NaHCO_3.用EDTA配位滴定法滴定SO_4~(2-).  相似文献   

17.
在加压下,采用压力釜测定了含K_2CO_3 26.5(重量)%和二乙醇胺(DEA)3%的DEA催化热碱溶液吸收CO_2的速率。测定的温度为70—100℃,压力1—9 kgf/cm~2(表压),溶液的转化度为0.1—0.7。结果表明,吸收速率系数随压力的提高而下降,压力达7kgf/cm~2(表压)以上时,DEA催化热碱溶液的吸收速率系数与纯热碱溶液的吸收速率系数相近。即使在1kgf/cm~2(表压)下,此吸收过程已不符合假一级反应模型。本文用近似解整理吸收速率数据,其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此模型包括了液相离子扩散的影响和表面扰动等对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种子引发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和逆境条件下的萌发能力.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引发敖汉苜蓿种子6 h和12 h,经过25、50 mmol·L~(-1)混合盐(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混合溶液记为25S、50S;NaHCO_3、Na_2CO_3混合溶液记为25J、50J)处理,分析比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特性变化,探索确定适宜的引发条件以增强种子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能力.结果表明,0.25、0.50 mmol·L~(-1)GSH和2、4 mmol·L~(-1)AsA引发6 h、12 h后,处理25S中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度和鲜重均最高,平均发芽时间(MGT)则最低,而在处理50J中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度和鲜重均最低,MGT则最高.在GSH引发试验中,0.50 mmol·L~(-1)GSH引发6 h可以有效缓解处理25S、25J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提高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度和鲜重,缩短种子MGT;引发12 h则无规律性作用.0.25、0.50 mmol·L~(-1)GSH引发12 h与6 h相比,显著(P0.05)降低混合盐(25S、25J)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鲜重,延长种子MGT.在AsA引发试验中,4 mmol·L~(-1)AsA引发6 h、12 h可以显著(P0.05)提高处理25S、50S中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长度,缩短种子MGT.2、4 mmol·L~(-1)AsA引发12 h与6 h相比,可以显著(P0.05)提高处理50J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长度,而延长种子MGT.GSH和AsA引发对于中性和碱性混合盐胁迫的作用效果不同,需要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常压、高温下,测定了热钾碱液、二乙撑三胺催化热钾碱液吸收CO_2的吸收速率系数(k)。讨论了温度、转化度、液体喷淋密度对k的影响,并建立了k的数学关联式。比较了改良型湿壁塔和搅拌反应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k值,当吸收符合拟一级快反应时,两者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浮选试验,沉淀试验,溶液组分分析等手段查明了NaCl,Na_2SO_4,Na_2CO_3对钴离子浮选的影响和影响机理。指出: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或丁黄药为捕收剂时,NaCl,Na_2SO_4对钴离子浮选无害;Na_2CO_3因与钴离子和捕收剂离子生成溶解度较大的混配形络合物对浮选不利,捕收剂需过量添加才能使钴完全浮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